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又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征税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可能改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格局。因此,无论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制定或执行经济政策法规的政府管理人员,都越来越重视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的学习。税收基础是一门有关税收理论、制度和管理的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密切。是财政、税收、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等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必选课程。二、课程任务通过税收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掌握各种税的征税规定、计税方法和申报纳税方法;明确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应当享有的法定权利以及违反税法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遵守执行国家税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税收基础课程72课内学时,4学分,一学期授完。一般应具有“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等基础知识,应与“财务会计”同时或之前开设,它是学习“国际税收”和“税务管理”等其他相关财经类课程的基础。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在税收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系统讲授税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实践出发,提出和分析理论问题,培育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税收制度中的征收管理、计税方法等实际税收业务问题,注重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运用实际案例阐明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税收制度的精神和实质,能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税款、申报缴纳等税收实务操作。五、课程教学要求层次划分建议税收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业务课程,对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较高,需要掌握的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具体内容可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其中应用又可以细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如概念、意义、作用,各种税对税制要素的规定,征收管理的规定等。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内容。如对税收基本理论的分析与理解,比较各种税的征收制度的区别与联系等。简单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纳税问题。这是对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综合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纳税问题。如某个企业某一期间的各种应纳税款的计算等。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学时作业第一章税收概论11第二章增值税2第三章消费税12第四章营业税1第五章关税第六章行为税3第七章财产税第八章资源税第九章企业所得税1第十章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14第十一章个人所得税1第十二章农业税总复习2合计72104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税收基础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IP、CAI)课件和网上教学资源。各媒体密切配合,有机搭配,以文字教材为主,其他媒体为辅。文字教材为合一型,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它既包括主要教学内容,又包括学习指导部分。文字教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编写,力求体现远程教育的特点,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每章之前有内容提要、学习要求;每章之后有基本概念、思考题、练习题等。录像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媒体,其作用是深化、强化和扩展文字教材的功能,以学习指导、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为主,讲重点、难点、思路和方法,是学生掌握税收知识必不可少的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属于文字主教材的辅助教材,它的制作目的是:适应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利用高科技改善学习条件,寓教于乐,使学习者增加自主学习的兴趣。网上教学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快捷、方便的特点,随时发布有关税收或教学信息,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为开放性的远程教育,提倡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做重点、难点分析答疑为辅的学习模式。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税收概论(一)教学内容1.税收定义2.税收制度3.税收管理(二)教学要求识记:1.税收2.税收的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3.征税对象、税目计税依据、税源4.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自然人、法人5.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加成6.速算扣除数7.税务登记8.纳税申报9.税款征收10.纳税担保11.税收保全措施12.税收强制执行措施13.税务检查14.发票15.税务代理16.税务代理人17.税务违章处理18.偷税、骗税、抗税、欠税19.税务行政复议20.税务行政诉讼23.税务行政赔偿理解:1.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2.税收宏观调控的职能3.税收监督管理的职能4.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5.减免税、起征点、免征额6.账簿、凭证管理制度7.税款征收与缴纳的规定8.税务检查制度9.发票管理制度10.税务代理人的资格认定11.税务代理的业务范围12.税务代理关系的确立和终止13.税务违章处理方法14.税务违章处理内容15.税务人员违法处理17.税务行政复议受案范围18.税务行政复议程序19.税务行政诉讼种类20.税务行政诉讼参加人21.税务行政诉讼程序22.税务行政赔偿的必备条件23.税务行政赔偿的范围24.税务行政赔偿的程序25.税务行政赔偿的方式26.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的关系应用:1.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应用2.滞纳金的计算及税务违章行为罚款的计算3.税务行政复议的操作二、增值税(一)教学内容1.增值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及税率2.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3.增值税的缴纳与征收(二)教学要求识记:1.增值税的概念2.增值税的征税范围3.混合销售行为、兼营行为4.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5.增值税的税率、零税率、征收率6.销售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7.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9.出口退税的概念、范围和退税率10.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11.增值税的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理解:1.视同销售货物的类型及其征税规定2.对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的征税规定3.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计税方法的比较4.税务机关核定销售额的方法5.销售额的特殊规定6.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应用:1.将含税销售额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计算增值税的方法2.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的方法3.对售价明显偏低的货物核定销售额的方法4.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计算方法5.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6.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7.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8.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四、消费税(一)教学内容1.消费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2.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3.消费税的缴纳与征收(二)教学要求识记:1.消费税的概念2.消费税的征税项目3.消费税的税率4.消费税的纳税人5.委托加工产品6.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7.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的确定8.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理解:1.自产自用、委托加工、进口应税消费品的计税规定2.应纳税额中扣除外购原料已纳消费税税款的规定应用:1.从价定率计算应纳消费税税额的方法及会计处理2.从量定额计算应纳消费税税额的方法及会计处理3.自产自用、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4.进口应税消费品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及会计处理5.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6.消费税与增值税税基的比较五、营业税(一)教学内容1.营业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2.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3.营业税的缴纳与征收(二)教学要求识记:1.营业税、营业额的概念2.营业税的征税范围3.营业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4.营业税的税率及适用项目5.营业税的法定免税项目6.营业税的起征点7.应税劳务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及特殊规定8.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9.营业税的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理解:1.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征收营业税的规定2.销售不动产的征免税界限应用:1.按营业收入全额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及会计处理2.按营业收入差额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及会计处理3.按核定计税价格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及会计处理六、关税(一)教学内容1.关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2.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3.关税的缴纳与征收4.行邮物品进口税和船舶吨税(二)教学要求识记:1.关税的概念2.关税的征税对象3.关税的纳税人4.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5.行邮物品进口税6.船舶吨税理解:1.进口关税的征税范围2.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特殊规定3.出口货物征税项目选择的原则4.关税的减免6.关税的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7.关税的退税和追缴应用:1.进口货物海关估定价格的方法2.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七、行为税(其他税)(一)教学内容1.城市维护建设税2.印花税3.车船使用税(二)教学要求识记:1.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2.附加税3.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对象4.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5.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6.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缴纳与征收7.印花税的概念8.印花税的纳税人9.印花税的征税对象10.印花税的税率11.印花税的免税项目12.车船使用税的概念13.车船使用税的征税范围14.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15.车船使用税的计税依据16.净吨位、载重吨位17.车船使用税的缴纳与征收理解:1.印花税的使用办法2.印花税的违章处罚规定3.车船使用税的车辆税额和船舶税额规定4.车船使用税的减免税应用:1.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及会计处理2.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及会计处理3.车船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八、财产税(一)教学内容1.房产税2.契税(二)教学要求识记:1.房产税的概念2.房产税的征税范围3.房产税的纳税人4.房产税的计税依据5.房产税的税率6.房产税的缴纳与征收7.契税的概念8.契税的征税范围9.契税的纳税人10.契税的计税依据11.契税的税率12.契税的缴纳与征收理解:1.房产税的减免税2.契税的减免税应用:1.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2.契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九、资源税(一)教学内容1.资源税2.土地增值税3.城镇土地使用税4.耕地占用税(二)教学要求识记:1.资源税的概念2.资源税的征税范围3.资源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4.资源税的税率5.资源税的计税依据6.资源税的减免税7.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8.资源税的纳税期限9.资源税的纳税地点10.土地增值税的概念11.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12.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13.土地增值税的税率14.扣除计算法15.价格评估法16.土地增值税的缴纳与征收17.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概念18.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19.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20.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分级幅度税额21.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申报缴纳方法22.耕地占用税的概念23.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24.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25.耕地占用税的幅度税额26.耕地占用税的减免税27.耕地占用税的申报缴纳方法理解:1.转让房地产收入额的确定2.转让房地产增值额的确定方法3.允许从转让房地产收入总额中扣除的项目及金额规定4.土地增值税的减免税5.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税6.耕地占用税的减免税应用:1.资源税应纳税额的一般计算方法2.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资源税的计算方法3.转让土地使用权和出售新建房及配套设施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4.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5.耕地占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十、企业所得税(一)教学内容1.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2.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3.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4.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与征收(二)教学要求识记:1.企业所得税的概念2.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3.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4.企业所得税的税率5.企业所得税关于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规定6.应纳税所得额7.应税收入项目8.扣除项目9.资产的税务处理规定10.关联企业11.转让定价12.亏损抵补的规定13.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方法与纳税期限14.企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