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华理工大学第二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东华理工大学第二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学习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理解麦氏模型和“双缺口”模型掌握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内部化理论以及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理解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东华理工大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马克思主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面,对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资本过剩型的资本输出理论。•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生产过剩资本过剩列宁:垄断过剩资本为追求高额垄断利润而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资本国际流动理论模型麦氏模型和“双缺口”模型1、麦氏模型•美麦克道格尔1960年国际投资论文–来自国外私人投资的收益与成本:一种理论方法–模型假定:»世界仅有甲国(接受外来投资)和乙国(对外投资),甲资本稀缺,乙资本富裕»资本边际产出递减»两国国内经济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资本边际收益率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出率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资本边际产出EF资本边际产出OISADJBMHNTCL甲国拥有资本量乙国拥有资本量国内总产出资本产出其他要素收入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麦克道格尔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资本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可以使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在国际间得到平均化,从而可以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全球财富总量,提高各国经济效益。限制外国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动的经济代价是,世界经济效率的损失和各国的收入下降。•理论评价:–用简明的数学语言阐述了资本移动给双方当事国带来的利益,揭示了国际投资发生的一般动因。–简单地假定世界经济中的资本移动只发生在两个国家之间,且资本只从绝对富裕的国家流向绝对短缺的国家,与现实中资本国际运动的多样化方向不相符。–只是一般性地研究国际资本的移动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2、“双缺口”模型•20C60S美国H·B钱纳里等,用以分析发展中国家投资大于储蓄和进口大于出口的一种经济模型。•一国可以在不增加国内储蓄的同时,借助于外国储蓄的流入来增加投资,借以摆脱投资水平受制于较低的国内储蓄水平的被动局面。理论基础是国民收入总需求和总供给恒等条件。–在封闭经济条件下,Y=C+I,Y=C+S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I=S–在开放经济条件下,Y=C+I+G+X,Y=C+S+T+M(假设G=T)YIXMSCGT国民收入投资出口进口储蓄消费政府支出税收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民收入均衡条件M-X=I-S发展中国家能积极、主动地引进和利用外资,则流入的外资即可弥补外汇缺口,提供进口所须外汇,也可弥补因国内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能力而形成的储蓄缺口。•理论评价:–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利用外资来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某种理论依据;–按照该模型,国际投资只能是由资本及外汇均相对富裕的发达国家流向二者都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投资的实际;–该模型所指向政策也是发展中国家克服资金短缺和外汇不足的唯一选择。东华理工大学延展阅读:双缺口模型认为,一国的国内投资需求可以从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两个方面来满足,只有在国内储蓄满足不了投资需求时才需要吸引外资流入。该模型出现后,即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政策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与“双缺口”模型具有惊人的一致性.由于严重的储蓄和外汇短缺,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国内建设资金和外汇匮乏的局面逐渐得到缓解.但是,在国内储蓄过剩的条件下,中国却仍然大规模吸引外资流入,这是双缺口模型所难以解释的。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特点来看,中国应该正处于通过外国资本的流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阶段,这也是我国吸引外资的内在动因。然而,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很多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怪现象,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国内的储蓄过剩。除1993年外中国的国内储蓄总额均超东华理工大学延展阅读:过国内投资总额,致使储蓄缺口为负值。与此同时,除1993年外,其余各年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皆高于新增贷款,而且这一存贷差正在逐年扩大。通过分析商务部提供的1979年以来国家外汇储备表,可以看到除了1984年~1989年这六年外汇储备有明显下降外,从1990年开始到2002年我国外汇储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同样也造成了外汇缺口的负值。为何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缺口到我们国家就变成了双盈余,需要我们从每个缺口的构成再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说起。双缺口模型在中国的不适应性,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密不可分.归结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储蓄—投资机制存在缺陷;对外贸易存在重商主义倾向;招商引资中的行政化因素;国内存在的技术缺口.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二、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亦称之为特定优势论,是产业组织论在TNC和FDI领域应用研究的结果,是关于跨国公司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跨国公司的理论。•20C60S海默民族厂商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企业特定优势•20C70S金德尔伯格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必须放弃传统国际资本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应从不完全竞争角度进行研究。–2.市场不完全可分为四种形态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产品市场的不完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由政府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3.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企业自身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始终拥有和保持这种优势。–4.跨国公司拥有垄断优势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的结论•原因: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可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结论:FDI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理论评价:–贡献:»首次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并论述了市场不完全的类型;»提出了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其实现对外直接投资,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的条件,并分析了垄断优势的内容;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提出了知识的转移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过程的关键;»提出了跨国公司的寡占反应行为是导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FDI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解释了跨国公司横向投资和纵向投资。–不足:»不能很好解释FDI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以美国为研究对象(美国少数技术经济实力雄厚、具有对外扩张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FDI缺乏指导意义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弗农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变化过程:•产品向市场推出•产品逐渐扩大销路,以至充斥市场,•产品由盛至衰,最终逐渐被新一代产品所替代甚至退出市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产品运行的周期可分为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不同的产品阶段决定了公司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新产品阶段:–创新国和创新企业往往拥有技术上的垄断优势,新产品在国内生产,大部分在国内销售,一部分出口。•产品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产品定型,需求扩大,产量增加,需求的价格弹性逐渐增大,而且国内外出现了许多仿制者,标志着此产品已进入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完全成熟,都已趋标准化。这时,国内外的仿制品充斥,原新产品生产企业的垄断优势已完全消失,成本一价格因素在市场竞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时间t0t1t5t4t3t2出口进口消费生产时间t0t1t5t4t3t2出口进口消费生产时间t0t1t5t4t3t2出口进口消费生产美国其它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核心:•国际直接投资企业拥有不发达国家厂商所没有的产品和工艺上的特有优势。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修正与发展:•引入国际寡占市场行为来解释TNC的FDI行为,并将其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三阶段修改为:•基于创新的寡占阶段–创新期寡占在新产品的寿命周期的创新期,需要投入大量生产要素,不断地提高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因此这些产品是技术密集型的.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成熟的寡占阶段–产品大致上已定型趋向标准化时,率先推出新产品的企业开始丧失其原有的创新领先地位,但仍可以发挥其规模经济、营销能力、市场网络等优势,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目标市场,保持其寡占地位。»相互牵制战略»跟进投资战略•衰老的寡占阶段–产品标准化使领先企业的产品已丧失优势,甚至被市场所淘汰。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评价•优点:–从动态角度把寡占因素和区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特定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过程,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回答: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直接投资和为什么能到国外直接投资以及到什么地方投资?•局限性:–无法解释“新横向”投资和“逆向”投资–很大程度上基于美国TNC的FDI–许多TNC的FDI并不符合产品的周期模式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日一桥大学小岛清20C70S中对外直接投资:一个日本多国企业经营的模型边际产业扩张论理论核心:•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应从宏观经济因素,尤其是国际分工原则的角度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开始,并从与被投资国相比较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或产品开始,依次转移。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ⅠⅢⅡⅠⅡacbacbzxyZ’X’Y’mA’c’B’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要内容:•1、三个基本命题:–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的劳动与资本要素可用劳动与经营资源来代替。–比较利润率的差异与比较成本的差异有关–与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美国式FDI把经营资源人为地作为一种特殊生产要素,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寡头垄断性质的FDI。•2、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自然资源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市场导向型:避开东道国贸易壁垒的贸易导向型;寡头垄断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3、日本企业FDI与日本企业FDI不同特点:–(1)对外投资的产业»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2)对外投资的主体»日本:中小企业为主»美国:垄断性大跨国公司–(3)投资国与东道国在投资产业上的技术差距»日本: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美国:投资产业技术上的巨大差距–(4)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形式»日本:股权参与方式、非股权参与方式»美国:股权参与方式东华理工大学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按照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东道国乐于接受外来投资,因为由中小企业转移到国外东道国的技术更适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为东道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东道国的劳动力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因而有利于东道国建立新的出口工业基地。与此同时,投资国可以集中发展那些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直接投资的输出入国的产业结构均更趋合理,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根据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外投资应能同时促进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小岛清从宏观经济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