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2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最新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最新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第一篇】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三个例题,分5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是其中的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例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好文供参考!2/21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以填空、判断等形式巩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接着通过题组对比和凑整等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和铺垫。(二)学情分析(三)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设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技能目标:通过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组成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交换律和结合律。(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并经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好文供参考!3/21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教具学具:为了便于操作、交流和展示、及时与学生互动,本课准备多媒体一套。二、说教学程序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四部分展开教学。(一)探索加法交换律:这部分分成4个环节进行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课始从学校参加吴中区小学生运动会话题作为课堂信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进行加法交换律的研究。(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两个式子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2)运用自己字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好文供参考!4/21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3、在反思中概括规律(1)自己仿写式子,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出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的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和概括的能力)(2)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4、练习(1)填空、(2)判断、(3)验算(设计意图:新课刚结束就配以填空、判断、验算多种形式的联系,既有利于概念的正确建立,同时也及时地巩固了新知。)(二)探索加法结合律:整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1、在情境中感受规律。好文供参考!5/21以上面4、练习题为内容,让学生提问题过渡到下一环节,非常自然,(1)学生一起解决“三个项目共得多少分?”(2)交流学生各自列式,并让学生说清列式理由。(3)选择两种不同列式,探索规律。(设计意图: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2、在计算中验证规律(1)教师出示两组题目,让学生观察结果是否相等,为学生接下来题目,探究打下基础。(2)教师写出左边算式,让学生写出右边算式(与左边相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感知加法结合律。(3)学生依据自己经验,开始写出这一类型的等式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与锻炼,并体会认识加法结合律。(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揭示加法结合律(1)小组讨论,观察等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按照这种规律,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3)用字母表示这样的规律。好文供参考!6/21(设计意图: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正直组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三、实践应用(设计意图:我准备安排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两个练习层次,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1、基础训练,分三个层次(1)想想做做1:运用了加法的什么定律?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方法进行练习,女生代表加法交换律,男生代表加法结合律,让学生体会在每个等式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想想做做4,每个学生选一组题独立完成,使学生通过比较,知道应用加法运算律有时可以使两个加数的尾数凑成整十数,使计算简便。(3)想想做做5(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结合律往往要凑整,进行这题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为后头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打好基础。)2、拓展练习,分二个层次(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通过用图形式字母表示数好文供参考!7/21来巩固加法运算定律,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2)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30+28+70+45+72。通过该题训练把一般的规律推广到更多的数字计算中,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四、评价鼓励(设计意图:及时评价总结,肯定学生的学习,以促进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使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更高层面。)五、教法、学法以上是本人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新授和练习尽可能从贴近学生身边的素材撷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的、纲领式的板书反映本课主要内容,体现本课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性、系统性在整个板书中充分体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教材p56-58页内好文供参考!8/21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2、情境引入好文供参考!9/21(1)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体育活动?(自由说)(2)媒体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自由说)(3)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2)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们能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有不同的算式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45(人)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28+17和17+28的结果都是45。教师接着指出: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这样的等式。(板书:28+17=17+28)(如果有学生说出这是加法交换律,就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如果有学生说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就及时指出,我们不能根据一个例子就做出一般的结论,应该多好文供参考!10/21举几个例子,多观察几组不同数目的算式,才能从中发现规律。)请学生根据这个等式完成第二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汇报前置性作业第二题。2、在列举中验证规律象这样的等式你会写吗?试试看,越多越好。开始:汇报前置性作业第三题。谁愿意来交流。提问:你写了几个?说说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有没有比她多的。提问:指着板书,你们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规律?学生能说到加数不变,交换位置,结果是一样的就行。按照这样的规律,如果老师给你时间你还能写吗?能写几个?无数个,写不完,用省略号表示(板书……)3、在反思中概括规律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很多,写不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规律。(四人一组讨论,然后交流。)用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术法。用语言表示加法交换律很长,又比较难记。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简明的表示出来吗?需要合作的同学,可以四人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搜集信息。估计情况:甲数+乙数=乙数+甲数,……请同学起来交流:好文供参考!11/21如果没说到: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怎样表示这个规律呢?板书:a+b=b+a。小结:用图形,用字母,用文字来表示这类等式都起着相同的作用,简单明了的表示出这类等式的规律:(用手势比划)“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运算规律,我们称为“加法交换律”。习惯上,我们用小写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指出:我们过去学过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用了加法交换律。5.看第二个问题,谁能马上列出算式,17+23,马上说出不同的算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三、学习加法结合律。1.在情境中感受规律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你们会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再自备本上做,计算出结果。交流:估计又学生列式28+17+23=68(人),你先算的是什么?(跳绳的人数)添上小括号表示强调先算,板书:(28+17)+23(人)有没有不同的解法?估计有学生有列式28+(17+23)追好文供参考!12/21问:这样列式先算的是什么?(女生人数)如果还出现其他算式基本上都归为两种思路,先算跳绳的人数或先算女生的人数。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等式。生一起说,师板书:(28+17)+23=28+(17+23)提问:它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不符合,加数的位置没变)提问:加数的位置没变,那究竟加数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呢?(相加的顺序不同)引导学生一起说出: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但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2、在计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