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BOT模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的实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庆BOT是一种基础设施的筹资、建设和经营的模式,由西方国家首创并得到大力推广,随后走红全世界。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在采用这种模式的时候,往往将它与吸引外资联系在一起,这很容易导致人们产生误解,认为BOT是专门用于吸引外资的一条途径。尽管BOT确实曾经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立下汗马功劳,但BOT远非一种仅仅用于吸引外资的方法,应该看到,发展中国家用来吸引外资的BOT项目常常步入各种困境之中,如汇率风险问题、货币兑换的困难、国际惯例与国内现状的矛盾等等。与此相反,发达国家的BOT项目尽管工程庞大、技术复杂,即很少采用外资。其项目成功率也远高于前者。本文即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方面论证:BOT在中国的推广过程中,除了吸引外资以外,更应该而且能够吸引国内资本,特别是私营经济的资本,这才是BOT在中国的正确的发展道路。1.私营经济参与BOT项目的必要性在我国推广BOT模式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采用外资而排斥国内资本,会给BOT项目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吸引外资比利用内资要多考虑两个风险因素。其一是汇率风险。在浮动汇率制的今天,汇率频繁地起落跌宕,难以预测。这种情形下投入的外资必然风险巨大。其二是政治风险。尽管我国的改革以稳定为前提,且多年来维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但国外投资者或者确实不了解情况因而心怀顾虑,或者故意夸大风险从而提高要价。某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饥不择食,允诺了过多的条件,承担了过重的风险。这种做法长远地看并不利于BOT模式的发展。其次,一味地吸引外资。对国内的资金则会产生“挤出效应”。使国内资金丧失投资的良机,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如若这样,则会促使愈来愈多的国内资金加入“游资”的行列,循环地在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新兴市场上炒作。这既导致价格的飘浮不定失去价格信号的意义,同时也助长了“泡沫经济”。最后,大量的基础设施由外国公司承建并经营,在丧失本国经济成分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利的政治影响。以上实证地分析了BOT模式采用外资会带来问题。同时也应看到将私营经济成分引入BOT的好处。首先,吸引私营经济投资于BOT项目有利于政府引导私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克服其盲目发展、不规范经营的缺陷,为其拓展市场、开发投资机会、助其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吸引私营经济投资于BOT项目更有利于我们放开手脚地搞中国特色的BOT模式。尽管全世界的BOT模式有其共性,但各国的BOT又各具特色。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BOT模式是BOT在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如果选择国内有相关资历的私营企业作为BOT项目公司,可以发挥该私营企业在经营经验、社会关系以及熟悉中国国情等方面的优势。2.私营经济参与BOT项目的可行性现阶段,吸引国内的私营经济参与BOT模式的推广已经具有充分的条件:首先,私营经济是良好的市场主体。它是独立的法人,有明晰的产权,符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由于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能自觉地按照市场信号开展业务活动。在对待风险的问题上,它能客观地分析、理性地决策。第二,现阶段我国的私营经济成分已经初具规模,完全有能力承担BOT项目。从资金实力来看,如前所述,截至1994年底,全国私营经济总数达1600多万户,从业人员3000多万,其中较大的42万户拥有注册资金1389亿元之巨。从技术实力来看,私营经济在电子电器、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电脑通讯以及精细化工行业不乏佼佼者,并屡屡涉足高科技领域;从管理能力来看,某些私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可以和国外水平相匹敌。第三,BOT本是国外已经发展成熟了的模式,而且我国已经进行过尝试并取得了经验。所以我国完全有能力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广BOT模式。早在1984年,我国第一个BOT项目——广东省沙角B电厂就开始了运作,经过十多年的试验取得成功。对于最初争论较多的问题,如投资回报率是否过高,已经达成了共识,其经验和教训有助于BOT项目的推广。第四,如果在BOT项目招标过程中让国内私营企业和国外机构公平竞标,则国内私营企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国内私营企业不必考虑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也不存在货币兑换的问题。另外,我国法律规定,港口、码头等设施不允许外商独资;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必须由中方控股。再加上国内私营企业在国内的经营经验和对国内情况的充分了解,使国内私营企业往往登上近水楼台。由此可见,我国私营经济应该而且完全能够成为BOT模式中的生力军。私营机构应该努力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