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浅析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计量及核算[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走向国际化,会计制度改革也正向国际标准化迈进。长期股权投资及其核算方法也是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会计处理及核算方法的转换和处置的分析与研究,更能有效地掌握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计量与核算运用法则,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发展与变化。[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无论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快速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长期股权投资会计也应该顺时应势,创新趋同于国际财务报表准则。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帐;根据取得的方式不同:第一、企业合并方式:�同一控制下,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的份额,付出资产帐面价值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即计入所有者权益且不确认损益)。‚非同一控制下,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帐面价值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二、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二、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根据“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第一、企业合并方式:�同一控制下,成本法核算;‚非同一控制下,成本法核算。第二、企业合并以外方式:�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成本法核算;‚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权益法核算。根据“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会计处理:第一、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应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本企业的部分;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第二、权益法,根据其明细分录:1.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其差额: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营业外收入2.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经调整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做相反的分录,但以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还需承担的投资损失,应将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应收款”等的帐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除此之外,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将承担的损失,确认为预计负债。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其他应收款预计负债ƒ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企业应按分得的部分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3.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相反分录)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第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根据原持股比例部分�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的同时,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根据新增持股比例部分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注: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需要综合考虑。)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首先,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次,剩余持股比例部分: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小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换为权益法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第一、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按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处理,要将原持股比例部分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按帐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基础。第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帐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3)2008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020万元。假定:A公司和B公司适用的增殖税税率均为17%;所得税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7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8年起,按新的所得税法的规定,两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两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和内部交易的影响,要求:1.编制A公司2007年1月1日取得B公司10%的股权的会计分录。采用成本法(初始计量);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650贷:银行存款6502.编制公司2008年1月1日取得公司20%的股权及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分录。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对于原10%股权的成本65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600万元(6000×10%)之间的差额50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7200-60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120万元,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部分80万元(800×1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万元,应当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余额,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帐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12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盈余公积8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2ƒ追加投资部分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1400贷:主营业务收入11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87银行存款113借:主营业务成本800贷:库存商品800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将“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帐面价值)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2170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2170(注: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140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7200×20%=1440万元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40万元,但原持股比例10%部分长期股权投资中含有商誉50万元。所以,综合整体考虑应确认含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商誉10万元,追加投资部分不确认营业外收入。)3.编制A公司2008年度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及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余额。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他权益变动)225(750×3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25同时,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300贷:投资收益300则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余额=2170+225+300=2695万元。当然,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与核算还包括其他很多内容,如: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由“成本法”转“权益法”时,“(1%)转(30%)”型与“(90%)转(30%)”型的具体的计量、核算与会计处理的区别;在所谓综合整体考虑时所包含的内容及运用等等,在此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新准则的巨大变化,也说明了我国会计又取得进一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步发展,更加科学,能够与时俱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财务报表准则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