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导论税收优惠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予的税收鼓励和照顾措施,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税收优惠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自古有之。早在我国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即规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意思就是,对努力耕织增产粟帛的,免除其徭役负担。这可以看作是最早期的税收优惠形态。现代社会中,税收优惠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吸引投资、引导和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下,税收优惠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税收减免,指对特定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部分或全部免除应纳税额。税收豁免,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应税项目或应税来源不予征税,以豁免其税收负担。包括关税、货物税豁免和所得税豁免等。税收扣除,指准许纳税人将符合规定的特殊支出,按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对象中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税收抵免,指准许纳税人将其符合规定的特殊支出,按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主要包括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优惠税率,指对特定的纳税人或经济活动采用较一般税率为低的税率征税。延期纳税,指准许纳税人将其应纳税额延期缴纳或分期缴纳,从而减轻当期税负。加速折旧,指允许纳税人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提取较多的折旧,从而使其税负得以递延。盈亏相抵,指允许纳税人以某一年度的亏损冲抵以后年度的盈利,从而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额;或是以某一年度的亏损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从而申请退还其以前年度已纳部分税款。优惠退税,指政府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某种经济活动而将其已纳税款按相应程序予以退还,以减轻其税负。主要包括出口退税和再投资退税。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大规模制定与实施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化而逐渐推开和深化的。几十年来,税收优惠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对国家阶段性政策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性的积极作用,并为下一步政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0.1税收优惠详析所谓税收优惠,是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各种优待的总称;是政税收优惠政策指南·2·府通过税收制度,按照预定目的,减除或减轻纳税义务人税收负担的一种形式。税收优惠作为税收制度和财政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早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人们对税收优惠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认为,税收优惠就是指减税、免税。也有人认为,税收优惠是指减税、免税、出口退税和优惠税率。而越来越多的人则认为,税收优惠不仅仅包括上述几种主要形式,还应当包括先征后返、税额抵扣、税收抵免、税收饶让、加速折旧、税项扣除、投资抵免、亏损弥补等其他实际减除或减轻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税收负担的鼓励性和照顾性规定。对于上述两种认识,本书把前者称为“狭义的税收优惠”,后者称为“广义的税收优惠”。本书对税收优惠的介绍,以“广义的税收优惠”界定。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收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税收优惠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化。与财政支出这种直接支出形式相比,税收优惠是通过税收体系进行的一种间接的财政支出,与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直接支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两种支出方式的最终结果,都是减少了政府可供支配的财政收入。正是基于这种认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税收理论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税式支出”,把以各种形式“放弃”或减少的税收收入纳入“税式支出”的范畴。在税收实践上,美国首先把“税式支出”的概念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体系。1974年,美国国会预算法把税式支出正式定义为:“由于联邦税法条款中所给出的专项剔除、免税或自毛所得中作出的扣除,或给予的专项抵免、优惠税率或延迟纳税而造成的政府收入损失。”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将税式支出作为美国国会预算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75年至今,美国国会预算中都列有一章专项分析当年的税式支出,正式建立了通过预算管理各类税收优惠的税式支出制度。此后,奥地利、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编制税式支出表,对税收体系中的各项税收优惠条款,按照不同税种、不同对象、不同的税收优惠方式及不同的税收受益者进行分类编制,以加强对实施税收优惠的规模、范围及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果的监控和管理。综上所述,税式支出是指国家预算中以间接支出方式表示的,由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条款而减少的税收收入。从支出方式看,财政支出属于直接支出,需要经过法定的支出程序;税收优惠则属于间接支出,没有实际的支出程序,而是通过税收制度中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条款进行的,表现为“放弃”的税收收入。与财政支出相比,税收优惠更加快捷和方便纳税人享受国家制定的各项税收政策,使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针对某些产业、地区、行业和社会群体及个人给予的政策性鼓励和照顾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落实到位。也正是由于税收优惠没有实际的支出程序,尽管在税收法律、法规中对享受税收优惠的对象、范围、条件和申报审批程序,做了大量详细、严格的规定,但这种支出分散性的特点,无疑会造成在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和宽严失度等问题。将税收优惠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税式支出制度,有利于政府有效控制因实施税收优惠而损失的税收收入总量,优化税收优惠的结构与方式;有利于正确评价实施税收优惠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果,及时修正税收优惠各项条款,便于更好地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虽然中国还没有建立税式支出制度,但税式支出的理论与实践,已引起中国0导论·3·税收理论界和业务部门的重视。税收优惠政策指南·4·0.2税收优惠的作用税收优惠作为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大小与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紧密联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税收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税收优惠作为税收制度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恰恰是对税制本身的统一性和固定性的一种必要的灵活补充。因此,根据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目标,及时制定和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充分地发挥税收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1.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税收优惠涉及领域广,政策性强,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适应性强的特征。三十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无论是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还是计划体制、企业管理体制、外贸体制、流通体制的改革,都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都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来解决改革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各项改革予以必要的补偿,有的是直接通过财政支出来解决的,有的是通过税收制度的建立来调整的。大量的、经常采用的则是通过制定特定的税收优惠和临时优惠条款来予以鼓励和照顾。因此,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灵活、及时地处理和协调各方利益矛盾,鼓励符合改革目标与发展方向的各种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国家通过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对急需发展和需要扶持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给予特殊的鼓励和照顾,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例如,通过设置增值税及其税收优惠,促进企业向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生产发展,对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和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改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对科技、教育、社会福利、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行业、产业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降低其税收负担,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这类领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3.促进对外开放税收优惠在促进对外开放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在对外开放的初期,通过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及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城市和内陆开放城市制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和引进先进技术,对国家需要扶持的民族工业给予了必要的税收优惠,对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对外贸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对钢材、棉花和购买国产设备予以税收优惠,对出口企业给予全额退税,对高新技术企业、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生产和设计企业以及汽车国产化给予鼓励和扶持的税收优惠等,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已经发挥了积极的0导论·5·促进作用,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4.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税收优惠的实施在配合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对于配合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例如:国家为了促进“老、少、边、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可以减轻这些地区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税收负担,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进行投资,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再如:国家通过对民政福利企业以及残疾人员、下岗职工和低收入阶层给予税收优惠的照顾,以增加这些特殊社会成员的就业机会和提高其收入水平,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等社会政策目标也有积极的作用。0.3税收优惠的分类税收优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按税种分类按照税种设置的不同,税收优惠可以分为流转税类税收优惠、所得税类税收优惠、财产税类税收优惠、行为税类税收优惠。具体可以划分为增值税税收优惠、消费税税收优惠、营业税税收优惠、关税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房产税税收优惠、印花税税收优惠等。可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设置多少个税种,就可以按税种划分为多少种税收优惠。按税种划分税收优惠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2.按优惠方式分类按照税收优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税额优惠、税率优惠、税基优惠和时间优惠。(1)税额优惠,是指通过直接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免除或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税收优惠。免税、减税、出口退税、再投资退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税额扣除、税收抵免、税收饶让、税收豁免、以税还贷、投资抵免等均属于税额优惠的范畴。(2)税率优惠,是指通过降低税率的方式来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税收优惠。税率减征、优惠税率、协定税率、关税中的暂定税率等属于税率优惠的范畴。(3)税基优惠,是指通过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来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税收优惠。起征点、免征额、税项扣除、亏损结转、税前还贷、缩短折旧年限、汇总纳税等,均属于税基优惠的范畴。这类优惠方式的最终结果均使纳税人的计税依据减少,从而使应纳税额减少。(4)时间优惠,是指通过推迟税款的缴纳时间来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税收优惠。缓税、加速折旧、存货计价等均属于时间优惠。3.按纳税人分类按照享受税收优惠的纳税人不同,税收优惠可以分为本国纳税人享受的税收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指南·6·外国纳税人享受的税收优惠两大类。本国纳税人享受的税收优惠又可分为本国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事业单位享受的税收优惠、机关团体享受的税收优惠和个人享受的税收优惠等。外国纳税人享受的税收优惠又可分为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外国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外交机构、国际组织和外交人员享受的税收优惠以及外籍人员享受的税收优惠等。4.按行业分类按享受税收优惠的产业、行业的不同,可以将税收优惠分为第一产业税收优惠、第二产业税收优惠、第三产业税收优惠。具体又可以分为农林牧渔业税收优惠、能源交通运输业税收优惠、制造业税收优惠、商业与外贸税收优惠、建筑安装业税收优惠、科技及新兴产业税收优惠、文化体育卫生税收优惠、民政福利与社会保障税收优惠、金融保险证券税收优惠、行政司法与公共事业税收优惠等。5.按优惠期限分类税收优惠按照其享受期限可以分为长期优惠和定期优惠。长期优惠,是指没有明确规定享受期限的税收优惠,这类税收优惠,只要税法不修改和优惠规定不被废止,其税收优惠就长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