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_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幼儿园【精编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0中班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_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幼儿园【精编8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中班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幼儿园【第一篇】《小蝌蚪找妈妈》是1童话故事,生动形象地写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及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几个阶段的形体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和青蛙妈妈在一起去捉害虫的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几只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第2自然段写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他们很羡慕,于是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在哪里,第3自然段写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第4、5自然段写小蝌2/40蚪终于找到了妈妈。第6自然段写小蝌蚪成了小青蛙,它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了。根据以上教材特点,我把这一课分成了3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目标: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会8个生字,②知道他们通过努力找到了妈妈,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第二课时目标:(1)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看图说话、想象说话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平台,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朗读对话的方法。第三课时目标:①生字书写,指导编排课本剧②对有关作业进行指导。(1)本课由六幅精美的连环画组成。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想象,通过看图说话、想象说话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平台,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1、首先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图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做一做,多种感3/40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2、通过看图想象说话,体会小蝌蚪的心情,看到鲤鱼妈妈教自己的孩子捕食,他们也希望自己也能和妈妈在一起,跟妈妈学本领。3、对话朗读,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知道小蝌蚪们很讲礼貌,鲤鱼妈妈和蔼可亲,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们知道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4、因为二、三两个自然段比较相似,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追这个动词,体会小蝌蚪见到乌龟时兴奋急切的心情,以及从乌龟的话中他们知道自己的妈妈大眼睛、绿衣裳。5、通过提问:为什么你们就那么肯定青蛙就是你们的妈妈,让孩子们发现小青蛙会动脑筋,他们把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结合起来,再看看自己,所以很确定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6、在学习第五段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分成了两个部分,先让学生通过小蝌蚪的动作语言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兴奋、快乐、激动的心情。再让学生读读青蛙妈妈说的话,从而引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7、夸夸小蝌蚪是想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体会,小蝌蚪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4/408、最后安排青蛙妈妈说话这个环节,是想让孩子们对青蛙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喜欢青蛙,知道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青蛙。中班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幼儿园【第二篇】这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范例,同时活动目标也明确指出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活动重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活动难点: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大班幼儿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5/40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活动时,幼儿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次活动的有利因素。本次活动教学,以幼儿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故事内容的特点,创建了多向互动、合作探究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表演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观察的三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行分角色表演。1、猜谜激趣,导入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时,我用谜语引出蝌蚪,引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幼儿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还给幼儿提供了一次自由表达的机会。整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2、完整欣赏故事,幼儿感知故事内容6/40整体感知是掌握故事内容的重要前提。我让幼儿看课件欣赏故事,幼儿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故事,身临其境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初步感知了故事的整体内容。教师通过提问:1)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故事中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重复式结构的语句特点,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3、看图片让幼儿讲述故事。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分段欣赏法更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能力,使幼儿头脑中更为清晰,为下面的角色表演奠定基础。4、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还有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活动中,我通过质疑: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对其进行思维训练。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回顾故事,自己来解决问题,变幼儿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培养了幼儿的综合判断能力。在次看课件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让幼儿通过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本节课的难点就轻易解决了。7/405、分角色表演故事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出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活泼可爱的样子;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这样,充分体现个性化表演,让有儿童在表演中受到情感的熏陶。6、小结:教育幼儿要保护小青蛙。活动结束注重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知道保护小青蛙的措施。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情感目标。课堂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去,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加强语言教学与其它领域的整合。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制作连环画来表现故事的内容。由于课件出现的问题导致课堂出现了停歇,整节课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最后也没有总结。中班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幼儿园【第三篇】《小蝌蚪找妈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十四课。本文是1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8/40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1、通过课文1——3自然段的学习,会认课文7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有、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点。3、抓主线“找”,在找这个过程中,告诉学生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教学重点:认识八个字,会写两个字,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教学难点:通过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告诉学生遇事主动探究。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1、谈话导入动作演入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图片感知蝌蚪的可爱,再以情绪去读活课文,接着以动作演示蝌蚪的可爱,最后以妈妈不见了唤起孩童的助人为乐之心,从而开始揭题引入课文。2、初读感知动作引入文9/40以师范读之后让孩子初步感知课文,接着亲身读课文,以阶梯式的填空完成对课文的总结归纳,最后以几个难读的动词来串连课文的探究。3、引导探究开拓现思路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感知课文说自己的所知,而后进行课文的学习,进行探究课文蝌蚪在找的过程中的发现,现出找的思路。4、生字复习阶梯导书写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加上孩子易忘的特点,在分散识字之后归总在一起,再现生字,开始学习。接着进行生字的书写,半扶半放,教写一个生字而后让孩子自主探究生字书写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小蝌蚪找妈妈》是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1、身临其境,亲近文本孩子好动,结合其特点,干脆让孩子尽情地表演自己,演10/40活文本,让孩子和文本亲近,融合在一起。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根据孩子的提问,顺学而导,启发孩子的知识大门为着自主探究的方向发展,为提高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而准备,在低段就开始培养这种能力,使高段逐渐能够养成自己学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2、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时,以课件互换生字进入情境,让孩子感知用词的准确性(一)谈话导入1、看图说样子,情感朗读第一小节,学习生字“灰”11/402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