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整理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整理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师花瓣学具、小组探究单课前准备:课前小探究问题:把22朵花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朵,还剩()朵?你会用算式表示吗?你能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吗?教学过程:一、认识有余数除法名称及含义1、情境引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我们一起去欣赏。看,这是3片花瓣的兰花,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还有6瓣花,它们美吗?你最喜欢的是几瓣花?2、动手操作。现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用你们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3、学生汇报预设1:我们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4朵花。预设2:我们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预设3:我们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追问: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预设4:我们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3朵花。参考资料,少熬夜!4、结果分类。学生反馈师小结:看来,我们在平均分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不够分,还有剩余的情况。5、尝试列式预设:12除以5等于2,单位朵,余2,单位片。师教学并板书(师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6、理解含义追问: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商和余数都是2,但它们的意思一样不一样?预设: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可以拼成2朵,所以它的单位是朵。还剩余2瓣,所以它的单位是片。(设计意图:以拼花和分花为主体,主要是想贴近生活,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数据“12片”,没有用教材中的6个草莓。因为12这个数据即可以被3、4、6整除而巩固了旧知,被5整除余2又延伸到了新课。)二、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1、例题变式如果增加一片,13片,还是每5片拼一朵,你说最多可以拼几朵?为什么?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学生汇报。2、小组合作继续增加花瓣的数量,14、15……20、30、100。最多可以拼几朵,还剩几片花瓣?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摆一摆:小组里,每人选一种,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将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汇报给小组长。写一写:小组长将组员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对比观察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预设:除数都比余数大……追问:当除数是4,余数是?当除数是5时?除数是6时?师小结: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三、巩固练习1、判断(1)把15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15÷4=3(朵)……3(朵)追问:这里数字、单位都一样(3朵),意思一样吗?(2)把16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16÷4=3(朵)……4(朵)(3)把16朵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参考资料,少熬夜!16÷3=4(朵)……4(朵)2、课前探究结合。这个问题还记得吗?就是我们课前研究的问题,现在你再试试看,跟之前写的一样吗?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1)师:如果我们只看这个算式,去掉这些数据,你知道这里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6=()……()(2)如果我知道余数是5,商是2,你知道被除数吗?()÷6=(2)……(5)四、全课总结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作用真的很大,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五、课后拓展在算式()÷6=★……★中,余数和商是相同的数,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它们有什么规律?六、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P51—P52的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及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少的道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圆片等。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51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一)自学、交流,学习例2。(1)自学、合作探究。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P51的例2。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3)学生自由汇报。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作业本。小结:剩余的3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自学、交流,学习例3。(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1、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52页看例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3、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4、小结:余数<除数(2)看书质疑。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51-52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1、基本层:⑴P52做一做。(课件示“第一关”)⑵P53做一做。(课件示“第二关”)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P51的问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你是怎样想的?)p51做一做p53。4(课件“第三关”)2、综合层:(课件示“第四关”P53第2题)3、开放层:(给猫送鱼)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最后点评表扬学生(课件出现小猫说谢谢同学们送来的`鱼)四、全课总结。1、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2、你能说说自己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参考资料,少熬夜!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具、学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评析: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评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1、教学例题1。(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15÷5=3(组)(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参考资料,少熬夜!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评析: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2、教学例题2。(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4)尝试列式:23÷5=4(组)……3(盆)(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7)学生汇报。(8)列出竖式: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评析: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1、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15÷5=3(组)17÷5=3(组)……2(盆)19÷5=3(组)……4(盆)21÷5=4(组)……1(盆)23÷5=4(组)……3(盆)25÷5=5(组)16÷5=3(组)……1(盆)18÷5=3(组)……3(盆)20÷5=4(组)22÷5=4(组)……2(盆)参考资料,少熬夜!24÷5=4(组)……4(盆)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评析: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3、游戏题:“猜猜看”。(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