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投资学_投资规模-七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投资规模第一节投资规模概述第二节投资规模的确定第三节投资规模的调控第一节投资规模概述内容概要:投资规模的含义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的相互关系投资规模的衡量与变动规律一、投资规模的含义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有关单位在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中投入的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投资规模分类时间空间供求形态年度投资规模在建投资规模国内投资规模国民投资规模投资供给规模投资需求规模投资工作规模投资资金量规模年度投资规模是指一年内一个国家或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投入到固定资产再生产方面的资金总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了一年内投入在固定资产再生产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年度投资规模应与当年的国力相适应。二、年度投资规模与在建投资规模•在建投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当年施工的建设项目全部建成交付使用所需的投资额,包括以前年度已完成的投资以及本年度和以后年度继续建设所需要的投资,反映了一定年份全国实际铺开的建设战线的长短。•在建投资规模应与一定时期的国力相适应。2011年我国将开建1000万套保障房•2011年,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级政府签订了今年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将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确保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是硬任务,各地要抓紧安排开工,尽早建成投入使用。•事实上,2009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为330万套,而2010年计划推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为580万套。仅仅2011年就上调到1000万套,足见政府对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视。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的相互关系(一)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的区别1、统计口径不同2、反映的供求关系不同3、影响因素不同4、调节的难度不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同5、适当与否的评价指标不同7、两者变动的方向和变化幅度不同(二)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的联系1、年度投资规模是在建投资规模的基础。2、在建投资规模又会影响年度投资规模。4.1.2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例题:某地某年新开工三个建设项目,其预算投资额分别为3000万、4000万和5000万元,建设期分别为2年、3年和4年,当年投资额分别为1500万元、1500万元、2000万元,另外还有两个续建项目,其预算投资额分别为5000万元和6000万元,以往年份已完成投资分别为4000万元和4500万元,当年尚需投资1000万元和1500万元。当年的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分别是多少?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解答:当年的投资规模为7500万元(1500+1500+2000+1000+1500)在建投资规模为23000万元(3000+4000+5000+5000+6000)三、投资规模的衡量与变动规律反映投资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两种:1、绝对值指标,包括投资额。投资额越大说明投资规模越大;2、相对指标,包括投资率和增长率。投资率越大,说明投资规模越大;增长率越高,说明投资规模增长越快。(一)年度投资规模的衡量及变动规律1、年度投资规模的衡量年度投资规模通常用投资率和投资贡献率两项指标衡量。(1)投资率=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当年GDP(2)投资增长弹性系数(投资贡献率)=投资增长/GDP增长•中国和美国投资率比较(%)年份中国美国年份中国美国198132.520.0199738.018.2198537.820.1199837.419.06199035.215.9199937.119.8199135.315.2200036.420.2199237.315.4200138.019.7199343.515.9200239.218.7199441.316.4200342.418.8199540.816.9200443.219.6199639.317.6200543.419.72、年度投资规模的变动规律概括地讲,年度投资规模具有波动和增长的规律,从短期来看表现为波动性,从长期来看表现为增长性。(1)年度投资规模的短期波动性。其原因有:国民经济的波动使投资规模波动;分配政策和分配结构的变化使投资规模波动;技术经济政策以及折旧政策的变化使投资规模波动。•折旧基金,是企业根据国家规定(一般按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分类平均计年折旧)计提的专用于固定资产更新的基金。•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率”的简称。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比率。固定资产折旧率与折旧年限相关。•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2)年度投资规模的长期增长性。其原因有:•随着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固定资产存量的增加,每年提取的折旧基金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社会利用折旧基金进行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但消费增长相对缓慢,投资增长相对较快,使得投资规模不断增加;•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二)在建投资规模的衡量及变动规律1、在建投资规模的衡量在建投资规模的衡量指标主要有:(1)投资比率=在建投资规模/GDP,正常年份0.9-1之间比较合适;(2)建设周期=在建投资规模/年度投资规模,正常年份3.1-3.7之间比较合适;(3)资金占用率=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在建投资规模,正常条件在60-67%比较合适;(4)新增规模扩大率=新开工项目投资总额/在建项目当年投资额,正常为40%。•2、在建投资规模的变动规律•在建投资规模具有相对稳定增长的规律。•在建投资规模=年度投资规模×建设周期,年度投资规模和建设周期的变化决定了在建投资规模的变化。第二节投资规模的确定投资规模的确定原则投资规模的确定方法一、投资规模的确定原则(一)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投资规模1、要根据社会供求状况确定投资规模2、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投资规模(二)生活、生产和建设的关系(三)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关系(四)规模与结构、效益的关系思考:从微观层面来考虑,企业的投资规模如何确定?煤电油运供应难度加大形势严峻•近几年来,受大范围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及春运高峰的到来、一些地方煤矿提前放假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已经影响到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煤电油运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其中原因之一是工业增长持续加快,节能减排形势仍然严峻。2007年以来,我国工业呈现高位加快增长态势,全年工业生产增速比前四年的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而这主要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偏快,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压力依然较大。•措施:•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要求,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盲目扩张。从严限制新上扩能项目,继续控制两高产品出口过快增长。二、投资规模的确定方法1、年度投资规模的确定方法(1)国民经济积累率法是指计算投资资金的各源泉的数额,然后加总,得出年度投资规模。公式为:年度投资规模=国民收入使用额×积累率×固定资产投资占积累的比重+(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消费基金转化额+利用外资部分国民收入使用总额是国民收入总额中扣除援外支出和进出口贸易差额的那部分资金。积累率是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消费基金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和社会公共消费的基金。(2)投资率法。投资率是指直接在当年国民收入额中确定年度投资额的适当比例。该方法是在确定投资率的基础上,通过测算GDP,然后得出年度投资规模。公式为:年度投资规模=计划年度GDP测算数×投资率式中:投资率=年度固定资产投资/GDP×100%(3)年增长率法。该方法是通过确定年度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率来确定年度投资规模的一种方法。公式为:计划年度投资规模=基年年度投资规模×(1+合理增长率)式中:七天酒店附近年度投资规模增长率=年度投资增加额/基年度投资总额×100%(二)在建投资规模的确定方法1、建设周期法。建设周期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在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所需要的时间。建设周期分为实际建设周期和合理建设周期两种。该方法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建设周期,然后找出合理的年度投资规模,两者相乘即可。公式为:在建总规模=年度投资规模×合理建设周期注意:年度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的平均的适度年度投资规模,而不是某一特殊年份的投资规模。2、年增长率法。该方法的思路与年度投资规模增长率法相同。公式为:在建投资总规模=基年的在建投资规模×(1+在建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率)第三节投资规模的调控我国投资规模调控历史回顾(简略)适度投资规模的判别标准我国投资规模调控的方法投资规模的调控历史回顾•投资规模调控一直是我国投资调控中的重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投资规模调控的重点,主要是抑制投资规模膨胀。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我国共经历了几次投资规模膨胀的过程。•第一次是从1958-1960年。1957年固定资产投资为151.23亿元,1958年猛增到279.06亿元,增长近一倍,以后的两年投资规模又连年递增。•1958-1960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3.66亿元,是“一五”时期投资总额的173.92%。由于投资规模大大超过了当时的国力承受能力,加上三年自然灾投资规模的调控历史回顾•害的发生,中央政府不得不从1961年开始大幅度压缩投资规模,从1960年的416.5亿元压缩到1962年的87.28亿元,积累率和基本建设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分别从39.6%和53.2%降到10.4%和18.2%•第二次是在1970年,这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使得投资规模再一次膨胀。我国的积累率和基本建设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从1969年的23.2%和39.2%上升到1970年的32.9%和45.9%,投资规模达到368.08亿元。投资规模的调控历史回顾•第三次是在1978年,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规模建设使得积累率和基建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7年的32.3%和35.7%增加到1978年的36.5%和40.7%,投资总额达到668.72亿元。•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压缩了投资规模,使投资率从1978年的22.2%降到了1981年的20.2%。基建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1982年为26.8%•第四次投资规模膨胀始于1984年。当年投资规模为1832.87亿元,比1983年增长33.9%,增长速度是同期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2.3倍,在之后的几年内投资规模的调控历史回顾•投资规模未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导致1988-1989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8%。在此情况下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使投资增长率由1988年的23.5%降为-7.98%•第五次是1992-1994年,92-94年固定资产投资率分别为32.2%、37.7%和34.8%,成为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并由此引发了1994年21.7%的通货膨胀率。1994年我国政府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使投资规模膨胀问题有所缓解并七天酒店附近有效地遏制了通货膨胀。•2003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出固定投资增速过快、规模偏大等问题。投资规模的调控历史回顾•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成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在03年投资增长接近翻番的基础上,04年前两个月钢铁行业的投资增速仍达到172.6%,投资同比增长107.2%,水泥行业投资增长超过一倍,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786亿元,同比增长133%。•2004年前两个月一、我国投资规模调控历史回顾•投资规模调控一直是我国投资调控中的重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投资规模调控的重点,主要是抑制投资规模膨胀。•思考: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存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