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工作计划(精选4篇)为了使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开展工作一般都要有计划,才能把工作做好。工作计划的设定能够降低我们出错的概率,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制作工作计划的方法?我找到了1篇网络上非常适合大家参考下载的“护理教学工作计划(精选4篇)”文章,请将此篇文章记入您的个人收藏夹!护理教学工作计划篇【第一篇】一、目的——教学相长(一)实习生1、通过临床实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医学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学习工作能力;2、了解临床医疗及护理的工作特点;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术,初步掌握常见危重病的诊治原则;4、树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良好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今后从事临床医疗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带教老师1、通过带教,对知识温故而知新及自觉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跟上医学发展的时代步伐。。2、通过教学准备及具体的理论讲课、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技能操作示范、修改医疗文书等教学活动,自我规范医疗行为。3、通过教学活动、为人师表,提升个人外在形象,从而提升我院医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二、时间x年x月至x年x月三、临床教学活动内容及要求(一)教学活动内容1、理论大课。每月一次,由科教科组织,主要由高级职称医师主讲。2、教学查房。每周一次,每次60—90分钟,由科教科与教研室共同组织,主要由中级职称医师完成。3、教学病例讨论。每两周一次,每次60—90分钟,由科教科与教研室共同组织,主要由高级职称医师完成。4、基本技能操作。每月2次,由科教科与教研室共同组织,主要由中级职称医师完成。5、小讲课。每周1次,每次15—30分钟,由高年资住院医师主讲,各科室具体安排。(二)要求1、各科室总带教召集本科室带教老师,学习临床教学大纲及医院教学计划,讨论制订出本科室的带教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带教。2、凡具有带教资格的医师,必须按照教学计划每年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医疗文书修改、理论大课、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基本技能操作及小讲课。教学任务完成后,一周内将相应的教学资料交总带教作为科室教学资料保管。教学资料包括:①大课、小讲课的教案、讲稿、PPT课件及讲课记录。②病例讨论的教案、PPT课件及讨论记录、实习生发言稿(有实习生签名)。③教学查房的教案及查房记录。④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的教案、PPT课件及培训记录。3、各科室制订教学计划时,分层级安排教学任务,促使人人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四、开展临床教学督导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对教学活动进行以导为主,督、导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学活动的规范化。五、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由科教科与教研室共同组织实习生对带教工作进行评价及向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制订整改措施,持续改进临床教学工作。六、定期召开评教评学工作会议。反馈临床教学情况,研讨改进措施,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护理教学工作计划篇【第二篇】一、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二、培养标准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4、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6、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能力。7、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9、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10、具有良好的医疗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1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12、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护理教学工作计划篇【第三篇】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根据各学校的毕业实习计划,结合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毕业实习带教计划如下:一、目的1、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树立具有全心全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三基本”训练,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技术操作。3、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专业讲座活动,不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4、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列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予以实施,并评估护理效果。5、掌握各专科护理常用的技术操作,了解各专科护理有关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危、难、急、重病症的护理原则和技术,提高应急能力。6、初步获得论文写作的能力,能够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护理专题的论文。7、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能力,能正确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二、实习安排总时间是根据各学校毕业实习计划要求。详细见毕业实习轮转表。三、实习内容(一)内科1、能应用内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对内科常见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进行整体护理。2、掌握内科各种护理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3、掌握常见护理基本技能操作。4、熟悉内科基本诊疗技术操作,如胸穿、腰穿、腹穿、骨穿、血气分析等操作程序及护理配合。5、掌握内科常用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及药物毒副反应。6、熟练掌握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7、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二)外科1、掌握外科护理常规及外科常见病的专科护理,各类手术前的皮肤准备,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各种引流管的使用与护理,更换各种引流瓶的注意事项等。各种管道标识的正确使用。2、掌握外科无菌技术操作,掌握外科常用器械、物品清洁消毒的方法,污染敷料的处理等。3、掌握外科各种护理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4、了解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配合。(三)急诊1、熟悉内、外科急诊治疗室的环境、规章制度、各种抢救流程、物品仪器的放置、消毒、使用与保管。2、掌握各类急诊病人的处理原则,掌握各项抢救技术,如电除颤、洗胃术、心肺复苏术、呼吸机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3、熟悉各种抢救仪器仪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各种仪器的应急状态,随时投入抢救工作。4、能够排除各种抢救仪器的简单故障。(四)专科护理1、熟悉所在专科的护理常规、工作程序以及规章制度。2、掌握专科护理技能操作。3、掌握专科病护理计划的书写,并有效地实施整体护理。4、熟练掌握专科健康教育内容。四、带教要求及活动安排临床带教是毕业实习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临床知识,技能操作等,各科科室护士长根据护理部总体实习计划,在保证带教质量的前提下,可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科室的实习带教方案和实施计划。(一)护理部1、实习生岗前培训,实习生进岗前组织培训,介绍医院概况、相关规章制度,组织专题讲座包括护生素质教育、护患沟通交流技巧、职业安全与防护、核心制度执行等内容。2、每月安排护理业务知识和护理查房一次。3、每季度召开实习生会议一次,听取实习情况,临床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反馈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等。4、护理部每季度进行临床带教质量检查和指导,了解实习生实践技能操作情况和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听取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协助解决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向护理部汇报。5、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带教模式,每位本科实习生配备一名副高职称以上老师,主要负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指导学生完成综述或论文。6、每年召开1—2次带教老师会议,交流临床带教实习经验,组织相关培训,了解实习生情况。7、下半年组织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比赛一次。(二)科室1、入科介绍:实习生入科后,应由护士长或高责负责进行入科介绍科室环境、物品放置、专科护理要求等,让学生对其环境和专科护理有所了解。2、各科室临床带教老师原则上应安排一定带教经验的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每位老师带教一名实习生,以保证带教质量。3、操作技能:每月组织操作培训,结合各科室护理技能培训项目重点进行培训(见附表),对临床典型病例和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带教老师随时讲解,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操作示范。4、业务学习:各科2周安排业务讲座一次,由各科制订专科业务讲座计划。5、护理查房:各科每月组织教学查房一次,选择典型病例,指导实习生(原则上以本科、专科学生为主讲)独立收集资料,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并对效果进行评价。五、带教考核1、毕业实习手册:实习生在科室实习结束前一周,应实事求是,认真填写出科考评表,及时送交所在科室护士长评阅。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针对填写各项评估内容。实习四周以上科室大专以上学生应书写护理计划一份交老师评阅。2、出科考试:学生每一科实习结束时,应由负责科室带教老师根据各科室特点,对实习生认真进行出科考试,考试内容专科理论考试和两项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护理教学工作计划篇【第四篇】一、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二、培养标准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4、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6、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能力。7、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9、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10、具有良好的医疗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1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12、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三、招生对象、学制与时间分配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2、专业学制3年。3、时间分配第1学期入学教育和军训l周,教学16周,复习考试1周;第2-3学期教学19周,复习考试1周;第4学期教学15周,临床见习4周;第3学年43周,其中毕业实习39周,长假2周,毕业教育1周,技能考证训练1周。4、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6学时,每学时45分钟。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1、课程设置由5种课程模块构成: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项实践课模块、选修课模块、毕业实习模块。2、学分计算(1)必修课程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毕业实习。必修课程(毕业实习另计)17-20学时计1学分。(2)选修课程为校定选修,每门选修课程计2学分,共计10学分。(3)毕业实习(含见习)以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计学分,共计56学分。五、教学见习与毕业实习(一)时间分配第四学期安排4周教学见习。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共39周,根据专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