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利息所得税刺激和扩张消费需求的效果剖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所谓利息所得税刺激和扩张消费需求的效果剖析[摘要]开征利息所得税不会降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它在造成居民收入下降的同时削弱了其消费能力;增加税收会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希望政府投资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而且社会保障制度的曲折和漫长对征税刺激消费和扩张需求的保证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对利息所得课税达不到刺激消费和扩张需求的效果[关键词]利息所得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收入2近期有学者主张对居民储蓄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并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大局及财政税收金融的角度出发,认为此举能产生不错的刺激消费和扩张需求的效果(张峰1999)笔者认为是不可行的,对此,署名张峰的同志,在《涉外税务》1999年第一期刊载的“居民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之我见”一文中说,对居民利息所得课征20%的个人所得税,便会达到刺激消费和扩张需求的效果,其逻辑推导过程是这样的:征税引起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便会导致消费的增加,同时会增大投资系数,从而达到上述效果前提条件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抑制股市过渡波动二者并举其实个人所得税对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一般说来,前面的推理不可能成立3一通常地讲,个人进行储蓄是出于三个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谨慎动机和馈赠动机个人所得税对不同动机的储蓄的效应是不一样的基于馈赠动机主要是受遗产税的影响,中国尚未开征此税,所以利息所得税对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本文主要讨论课税对其它两个动机的影响第一,对于生命周期动机的储蓄而言,利息所得税由于会影响个人不同阶段消费的相对价格(储蓄可以看成是未来的消费或推迟的消费),所以消费———储蓄关系方面也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方面,政府对利息收入课征所得税,会4减少个人未来的实际收入,个人一生的总收入也会随之减少在一个最简单的生命周期模型中,消费只分为两个阶段假定第一阶段的消费和第二阶段的消费都是正常品,那么个人总收入的减少将会导致个人对这两个阶段消费需求的下降,而第一阶段消费的减少则意味着当期储蓄的增加,这是收入效应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对储蓄利息课税会提高第二阶段的消费价格,个人为了保持效用和福利水平不变,将会放弃一些第二阶段的消费以增加现期的消费,即用当前的消费来替代一部分未来的消费当前消费增加,储蓄相应减少,即税收的替代效应使得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而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用是同时在起作用的,其净效应则主要取决于家庭个人对消费的时间偏好,理论分析得不出明确的结论(袁振宇1995)它取决于消费的替代弹性,即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变化后不同阶段消费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斜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当消费替代弹性较低时,利息所得税的净效应表现为储蓄的增加;而只有当其较高时,才表现为边际储蓄倾向的下降针对中国居民消费替代弹性的研究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经验数据,因此,如果得出利息所得税会导致居民边际储蓄倾向下降的结论,是缺乏说服力的5第二,与生命周期动机的储蓄不同,谨慎动机的储蓄是为了不测事件而进行的储蓄当储蓄是与未来收入和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相联系时,税收对储蓄影响就与生命周期模型中的税收作用大不一样假定一个人预期在下一个时期中会拥有较高的收入,如果没有不确定性时,则这个人就不会进行储蓄如果个人在第二个时期失业,对利息征税则会提高保险金的价格,就会刺激此人在当前少消费(它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保险)可见一个人对未来的预期收入不同,税收对于储蓄的作用也就不同:如果对未来完全确定,则征税只会增加当前消费;如果对未来不确定,要有谨慎性动机,则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征税是会增加储蓄的在中国目前内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患———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尚未消除的形势下,面对失业人员的大量增加以及国有企业解困的步履唯艰,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收入普遍持悲观态度,收入的不确定性在加大因此,对利息课税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三,1996年5月至1998年12月,中央银行的连续降息并没有达到刺激居民消费的目的,反而出现了银行6利率持续下调与储蓄倾向不断增强的相悖态势(许经勇1999)1998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为53407.5亿元,新增7172.7亿元,占当年GDP新增额4975.6亿元的143.3%,增长17.1%,是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增幅的2.51倍,居1992至今年份之最虽然无法计算1998年的居民储蓄倾向,但是可以看出居民储蓄倾向肯定是上升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利息所得课税与降息有相同的作用,20%的个人所得税相当于降息0.8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不及前六次降息幅度大因此可以肯定地讲,它对居民边际储蓄倾向的降低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二依照凯恩斯的消费观点,消费是收入的正函数,即“总消费量主要地取决于总收入量……,无论从我们先验的人性还是从经验中的具体事实看,我们可以确信不疑的一条基本心理法则是,一般而言,人们在收入增加时,则倾向于增加他们的消费”(Keynes1957),同样,当居民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则倾向于减少他们的消费,对利息所得课税必然会引起人们收入水平的降低,从而使其消费能力受到抑制再依弗里德曼和莫迪利亚民的永久性收入假说,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的当前的7消费决策很可能基于永久性收入而不仅仅是当前的收入消费者对于收入变动的反应取决于变动的具体情况,税收的法制性和固定性使得利息所得课税的开征,意味着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成为居民永久性收入的抵减项目同时,制度变动也对永久性收入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当前的消费行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人们提供未来的退休收入,如果人们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把社会保障支出列入他们的永久性收入,从而减少其储蓄,并增加消费(K.E.凯斯R.C.费尔1994)但是这一制度在中国并未真正地建立起来,保障范围极窄且残缺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得大多数居民在当前出于未来风险的考虑,认为自己的永久性收入相对减少了因此,利息课税通过减少居民的收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选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认为增加而不是减少居民的收入才是当前提高消费需求的正确途径(董辅乃1999)此为其一其二,考虑到社会和历史的因素,我们对居民因利息课税8而增加消费的效果的估计并不乐观在儒家文化浸淫日久的中国,节俭和有备无患一直被当作重要的美德加以推崇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在居民的收入前景并不乐观的不利形势下,增加现期消费,恐怕不是大多数普通居民的习惯思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施行中,传统意识的阻力是必须加以慎重对待的问题,而且在中国,人口的年龄分布对消费的影响是巨大的收入取得方式决定了年轻家庭和老年家庭的储蓄能力有限,大量的储蓄集中在中年家庭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储蓄更多的是出于失业、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费用的储备,近期消费的刺激远非利息征税所能达到正如前面所讲过的出于谨慎动机的考虑,他们可能增加而不是减少储蓄,从而导致消费愈发不足其三,退一步讲,即使出于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考虑,居民真的想增加即期的消费意图,也可能因为消费品供给的断层而得不到实现20年的改革,中国已经发生了从以短缺为经济常态到以过剩为经济常态的根本性的转折当前,城镇居民的消费品面临着“断层”危机商品供应充足,市场物价持续回落,预期消费意识日趋增强,再加上彩电、冰箱等基本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已经达到饱和,而住房、汽车这类超级消费品的9消费热潮尚未到来在农村同样存在着消费品的断层,城镇的基本生活必须品在广大的农村仍然是“超级消费品”增长缓慢的收入和沉重的负担使得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消费热难以启动三经典的刺激需求的扩张性财政应该是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府课税二者并举税收具有抑制需求的作用:对直接税来说,增税通过需求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对需求起抑制作用;对间接税来说,增税减少了低收入家庭的增量消费或提高边际消费,提高价格减少其消费(郭庆旺赵志耘1994)虽然当前税收可调节的余地不大,出于宏观经济稳定或10整个经济社会能否稳定的重大问题的考虑,不能选择减税的政策(高培勇1999),但在企业的负担不能很快降低的形势下,增加税收对刺激内需的效果不可避免地会起到阻碍作用非但如此,扩大公共收入和支出的力度,在某种意义上讲有可能带来旧体制的回归(北大宏观组1998)所以说利息所得课税的效果只会与扩张需求的愿望背道而驰四即使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因利息所得课税而下降的假定成立,那么认为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可由政府投资毕其功于一役,也是非常有害的政策建议功能财政的汲水政策(Pumpprmingpolicy)的特征决定了它首先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所谓诱导即是指政府投资是有限度的,其目的是通过一11定的投资支出来达到恢复民间投资活力的目的;其次它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因此,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是用政府投资来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二者的角色必须明确,政府投资只能处于辅助的地位,否则,它是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相适应的这种思想的有害性还表现在地方政府在反周期操作中以此为凭,任意增大政府开支,不讲求投资效率,以“能花钱的政府才是好政府”为目标而公共品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投资的效率是远远不能与私人投资相提并论的近期的豆腐渣工程对国民收入的增长、对社会福利的增加又有何益呢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特定条件下采取的特定政策从中长期来说,仍然要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朱容基1999),可以说当前的扩张性政策是暂时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因此,12出于刺激消费和扩张需求的动机,提出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的想法是好的必须明确,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最大阻力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且“二元模式”的继续存在和城乡经济状况差距的逐步拉大决定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统一是长期的,可能伴随中国体制改革的全过程(谢元态1998)暂时的扩张政策与漫长而曲折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步调是那么不一致以此作为对利息课税扩张需求效果的保证,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我认为,近期对居民储蓄存款课征个人所得税对刺激消费和扩张需求的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如果是出于上述动机而提议开征利息所得税的话,则笔者认为还是不开征为妙参考文献:13[1]平新乔.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2]袁振宇等.税收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K.E.凯斯R.C.费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许经勇.试析存款利率下调与储蓄增强之“谜”[J].北京:财经问题研究,1999,(1).[5]高培勇.促进经济增长可否选择减税[J].[出版地不详]:涉外税务,1999,(2).[6]杨目等.宏观政策设想与坚持市场取向[J].[出版地不详]改革,1999,(1).[7]郭庆旺,赵志耘.论抑制通货膨胀的税收政策[J].北京:经济研究,1994,(10).[8]范剑平.扩大内需政策效果评价与下一步对策14[J].北京:经济学动态,1999.(1).[9]李炜光,王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10]张峰.居民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之我见.[出版地不详]:涉外税务,1999,(1).[11]朱容基.政府工作报告[N].北京:金融时报,1999-03-06.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