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向度和实践进路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审思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挑战也相伴而生。当今大学生呈现娱乐生活网络化、学习方式自主化、价值追求多元化、人生理想现实化等鲜明的时代个性处处体现着他们是“移动互联网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深刻地警示我们,就西方国家而言,取得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比政治领导权更加重要,文化领导权的夺取过程不是一个短暂的暴力过程,而是一个缓慢的理性化过程。“价值和意识形态是由语言夹带的,是刻铸在语言里的。”大学生的网络文化发展现状昭彰着时代特征,传播着时代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不断涌入网络环境,消费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仍然凸显,新自由主义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试图解构传统文化,价值判断的模糊化和多元化在努力消解中华民族认同,激进主义煽动政治激进和社会运动。因此,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净化网络环境呼唤以美育德、以美育心。此外,自媒体的集体狂欢让青年从线下变成线上的网络社群主体,在网络空间,伦理规范和传统道德受到网络的遮蔽,日渐复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呼唤美育的出场,亟待以美导行、以美化人。二、美育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价值1.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美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美”不是一种想象和虚幻而是一种可体验的有温度、有品位的文明状态马克思主义的美育观,是通过学习、发现、提升、创造美的过程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同时体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美”字出现了很多次,包括“美好生活”“美丽中国”等。呼唤美、寻找美、创造美、追随美,是新时代的重要语境和声音。美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陶冶和润养,是逐渐将高雅的审美趣味根植于学生的心中的过程。孔子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思想,蔡元培先生曾说“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悠悠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美育思想可谓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美育资源丰厚而系统,一直都是中国人重要且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资源宝库当今网络文化泥沙俱下,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健全审美能力不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在塑造阶段,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和活动的影响,将美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深厚的美育文化教育资源中发据和汲取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会对大学生价值引领、审美提升、素质养成人格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大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化是现代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激发教育主体美的主动思维能量,唤醒教育主体美的思想意识,引导大学生提升鉴别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中,主动接受优质文化信息,去芜存菁、激浊扬清。现阶段高校网络文化呈现新理念层出不穷、新技术广泛应用新力量广泛参与、新产品不断涌现、新阵地不断建设的特点,当代的高校大学生被称为“数媒土著”每个人都是网络文化的制造者、使用者、传播者将美育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美育的视界去洞察网络文化的丑与美,挖掘网络文化的真与善,提升网络文化的内涵和品位,是深层次挖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规律,深层次提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手段,有针对性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2.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美恩格斯曾言:“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是达成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强调美和真、善的和谐辩证统一福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使命深度契合。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尚真”的过程,罗曼·罗兰曾说过,“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是美,它不会使人失望,而令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狄德罗曾提出“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真”代表什么,是教育者用真情真心对客观规律的真正把握,对历史发展的真实诠释,对科学理论的真切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工程,是思想、情感与知识统一作用的过程,只有用美的形式,不断注入美的内容用美的方法才能切实引导大学生讲真话、悟真理学真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尚善”的过程,善是美在道德层面的目标和诉求,正如别林斯基的一句名言,“美和道德是亲姐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追寻善的方向,追求善的目标坚持善的行为,达成善的结果的过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应让学生能够学习善的行为,汲取善的养分,坚决不做“网络暴民”用自己的力量去纠正网络空间中的失礼、失序和失范行为,净化、优化、美化网络空间。最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尚美”的过程,把理论的说服蕴于美好的、富于感情的词句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蕴于生动的表达形式中,情理结合,相得益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的融合与协同共生。科技发展将我们带进了5G时代,网络的迅捷为远程美育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时代“网聚”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正在不断探索现代化的手段,让美育素材在新技术手段的运载过程中变得更加鲜活、朝气、可感、可悟、可爱,焕发出别样的生机、活力和效力,在交互式的体验过程中不断获得大学生的喜爱。3.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之美美自古以来是中华文化中流淌的最鲜明的特色,美育也一直以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命题在西方,海德格尔批判现存世界,呼唤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诗意的生活其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是人生与美、艺术、理想相交融相关照的一和理想的生活。今天人们的生活空间,已经不仅限于现实维度,网络空间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需深入挖掘现实空间的美育资源去填充和优化网络空间,升华美育的时代意义和现实功能。丹尼尔·贝尔曾指出,“目前具统治地位的是视觉和观念,声音和图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帅了观众”。在网络文化教育空间,声音、图像和文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传播和教育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网言网语埋下一颗颗生活中美的种子,培育一个个生活语境里美的幼芽,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美”的生活天地,渲染意境,超越功利,滋润心灵,让学生不断拥有鉴别美、追随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网络空间也能够自觉展示美、传播美、创造美。让网络空间也成为大学生锻造独特个性、情感、趣味、气质、信念和胸怀的美好天地。用美育架起一座连接现实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固桥梁,让大学生在学校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走进社会也拥有登高行远的能力三、美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1.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在多种媒体融合发展,传播方式多维度、全方位、多元化的今天,教育场域越来越丰富。校园文化彰显一所高校的文化实力,其包含校园的自然环境建设、人文景观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现在还包括一个特别重要的阵地一网络文化阵地。为进一步提升网络育人工作的实效,近年来,教育部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进行了全国共建,给全国高校的网络文化搭建了展示和发展的平台,在全面统筹网络育人环节,整合网络美育要素,挖据育人资源和培育育人力量方面做出了示范。教育部实施了“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举办了多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等影响力较大、辐射作用强的网络美育文化活动,在顶层设计方面起到引领作用。美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发展同向,与大学生成长发展相切合,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同行,与多元文化相兼容,网络文化正如校园建筑、雕像、校歌、校训等一样在深刻地影响着校园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润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教育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高校名级党委办公室、各级教育宣传部门、学工部门、组织部门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形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深入挖掘有理论深度、有生活广度、有高校辨识度的美育素材,加大美育融入网络阵地建设的力度。对网络社区中美育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态势、社会中各级各类的网络平台运营模式、网络传播的媒体渠道等进行认识和评估,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强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育网络美育品牌,系统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建设。2.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师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神圣家族》中曾深刻揭示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确已不是新鲜事物,但运用好网络平合做好思政工作的老师却是凤毛麟角。首先,高校应加大投入,建立起一支能将美育元素润物无声地应用于网络思政教育的人才队伍,大十培养德才兼备、教育教学水平高、网络平台运用好、网络育人能力强、审美水准高的专兼职师资以承担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其次要优化师资结构,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把网络美育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搭建起院系间、院校间、校际间网络美育师资队伍共享共建的平台,在培养好辅导员老师和专业课教师两支主力军的同时,聘请一些社会知名专家、网络名师、企业家、文学艺术家、博物馆专家等担任客座教授或者教育教学指导专家把高校的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后勤人员都纳入教师资源,建立起教师资源库。最后,要优化师资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美育水平,培养教师生产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能力,影响和培养教师将有美育内涵的文字图书、先进人物的事迹、优秀影音作品、传统文化作品等元素融入网络文化的传播与网络育人实践中。3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互联网时代网络课堂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资源的开放性、使用的灵活性、管理的便宜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性等特点。随着MOOC、微课的广泛使用,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变得越来越方便,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规划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等;可以利用QQ、微信、BBS、邮件等网络工具向老师提问、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互动式学在网络课堂的建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高校和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专业能力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需要,探索以审美教育为抓手以审美情趣提升为目标,以人文素养厚实为宗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西方经典文化等为重要内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课程体系利用大数据、仿真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最新的信息媒体技术,把一些蕴含丰富美育内涵的展览馆、博物馆等革命文化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在线上课堂进行展示,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诗歌、书画、千古流传的经典之作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爱国主义的故事,都是我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可以精心加工的原料。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平台,用心植入美育内容,不断探索建立集美育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等为一体的教育传播体系,大力建设科学有效的教育工作及网络课程评估机制,对育人工作成效进行准确的描述与评价为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