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资料-第四章 投资需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投资需求第一节投资需求及其取决的因素一,概念:投资主体为获得预期收益而投入资本要素,形成各种资产的活动。投资的特点:1、投资数量的集中性:由规模经济效益、投资目的、竞争机制决定,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要求;2、投资领域的广泛性:各部门、各产业、各行业、各企业;3、投资空间的流动性:在不同地区、国别流动、转移,主要由投资收益率高低决定。4、投资产业的转移性:不同产业间竞争、自由转移,导致平均收益率的形成;5、投资收益的风险性:投资决策不当、经营管理不当、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投资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差。二,投资需求分析的重要性1,投资往往剧烈变动,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2,投资具有二重性短期:占用大量人财物,影响社会总需求长期:形成社会总供给3,投资是增加社会资本总量的唯一途径Kt=Kt-1+(It-Dt)4,投资可以有效地改变资本结构。调整折旧费的使用方向,使原有资本转移控制新投资的使用方向通过投资主体的转换,调整资本的所有权结构三,投资取决的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投资成本(1)投资资金的成本投资资金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如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租赁、BOT、TOT等,不同的融资方式其成本不同。在相同的投资客体、同等的投资回报率的条件下,不同的资金成本必然影响其最终收益,而收益的高低决定了投资需求的规模。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形式,改变单一的融资方式,使投资资金结构合理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债息率和银行利息率提高,会使投资资金成本增加,将会限制投资需求规模的膨胀,(2)投资项目生产要素的成本当投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时,投资者对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这些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投资成本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投资者所获利润的增长减缓,当其成本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盈利下滑甚至亏损,这不符合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所以,投资者会在要素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不再扩大投资规模,由此决定了投资需求的“上限”。3,资本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4,市场需求本期投资规模扩大必然导致当期乃至以后时期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大,只有当投资所形成的产品与整个社会对其产品的需求相适应时,不断扩大的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才不会被闲置,扩大生产能力才可能是持续的。否则,由于市场容量的限制,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所生产的产品会出现滞销,这将会严重影响投资效益的提高和利润的增长。5,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高,同期投资需求会减少;相反,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较低,同期投资需求会增加。可见,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与同期投资需求成反比。6,在建投资规模在建工程是正在建设中的固定资产或改良工程,包括成套或单项建设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以及维修、安装、扩建、改建和大修理工程。一般情况下,在建投资规模与投资需求成正比。在建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投资需求不同:在建项目处于设备购置和建筑安装阶段投资需求大,反之,投资需求会相对减少。7,折旧率与折旧的资本量8,其他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阶段;技术进步;组织要素四,投资需求的制约条件1,资本边际净收益率0资本边际净收益率=边际投资收益率-利息率2,边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趋势3,边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的抵销因素•产品价格上涨—短期因素•技术进步—长期因素五,投资的影响(一)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乘数效应1,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乘数是指自发性投资增长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K=△Y/△I=1/(1-c)2,投资乘数的效应:正向效应与负向效应•投资乘数是以投资作为初始的自发性需求——需求由供给满足并产出国民收入——新的国民收入形成新一轮需求——进一步又产生新的国民收入——又形成新需求---△y/△I3,投资乘数形成的条件1)正常的消费和储蓄:Y=C+S消费率、储蓄率的取值在0~1之间的正常范围内。所以,K=1/1-c总大于1。2)适度的投资环境:指投资渠道畅通,有利于资金流动的金融市场。这有利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有利于自发性投资需求形成3)存在放宽供给与资源的机制:乘数的作用,会使需求接近供给和资源量,足够的供给能力和宽松的资源约束,是乘数发生作用的前提,三者具有同向性。还有一个制度性条件,即经济要内涵型增长,而不是数量型增长。4,投资乘数的作用结果1)促使需求水平逐渐提高:在需求没有受到供给约束条件下,投资乘数作用的结果,会产生数倍于初始需求的引致性需求。每一次刺激需求都会使消费需求水平上升和生活质量提高,产生消费需求刚性。因此,每次刺激需求都会产生新需求。2)促使国民收入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投资乘数作用→数倍的引致性需求→储蓄转化为投资→生产能力增加,供给扩大。3)导致经济运行波动幅度增加:经济高涨时期,投资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经济下滑时期,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关键取决于投资的继续增长,但前期投资过大,后继的储蓄难以维持,原有规模的投资继续下滑;或者资源或供给不足使投资减少,导致经济衰退。投资需求膨胀→社会总需求膨胀→经济过热→物价上升,资源配置错位;投资需求不足→社会总需求不足→经济过冷→失业增加,资源闲置。(二)对经济结构的影响1.投资影响生产结构一方面,投资影响经济存量:对现有项目实行关、停、并、转,调整其存量离不开投资行为,投资的倾斜影响现成生产结构改变的方向。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投资增量将使形成新的生产结构,决定着未来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必须考虑以下因素:第一,现存生产结构的制约。例如,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要求由自给自足型向集中生产区域内某些具有优势的产品生产和项目转移;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培育主导产业;这些都向投资提出了要求。第二,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投资的规模和投资结构。因为现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投资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总量和构成是投资得以实现的前提。可见投资既改变现有产业结构,又依赖于现成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轨迹指明投资的方向。即投资的方向要符合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的升级依赖于投资。2.投资影响分配结构投资结构与分配结构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分配结构主要表现为国家、集体、个人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之间的比例。分配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分配政策、税收政策、所有制结构等。但是,投资规模的倾斜、投资结构不同和投资效率的高低同样会影响这两种主要的分配结构;相反,分配结构的不同,在利益诱导下,投资方向将会改变。3.投资影响消费结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引导生产,从而引导投资。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的升级、消费者消费倾向的改变均会影响投资方向,决定着投资规模。投资使这一切得以实现,投资影响消费结构。4.投资影响地区结构从空间上分析,投资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空间布局极为重要,投资政策的空间倾斜使各地区生产力不同程度提升,从而构造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受投资资源的限制,投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在投资规模一定时,一些地区投资的增加意味着其他地区投资的减少,使一些地方发展较快,另一些地区发展缓慢,从而拉大地区间发展的差距,形成不同的生产力布局。第二节适度投资总量与合理投资结构的确定一,适度投资总量的确定1,适度投资总量的概念适度投资总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能为国力所能承受,并有利于国民经济宏观目标实现的投资规模。2,适度投资总量的标准•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实现当前消费与长远消费的最佳结合。具体标准:1)投资供求平衡,投资品价格稳定,视为投资规模适度;•投资品价格上涨,视为投资规模膨胀;•投资品价格下降,视为投资规模萎缩。2)适度的投资率(=投资总额/GDP),有利于生产、消费协调发展。•投资率过高,投资挤了现行生活,表明投资规模膨胀;•投资率过低,生活挤了建设、投资,表明投资规模不足。3)ICOR指标:用投资率除以经济增长率就是3.4,经济学中称为ICOR指标。简单地说,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依赖投资的程度越大,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相对来说就比较低。二,合理的投资结构投资结构:指投资总量在多部门的构成与分布比例。1,投资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有利于促进社会总供给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投资整体效益最大化。•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开放。•具有动态化的最优投资比例。2,实现投资结构合理化的原则和途径原则:•投资项目规模适度化原则•地区结构均衡化原则•生产率上升原则•重点投资与协调发展原则•存量调整与增量调节相结合原则途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正确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流向。•合理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节投资结构。•通过政府投资调节投资结构。•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投资结构。三,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需的固定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特点政府投资的特点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特点以宏观调控为主要目的;不以微观盈利为主要目的以实现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总体上项目投资规模较小,建设周期较短投资项目的效益一般具有外溢性,社会效益明显。投资项目的效益主要是内部性的货币收益,社会效益较低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范围项目竞争性(轻工、纺织、机械、电器等加工工业)基础性(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等等;基础工业:能源、石油等基础原材料)公益性(文化、教育、科学、福利、行政、国防等)非政府投资投资主体部分投资部分投资政府投资重点项目、高科技开发等有选择参与集中必要资金进行投资,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应为投资主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政府投资的作用:市场机制条件下政府对公益性项目和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政府投资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投资总量调节投资结构调节导向性的作用第三节我国的投资需求分析一,我国投资体制的演变投资体制,是指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和。主要包括投资主体行为、资金筹措途径、投资使用方式、项目决策程序、建设实施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等方面。投资活动的总量、结构和运行质量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就业、稳定通货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有着极为现实和深远的影响,这使得投资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因投资体制属于综合性体制,它的改革与财政、金融、企业制度等多方面改革密切关联,因此,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制约投资体制的改革进程。(一)传统投资体制特征及其历史评价我国的投资体制基本上是随着建国初期大规模济建设开始而逐步形成的。我们把这一时期的投资体制称为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体制。它最典型、最集中地代表和反映了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部特征,成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有如下主要特征:(1)投资主体: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企业(当时绝大部分是国有国营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2)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只有建议权、执行权;无论是扩大再生产项目,还是简单再生产项目,都须按照一定限额,由中央或省政府审查批准。(3)投资渠道:投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单一的财政拨款,其特点是使用的无偿性。国内银行信贷资金极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国外信贷资金也十分有限。(4)投资运行:传统经济体制是条条(各部门)或块块(各地方)分割的行政隶属体制,投资要素(包括资金、投资品和劳动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计划分配和统一安排使用。(5)投资管理:政府对投资的管理是直接管项目、管企业(包括建设单位、设计、施工企业),管分钱、分物、分配施工队伍,综合管理、宏观管理十分薄弱。政府管理投资的方式是以单一的指令性计划为手段,以行政命令(红头文件)为中介的直接管理方式。(6)投资责任:传统投资体制是没有责任约束的“大锅饭”体制。大到全国投资总量、投向、布局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