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的对外投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十章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本质是跨国公司借助国际直接投资对全球资源所进行的整合。在跨国公司的这种整合过程中,一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接受外国跨国公司对本国要素的整合,而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则是去整合别国要素。一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虽然可以获得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动态利益,如前面有关章节所分析的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增加等等,但生产和贸易活动的直接经济利益却更多地为外国跨国公司所获得,而且是单向的、被动地参与国际分工;相反地,一国通过本国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则可以输出本国相对剩余的资本,寻求国外更有利的投资机会,从而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想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进程中提高自己的国际分工地位,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也要适时鼓励本国企业特别是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开展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资本的双向流动获取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动态和静态利益,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①。第九章分析了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问题,这一章转向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我们将在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讨贸易投资一体化过程中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第一节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在西方国际经济学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这是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中涉猎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有关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在有关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当地化理论以及坎特威尔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①在这里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假定跨国公司跟母国的利益是一致的。21、投资发展周期理论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其关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延伸。该理论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地位。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净对外直接投资(NOI)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该国经济发展水平或阶段;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和市场结构;该国政治和经济体制;中间产品市场失灵的种类和程度。随着一国经济发展,其净对外直接投资将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工业化前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美元以下。处于该阶段的国家由于没有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也不具备足够的所有权优势,因而其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和流出量都很少,净对外直接投资接近零;第二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400—1500美元。该阶段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政策体制等投资环境得以改进,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大增,但本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仍然非常有限,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第三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2000—4750美元。该阶段国家拥有的所有权优势不断增加,本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净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上升。第四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4750—5600美元。该阶段国家经济发展趋于成熟,其国内企业的“OIL”结构将促使其国际直接投资流出不断增加,最终超过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使净对外直接投资变为正。该理论以“OIL”模式为基础,从宏观角度考察了经济发展阶段对企业所有权优势的技术累积效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有的经济学家根据经验数据指出,有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便开始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出。2、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弥补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中将竞争优势绝对化的缺陷,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相对竞争优势来解释其对外直接投资。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相对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低成本生产,而这又与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发展中国家的相对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小规模制造。低收入国家的市场需求量有限,大规模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3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利用这一空挡,使用从工业国引进的技术,结合当地市场,逐渐将其改造成小规模技术,从而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获得竞争优势;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优势。因为东道国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就可以较多的吸收和利用东道国的技术、设备、人才和研发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有一部分产品是为了满足东道国与投资来源国有血缘关系的种族社区的特殊需求,这种特殊产品也帮助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赢得了竞争优势;低价产品营销策略。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抢占市场的有利武器。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产品营销策略相比,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不是依靠商标优势或营销网络优势,而是通过低价方式销售产品,其推销产品的广告费用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同行业内的公司。威尔斯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说明了即使对于技术不够先进、生产和经营规模不够大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3、技术当地化理论该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拉奥在对印度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进行研究后提出的。拉奥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在规模小、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等方面,但这些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内的创新活动。拉奥认为,以下四个因素能够使发展中国家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独特优势。(1)发展中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形成的,这种新环境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和质量相关,从而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2)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对进口技术和产品进行一定的改造,能够使产品更好地满足当地和邻国的市场需要,从而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3)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来自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4)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能够开发出与品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者偏好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另外,以上几种优势还会由于民族或语言的优势而得到强化。拉奥的技术当地化理论将研究的4视角转向微观层次企业的创新活动,强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并可能对外进行直接投资。他强调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动性。4、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英国里丁大学研究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问题的专家坎特威尔和他的学生托兰惕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系统考察,提出该理论。他们主要从技术积累论出发,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从而把这一过程动态化和阶段化了。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现有的技术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同时也影响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由于以上原因,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还进一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特征和地理特征。在产业分布上,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在地理分布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的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遵循“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迹:首先是充分利用种族联系,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经验的积累,种族因素的重要性下降,逐步从周边国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最后,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从事高科技领域的生产和开发活动,同时,为获取更先进、更高级的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该理论以技术积累为内在动力、以地理扩展为分析线索。随着技术积累固有能量的扩展,对外直接投资逐步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发展,而且对外投资的产业也逐步升级,其构成与地理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该理论比较全面地解释5了19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从而受到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评价。作为发展中大国,以上这些理论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指导或借鉴意义:从人均GDP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邓宁所讲的第二阶段,在对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力增强的同时,已具备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条件;从技术条件来看,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已积累了一定的基本和技术要素,而且大量生产技术都是成熟型的、劳动或传统资本密集型的,经过国内的技术改造,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相对于不少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加之国内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阶段,我国需要向国外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为新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另外,作为一个独特的优势,华人遍布全球,我国可以通过对外投资生产适合华人需要的特殊产品——如中餐馆,这是不少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所不具备的。二、对外直接投资类型与发展中国家的选择1、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类型按照对外投资的目的,90年代以前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将对外直接投资分为自然资源导向型、要素导向型、市场导向型、交易成本节约型以及研究与开发型。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一般都投向能源、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在那里建立原材料生产和供应基地,以弥补投资者母国自然资源的匮乏。如目前西方跨国公司对中亚地区石油开采的投资就是以获取石油为目的的。生产要素导向型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供应比较丰富的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租和工资水平的节节上升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了减轻这方面的不利影响,这些国家就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把那些占地多、费工费时的生产工序转移到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的国家或地区。西方学者经过对比分析认为,相对于欧美而言,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主要是以此为导向的。市场导向型是以扩大市场销售为目标的对外投资。它通过投资在东道国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可以使设计和生产更接近市场,随时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并可降低运输费用,从而达到维持和扩大对市场的占有率的目的。6交易成本节约型这是为了克服市场不完全性可能造成的风险而进行的直接投资。其原因在于现实中的市场并非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市场更是如此,从而导致交易成本的大量存在。针对市场的不完全性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将市场不完全性带来的交易成本内部化,以企业内部的行政关系替代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以长期契约取代短期契约,从而克服市场风险、确保资源供应和降低生产成本。研究开发型投资原先研究的是60—70年代日本、韩国等相对于美国缺乏垄断优势的国家到后者国内进行直接投资,在那里建行独资收购或合资经营高科技企业,将其作为从事科研开发、新产品设计的前沿阵地,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以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提升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2、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动向9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与投资一体化导致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跨国公司日益致力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核心竞争力,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新的动向。当代一个产品的完整生产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研发、生产、销售与营运。前面有关章节已经分析了,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除了对生产制造环节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寻找最有利的生产场所以外,还通过零部件、中间产品的外包,实行全球采购,以使质量最好、成本最低。因此,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条件下,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日益集中于增值潜力最大的研发环节①和销售与营运环节,出现了研发的全球化、销售与营运的全球化。从研发的全球化来看,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主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