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基本思路注: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内容为西部论坛上的讲话。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和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西部大开发的一切战略规划都必须通过投资活动来实现,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有可能获得的投资资金的多寡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投资环境的优劣,所以,改善投资环境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就投资环境而言,西部大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同义于西部大开放,西部大开放的积极意义和所取得的成效,将直接体现于投资环境改善的程度。与此相应,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也直接取决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投资环境的改善不仅需要有硬环境的建设,而且更需要有软环境的进步;同样,扩大对外开放不仅需要有物质条件和正式制度的保障,而且更需要有观念和诚信关系条件的依托。因此,无论是对于投资环境的改善还是对外开放的成效,观念的进步和现代市场经济信用关系基础的形成,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行为方式的规范化和忧良化,都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决定性影响。一、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基本经济态势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采取通行的国际比较方法,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我国东部地区基本上已摆脱低收入状态,进入了中等收入地区的行列。这20多年中,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的一定实力和经验,但至今还没有摆脱低收入状态,有些地方的人均收入水平还相当低下。从总体上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扩大了。因此,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尽管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总体特征看,由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差异,社会生产力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逐级扩散、梯度推进,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但是,当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与东部地区当年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从经济增长方式看,当年,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高速度数量扩张;但是,由于20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数量扩张却遇到了障碍:外需增长减缓,内需水平较低,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数量增长模式来实现。从农业生产条件看,当年,东部地区的农业依靠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以高产量增加收入,为地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现在,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再能够依靠高产量获得高效益,农产品结构问题(品位低)十分突出,如果不调整农业结构,很可能发生产量高、收入低,甚至农业越增产财政越困难的情况。从工业发展的条件看,当年,东部地区主要通过一般技术的扩散和模仿来实现高速工业增长,加上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供应,较快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多年来,中西部地区中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一些的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例如煤炭)的开发,现在,资源开发成本上升,以资源开发和资源初级加工为基本特点的单一工业结构使得中西部地区的比较利益关系和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加工能力的扩张缺乏经济效益的支撑。从宏观经济形势看,当年,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过程面对短缺经济,大多数产业处于成长阶段,产业发展可以依靠填补供不应求的缺口,获得增长空间;现在,中西部地区面对相对过剩经济,大多数传统产业进入成熟阶段,生产能力过剩,后来者的产业发展必须通过挤入饱和的市场,寻求生存的位置,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形成更强的压力。从区位经济状态看,当年,东部地区的发展依靠沿海区位优势,获得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中西部地区虽然靠巨额的交通投资弥补了区位劣势,但交通成本的上升使中西部产品的竞争力受到不利影响。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西部产品(特别是资源产品)同外国产品进行竞争,其区位因素所造成的成本负担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从对外开放的态势看,当年,国内市场处于高保护状态,东部地区主要通过实行变通(优惠)政策实现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幼稚产业的发展则处于被保护状态;现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开放,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幼稚产业也不得不处于国际竞争的暴露状态之下。总之,当年东部地区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与当前西部地区面临的经济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别。西部地区虽然也有许多优势,但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因此,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适应新情况,探索新思路。二、改善投资环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意义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是西部地区的事,也是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因此,中央政府采取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东部地区尽支援西部地区的义务,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应有之意。但是,更应该认识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现,仅仅主要靠中央和东部地区的支援是远远不够的,仅仅主要靠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远远不够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真正取得成效,最终要看西部地区能否形成自我持续的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而要实现自我持续的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除了要保持永续性的环境生态支持系统之外,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持续不断的投资。而要有持续不断的投资,就必须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将进入经济全球化过程,各国各地区能否获得投资,越来越具有竞争性的特征,换句话说,投资的获得将越来越取决于各国各地区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投资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地区竞争力的强弱。那么,怎样分析评价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少研究,但主要针对吸引外国资本的投资环境评价而设计的,无法涵盖包括外国资本、国内外部地区资本、本地区资本在内的吸引投资的因素评价。站在外部投资者的立场,要对一个地区进行投资的前提是具有较高的期望回报和财产安全,即该地区能够提供投资者较之其他地区更多的商业机会或市场机会。这种市场机会可能来自该地区消费需求的增长,或者是产业加工链条深化带来的投入品市场需求扩大;其次,市场机会还可能来自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的成本优势带来的生产节约和利润的增加;最后,市场机会来自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基础设施、开放政策等相关环境因素,这些因素给投资者带来的是交易费用的节约和财产安全的保障,它们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是长期性和根本性的。上述影响投资者市场机会的因素,实际上就是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必须考虑的内容。可以把影响西部地区投资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一是投资的硬环境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和接近市场等;二是开放政策、政府效率、社会治安、金融、技术与管理、教育与人力资本、立法与司法状况等软环境因素。今年6-7月,我们接受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的委托,对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与对外开放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从开放程度、政府效率、金融、基础设施、社会发展、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技术与管理、教育与人力资本、法规制度与司法等10个方面对西部地区投资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估分析;同时,比较与东部发达地区在投资环境和开放政策上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绩效差距,研究西部地区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进行了相关政策研究,包括政策制定的原则和重点、具体政策措施等。我们的研究表明:综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大凡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西部的投资环境,尤其是硬环境明显劣于东部和中部,其突出表现是生态环境恶劣,西北沙漠化而缺水,西南石漠化而缺土,交通不便,生活贫困,人才匿乏,体制改革滞后等,这样的环境条件使西部在吸引外部资源方面严重滞后于东部和中部。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同时,要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和经营公用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存量和运营效率,以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的硬环境,在这方面,近年来西部地区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西部创造一个不差于甚至忧于东部、中部地区的投资软环境,包括在市场准入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退出、土地政策、人口迁移政策、法制建设、金融政策、税收政策、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率提高等方面,鼓励西部地区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从而吸引外部资金放心地进入西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更快发展。总之,在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上,软环境建设比硬环境建设具有更重要、更长远的意义。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国民收人大幅度增加,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国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投资资金较充裕的国家。实际上,西部地区的不少市、县都存在资金流出现象(表现之一是当地银行的长存差),根本的问题不是没有资金,而是用不了、用不好资金。所以,从资源角度看,西部地区缺乏投资资金并不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西部地区对投资资金的吸引力和消化力。吸引力决定了进入西部地区资金的多少;消化力则决定了资金是否能得到有效的使用,从而能够持续地进入西部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政府财政资金及国债资金会向西部地区倾斜,但其数量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必须引导更多的商业性资金流向西部地区,在这方面,能否提高西部地区对投资资金的吸引力和消化力,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只有能够不断大量吸引和消化商业性资金,才能说西部地区有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真正实现。三、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问题改善投资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而在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建设中,特别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要正确认识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西部地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资源依赖型战略存在突出的缺陷:一方面,资源产业往往具有成本递增的特点,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低成本优势渐趋消失,而且,资源产品的差异度低,进入低平均利润状态后,难以通过技术(产品)创新提高效益水平。另一方面,资源需求的增长弹性低,资源产业的价格风险和汇率风险大,即产品价格波动大,产业效益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大,汇率变动对其价格和效益的影响也很大,所以,资源产业进入国际竞争后,不稳定性较强。这样,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资源开发的地区往往会受到市场景气波动和国际市场动荡的不利影响。资源依赖型战略的合理性在于充分体现了地区比较利益原则,发挥了地区比较忧势的积极作用。尽管有效利用地区资源可以奠定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从长远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其(自然)资源的丰度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资源丰度高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未必高,而资源丰度低的国家或地区同样能达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经济发展仅仅依赖比较优势(特别是资源的比较优势)是不够的,比较优势必须通过竞争优势才能得以实现。开发资源确实可以获得一些经济上的财富,问题是资源开发过程中以及资源开发之后怎样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历史上国内外都有这种情况:资源开发的企业可能可以挣到钱,但是如果不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那么资源开发就是一种短期行为,即资源开发完了以后,地方经济就会衰落。我国很多资源性的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因此,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转变:从资源开发导向转变为市场开拓导向,资源开发向深度加工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仅仅强调资源丰富性及其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只有在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才能真正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否则,单纯的资源开发并不能保证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生态治理或者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现在从全国、全世界来讲在核算经济活动的时候,一般只核算经济增长或经济收入(Nationalin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