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公安机关建设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今天的会议,主要任务是部署我市公安机关建设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打造智慧化警务是推动公安工作的必由之路(一)探索推进智慧化警务,是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力。当下人、事、物交互频繁,日常警务活动亟需提升信息传载功能,以适应信息化背景下深化社会治理能力的要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到来,信息数据将逐步成为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原有的单一式警务体制机制已与信息变革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公安机关必须顺应改革大潮,精简中间层级,加速信息流转,以数据应用为支撑打造点对点、扁平化警务机制,以达到信息化感知、即时化联动、多元化处置的目的。(二)探索推进智慧化警务,是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智慧公安、数据警务是提升公安机关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公安机关改革成效的试金石。能否顺应改革新形势,以建设智慧公安、打造数据警务为契机,完成公安工作质效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变粗放式管理为集约化管理,给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带来严峻挑战;能否跟上技术革新步伐,提升全警信息数据应用水平和能力,将大数据服务实战引导的警务体制机制改革红利向纵深拓展,对全警的工作理念、方式、能力均提出了全新要求。(三)探索推进智慧化警务,是历经检验的实践真知。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将智慧化项目建设作为发力引擎,取得了瞩目成效。实践证明,建设智慧公安、打造数据警务必将促进公安机关从一元化职能管理向多元化融合治理的质变跃升,也必然为全面提升公安管理效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带来更多显性红利。二、打造智慧化警务面临的瓶颈问题(一)深度建设差距较大。市级公安机关普遍未建成“云大脑”,各类政府职能部门数据、公众服务数据、互联网数据缺少融通、存储平台,数据的整合、研判、应用力不从心。各地、各警种在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战,信息资源无法实现统筹共享,导致数据无法实时交换、动态更新,数据基量明显不足。目前,虽然升级版技防城、雪亮工程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前端设备布建初具规模,但社会采集覆盖面不广,视频、网络数据采集不全、质量不高,社会资源整合不够,跟不上智慧城市规划部署。(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从立项层面来看,各级公安机关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信息化、智慧化项目,但投建的设施是否能够共融共通有效接入,是否能够跟得上技术革新的步伐,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和专业验收准绳,项目整体缺乏全流程的指导、调整、监督机制保障。从筹建手段层面看,各级公安机关普遍采取斥资购买服务的投建模式,一般保障协议时间为3-5年,协议到期后,由于缺乏常态化保障机制,后期智能化、动态化的维保升级难以为继。从团队保障层面看,专业人才匮乏、岗位调整频繁、后继人才不足等问题使得系统基本结构、性能、应用机制缺乏系统、长期的团队和制度支撑,影响对系统的操作和研判,增加了数据应用风险。(三)建设应用相对脱节。目前建用的部分信息化平台不够智能,建模不够科学,专业性强,没有实现窗口化、互动化、易操作化,无法实现有效的人机信息交互。民警实战单兵装备配备薄弱,大数据自动比对、智能检索、数据碰撞等功能无法直接输送至作战单兵,民警对信息数据的应用获得感不强,导致民警难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惰于参与建设。三、加快市级公安机关智慧化警务的建用(一)多措并举,不断掀起头脑风暴。一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将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智慧警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管一级的上下联动工作模式。要将建设指标任务进行分解,纳入单位和主管领导全员绩效考评,调动“关键少数”的参与热情,倒逼各级干部转变思想、落实举措,解决项目建设“中梗阻”问题。二是注重建用思想和效能产出的双向促进。通过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将项目建设给公安机关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植入全警理念、方式和日常工作中去,以末端效能的产出提升民警的应用获得感,让民警对项目建设红利有直观感受,促动其转变思想,进而主动参与应用乃至于钻研信息数据,形成人人想用、人人汇集、反哺人人的良性建用循环。三是引导民警养成大局意识。目前,项目建设正处于集中攻坚期,解决的是硬件配置和数据融聚的问题,需要量变引发质变。要引导全警跳出一己、一时、一地局限,着眼长远、服务大局,养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建用理念。(二)多维统筹,推进项目深度建设。一是围绕“三个方向”,全面覆盖基础建设。要借助党委政府日益重视信息化投建的东风,将智慧化项目建设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积极协调对接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公安内部数据、政府职能部门数据、公众服务数据、互联网数据的集成共享,将各类数据汇入公安“云大脑”,最大程度地吸收外部数据为我所用,降低公安机关的前端投建成本。要进一步加强前端智能采集硬件建设,结合智慧小区、升级版技防城、雪亮工程建设要求,统筹规划、融合吸收功能相近或重叠部分,梳理重点区域、要隘点、结合点,进行补盲建全,提升视频监控、电子围栏、网络抓取等前端设备布建的密度和广度。要准确定位市级公安机关指挥服务中心作用,以大数据中心作为建设主干,打造融接处警指挥、应急调度、数据存储、“云计算”研判等职能为一体的指挥中枢神经系统,贯通上下数据流,整合横向信息资源。二是突出“三个重点”,深度优化实战模型。要建设深度合成侦查模型,整合部、省、市各类侦查服务平台,围绕新时期违法犯罪智能化、隐蔽化特点,利用大数据环境下人、物、案、时空、数据的智能关联和交换碰撞,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人员、案件、轨迹要素,实现传统的“由人到案”、“由案到人”侦查模式向“人案交互”新型侦查模式的转变。要建设前瞻预警防控模型,坚持以政治稳定、社会治安为导向,实施智能预警防范警务战略,建立风险防控预警分析模型,综合运用数据分析、人工干预等核查研判方式,实现重点人员现实表现、活动轨迹,网络舆情等领域的动态监管,对治安风险、涉稳事件进行预知预警预防,为服务党政决策提供强力情报支撑。要建设集约公众服务模型,深度整合“一张网”建设,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五个体系”建设目标,借力社会信息要素的采集融入,做到能上网的尽上网,一站式受理申请事项、点对点提供咨询服务,真正贯彻“马上办、线上办、一次办”的服务理念,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三是紧盯“三个层次”,探索警务机制改革。要建设以数据为支撑的指挥机制,打造实战化智能指挥调度平台,实现警情、警力、信息数据流等关键要素上图指挥,直接调用情报、人员、技术等资源,实现点对点、扁平化指挥调度。要完善所队勤务指挥运作,结合指挥中心下发的动态勤务要素,根据数据应用结果、辖区治安动态,分类、分段、分时配置警力,履实勤务所队现实处置、信息反馈、执法监督、效能评估和内部管理职能。要深化大巡防体制建设,对辖区进行信息化网格巡防重组,完善信息导巡机制,动态化布控警力,变被动巡逻为主动防控,精确引导巡防民警带着警情上岗,实现巡防警务效能最大化。(三)强筋补钙,打通建用衔接脉络。一要配齐补全装备,建强单兵作战单元。以实战为导向配发警务通、蓝信应用等手持式终端设备,强化单兵作战单元的技术硬件支撑,畅通民警实时收集、研判、反馈的通讯渠道。二要优化平台窗口,提升应用面及广度。对现有的应用平台进行优化,遵循有效人机信息交互原则,实现平台窗口的集成化、直观化和易操作化,让民警无需过多专业知识便可有效操作应用,推动平台应用覆盖至最广大的民警。三要打破应用壁垒,精简数据应用流程。对内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民警数据使用权限,在保障实战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事中监督、事后审查,充分发挥数据运用时效性。横向部门、业务警种之间要将自建平台进行整合贯通,打破人为壁垒,畅通实战单位使用通道,促进数据在最广大的民警之间跑腿。要抓住“前端采集、末端应用、自主研判”三方面能力建设,深化推进全警情报战略,加强市级层面科技管理员队伍建设,真正让科技民警和技术管理员承担起本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带动提高全体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四)综合施策,打造技术人才团队。一是落实保障,吸收社会层面人才。主动争取党委政府,落实用人机制和财政保障,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并建立起一套与之发挥的效能相适应的薪酬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招得到人、留得住人、人尽其事。充分科学论证、公开招投标,聘请经过市场经济调整和遴选的专业技术公司团队派驻公安机关,同时结合技术革新、工作效能、产出回报等方面要素进行动态评估,按需按效更迭派驻团队。二是阶梯培养,打造公安技术团队。在建立起核心人才团队的基础上,综合推行人员上下交流模式,通过内部遴选挖掘人才“种子”上行交流,在其自身学精、做强的基础上再下行输送,让“种子”在实战部门开花结果,同时积累经验、梳理问题,再通过选送深造,参与创新项目建设,形成上下互动的人才交流机制,从而打造公安机关自己的技术团队。三是强化培训,提升民警能力素质。要定期组织信息技能培训考核,以考促学,汇编实战小手册并进行动态更新,逐步让民警成为“云计算”下的“小处理器”,将全警情报工作纳入全员绩效管理范畴,倒逼民警自主学习、自主提升。同时,建立流程化工作机制,梳理民警信息化应用的思路、技巧和方法,将富有成效的个人经验提炼升华为工作规范,集聚全警智慧提升信息数据的使用能效。(五)内外结合,夯实监督保障机制。在立项推进监督方面,要建立三级监督机制,即上级公安机关层面建立相关核查监督部门,对市级公安机关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规模进行动态分析,给出指导性意见,同时统筹横向部门的建设,保障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插下去,实现数据互联共通。市级公安机关层面建立内部评估体系,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本地治安动态特点,侧重信息化运用产出效能,围绕实战应用、服务公众的现实需求,不断微调软、硬件投建方向,保障项目建设与效能产出同频共振。引入外部监督、验收机制,紧扣项目建设核心要素,聘请外部成熟的专业技术公司对公安机关项目推建进行第三方监督、验收,跳出公安机关自建自用自查的局限,以第三方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监督角色,确保公安机关从立项推进到后期保障维护更具科学性、契合实战需要。在内部保障机制方面,在完善组织领导架构、人才吸纳培养、全警能力提升机制的基础上,保障专业团队稳定性。对项目建设、运用、维护的核心技术团队,落实岗位轮转、人员流动管理制度,杜绝专业岗位和人才轮换的随意性,保障队伍结构的相对固定。要加强内部监督审核,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意识,从责任落实、技术防范、监督检查、岗位培训等方面完善内部数据应用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简化易行,侧重事中监督和事后审查,保障数据应用实效性。要强化数据外流监管,严格落实技术手段和信息数据的外流审批,在与社会职能部门形成信息横向互动、服务公众的同时,定期组织检查,特别是对易滋生信息泄露问题的环节和事项进行分析比对,及时发现、堵塞隐患漏洞,确保信息数据的应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