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服装的起源1.本能说①适应环境说适应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适应社会环境:时间、地点和场合②保护身体说保暖御寒:身体防护:保护皮肤和肌肉心理保护:心理减压、寄托装饰美化:美化自身2.满足欲求说①标识身份用量、形、色、质标识②炫耀财富和地位③取悦异性3、精神分析说二:服装消费者的购买动机①求廉动机②求实动机③求新动机④求异动机⑤求名动机⑥求美动机三:印象形成及其特点、印象偏差①一个处于清醒状态的人,能接受物理刺激:光线、颜色、噪声、气味社会刺激:微笑、招手、约会、谈话、争吵②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是有选择地接受外部刺激的,并且通过与我们已有的经验与知识的融合而被保留下来。③印象的评定可分为三个方面:a.估价方面,如好——坏;b.力量方面,如强——弱;c.活动方面,如主动——被动。其中,估价方面是最为重要的,而且是最具区别性的。印象偏差:第一印象、刻板印象、光环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第一印象的特点:①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一个人的服装及外观作为披露个人信息的“载体”或“暗示”,起着重要作用。②第一印象很难改变③第一印象不是无法改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次见面的印象是可以修正或改变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形成途径:a.其一是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然后将这些人或群体有一些特点加以固定化。b.其二是根据间接的资料而来。【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例:情人眼里出西施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四、服装和人际吸引1、人际吸引①在对人认知的基础上,被他人所吸引,产生所谓喜欢或喜爱的感情。②人际吸引主要是由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实现的人际关系所决定的。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①邻近性因素: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容易吸引②类似性因素:对与自己相类似的人容易抱有善意的态度,相似—善意效果③互补性因素:双方扮演不同角色,当双方需要以及对对方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吸引。④对等因素:喜欢比较喜欢我们的人,不喜欢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⑤熟悉性因素:反复接触,经常接触会增加喜欢程度⑥个人因素:个人的能力、相貌、衣着等会影响彼此间的喜好个人的内在属性是主要的吸引力因素;其次是外表的特点;第三是个人所表现出的特殊行为;最后是地位和角色。2、服装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服装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服装(包括相貌、体态等)的魅力性和服装的类似性。服装魅力性是指一个人的衣着服饰产生的形象对他人的吸引程度。服装的类似性即交往双方服装的接近或相似程度,类似的服装给人以亲切的感觉,能增加人际吸引力3、服装对人行动的影响服装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反映了服装与对人距离的关系,同样,服装及外观也会影响对他人的关系或行动。五、服装心里学的研究方法1.文案研究法2.访问研究法(深度访谈、小组访谈、问卷调查)3、观察研究法4.实验研究法六、性格分类1.性格的分类:①价值观:理论型、经济型、艺术型、社会型、政治型和宗教型②九分法:完美主义型、施与者型、演员型、浪漫型、观察者型、质疑型、享乐主义型、老板型、调停者型③消费态度:节俭型、保守型、随意型④性格六分法a)①现实型:喜欢户外、机械以及体育类的活动或职业。b)②探索型:好奇心强,好问问题。了解、解释和预测发生的事c)③艺术型:有创造力、善表达、有原则、天真、有个性d)④社会型:友善、热心、外向、合作。喜欢与人为伍e)⑤管理型:外向、有说服力、乐观,敢于冒险f)⑥常规型:做事一板一眼、固执、脚踏实地,是个可信赖、有效率且尽责的人。在四种体液中,血液占优势的称多血质,粘液占优势的称粘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称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称抑郁质(P47)3七、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自我评价的形成和发展、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的关系自我概念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自我概念的形成:通过社会标准对比形成自我概念通过他人评价形成自我概念通过与他人比较形成自我概通过从外界环境获取的信息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人从生理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的自我。自我评价的形成与发展:自我评价是个体与周围环境持续作用的结果。·自我评价常常来自于他人的反应、社会比较和认知的协调三个方面。•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一个人不仅从他人的反应中形成自我评价,同时也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自我评价由自我概念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关系:以他人的态度对自己进行评价,反映了自我概念的形象性。自我评价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反应或盲目地与他人比较,这是由自我概念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八、影响服装选择的文化因素人类行为三个基本来源:由本能引起:无须学习,自然表现通过尝试和教训发展起来:通过模仿或者接受传授1.法律因素①为了维护阶级等级差异②为了解决复杂组织的矛盾。③为了维护社会风气2理念因素①儒家:“礼”衣冠代表着一种社会身份和人格尊严“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②道墨:“实用”“衣必常暖,然后求丽”——魏晋时代得到实践③西方服装理念变化比较大古希腊、罗马追求自由,服饰简易;中世纪,欧洲服饰保守;文艺复兴开始,追求人工造型3风俗习惯因素风俗习惯是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反应。一般来说,风俗习惯对人的制约力较弱。服饰是一种重要的民俗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自发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服饰是人4类风俗、习惯的反映。4道德因素道德和禁忌是几乎所有社会都存在的社会规范,比起风俗习惯来,它们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公众性质,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也更强。服饰的道德功能不仅体现在利用服饰遮羞的这种人类的生理与心理基础上,还体现在人类各种人伦关系、社会与交际礼仪的基础上。九、群体行为及从众群体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常常受到他人或所属群体的影响,从而使个人在行动上与群体规范保持一致,以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1、群体①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具有一套共同的规范、价值观或信念的个人组成②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或明确的关系③其行为是相互依赖的④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些群体中,并在这些群体中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和权利。2、群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②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结构。③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从众:从众是指在实际存在或假想存在的群体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而产生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个体在群体一致性压力下,常会产生从众行为。①影响从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息”和“规范”是两个最基本的因素。②影响从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群体规范。③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还有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凝聚力和群体成员的特长等。④有研究说明,群体规模越大,越易产生从众行为。群体凝聚力越大,意见越一致,人们越易从众。⑤此外,个人的自信心和能力、性别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也是影响从众的因素。⑥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比周围的其他人对某一问题更有自信心或更具有解决的能力,则他就越不易屈服于群体的压力。十、流行、流行的特征、流行的分类、流行的群体传播过程的模式及特点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生活方式。它通过社会成员对某一事物的崇尚和追求,达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满足。5流行的特征新奇性、短暂性、普及性、周期性新奇性是流行现象最为显著的特征。流行的短暂性是由流行的新奇性所决定的。普及性是现代社会流行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流行的外部特征之一。流行的过程有产生、发展、盛行和衰退等不同阶段,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规律。•总之,新奇性是流行的本质特征,是人们求新、求变心理的直接反映。•短暂性和周期性反映了流行的时间特征,是人们求新、求变心理的必然结果。•普及性反映了流行的空间特征,是人们趋同和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流行的分类:按流行的形成途径可分为——偶发型流行,象征型流行,引导型流行按流行的周期和演变的结果可分为:稳定性流行,一过性流行,反复性流行(裙撑和胸衣),交替性流行流行革新者、流行指导者、流行追随者、流行迟滞者流行的群体传播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上传下模式、下传上模式和水平传播模式。•上传下模式也称滴下过程,也称下行式传播,是指某种新的样式或穿着方式首先产生于社会上层,社会下层的人通过模仿社会上层人的行为举止、衣着服饰而形成流行。•下传上模式,是一种逆向传播,在社会下层流行传播,以后逐渐为社会上层所接受而产生的流行。{牛仔裤、旅游鞋、t恤衫、猎装、黑色皮夹克衫}•水平传播模式(横流模式)现代社会等级观念的淡薄有关流行的大量信息通过发达的宣传媒介向社会各个阶层同时传播人们已不再单纯地模仿某一社会阶层的衣着服饰,也不必盲目追随权贵或富有者,而是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穿着方式。十一、马斯诺需求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十二、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分类、社会角色行为模式的形成社会角色:是用来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即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以及与此相一致的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的模式。社会角色的分类:1)根据获得角色的方式的分类:归属角色:先赋角色,指建立在先天的或生理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通过个人选择和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2)根据受角色规范的制约分类:分为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社会角色行为模式的形成•角色的行为模式既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的性质,又受到个体的心理特征和主观表演能力的影响。•以角色作为理解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包括了角色学习、角色期待角色扮演和角色冲突。十三、年龄角色和服装服装在年龄上的角色期待不像在性别上那样强烈,但是社会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不同的着装模式,对不同年龄的人,还是有可辨别其特点的穿着方式。服装是儿童地位的可靠反映。居住在热带地区的原始人,小孩总是赤身裸体,偶尔也戴项链6和围腰布。成熟期开始注重装饰,从儿童向成人过渡时,要通过仪式给以标记,通过涂色、纹身、划痕等手段给予新的地位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老年人也有了一种宽容的新态度,只要她身体力所能及,就能做年轻人可做的一切,可以像年轻时一样消遣、娱乐和梳妆打扮,别人不应对此加以非议和不满年轻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扮演角色的方式。他们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服装报纸、电视等媒介在报道一种流行趋势时,最先接受的是青年,他们总是不断地把时装推向极端。十四、知觉的组织原则按照“完形心理学”的理论,知觉的组织过程有以下一些原则:1.类似法则在知觉范围内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时,若各刺激物某些方面存在相似时,则在知觉上要倾向于同一类2.接近法则:在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3.闭合法则:有封闭轮廓的图形比不完全的或有开口的轮廓图形更容易被感知为整体。4.连续法则:有良好的连续倾向的图形容易形成整体。人的视觉易于将连续的图形感知为统一的整体。5.简单法则:人的视觉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具有把图形知觉为简单图形的倾向。正是由于人的视觉简单化的倾向,才是很多复杂材料组织在一起的服装有整体感,不会零乱十五:错觉的种类:对比错觉、分割错觉、垂直线与水平线错觉、上部过大错觉、曲变错觉十六、服装的社会规范有哪些类型风俗习惯、惯例、道德、禁忌、时尚、法律等,统称为社会规范。十七、服装消费流行的心理动机1、追求新奇和变化的动机。2、追求差异和他人承认的动机3、从众和适应群体或社会的动机4、自我防卫的动机5、个性表现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