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建设思想总结建设基层有什么样的思想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基层建设思想总结”,欢迎大家参考!基层建设思想总结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此,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大胆改革创新。一、在党组织设置上创新。要针对基层党组织所处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别、不同特点,积极创新党的组织设置,使党组织的设置与所有制形式、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党组织可大体分三块设置:一是以行政事业机构为单位设置党组织。二是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党组织。也可打破原来以单一的行政村和乡镇企业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模式,以工业小区、农村专业协会和小城镇为依托,在本乡镇范围内组建跨行政村的工业小区、专业协会和社区党组织。并要适应农村工业和新经济组织发展的需要,把支部建在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三是城镇非机关部门以社区为单位,以企业、街道(小区)、协会为依托建立党组织。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要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多方联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并逐步建立健全党员管理网络和管理机制。去年,我们将47家置换企业、1093名关停破产改制企业党员就近移交社区或部分乡镇管理,新建党组织76个,有效解决了停破产企业过去“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的问题。二、在党员先进性的考核标准上创新。在党员先进性考核标准上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对所有党员在以党章、党纪等规章制度进行教育和约束的同时,要根据其不同的身份、职业、岗位提出具体、明确的考核标准。对农村党员,我们提出了“七个带头”,即带头坚定信念,带头搞好学习,带头致富带文秘杂烩网富,带头履行义务,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维护稳定,带头倡导文明、破除封建迷信;对城镇非机关党员,则要求其坚持党性原则,带头搞好就业和帮扶他人就业,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照章纳税以及带头参加社区文明创建等六个方面;对机关党员,要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加强学习、增强党性,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带头廉洁自律,带头依法行政。三、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创新。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坚持分类指导,不能千篇1律,搞“一刀切”。比如在活动内容上,对农村党员要进行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的教育培训,帮助其开阔视野,树立敢富、快富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其带头勤劳致富奔小康;对机关党员,要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开展活动;对企业生产一线的党员,则围绕爱岗敬业、促进和提升企业效益开展活动。在活动形式上,在农村开展创经济大户、做致富带富党员活动;在机关部门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公仆、优秀公务员活动;在社区和企业开展带头争做诚信守法经营者、技术能手和优秀社区居民活动等。要尽可能地将活动内容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为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近年来,我们结合实际,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入手,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思想建设方面,开展了四项活动。一是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为主题的民主评议活动。二是以农村和城镇非机关部门党员为重点的培训教育活动。针对农村党员、城镇非机关部门党员的不同要求,整合县职业中专、农广校、党校等教育资源,分期分批开展培训,重点进行观念更新、就业能力、致富能力的培训教育。三是以在农村广泛开展以星级文明户、星级文明小区、星级文明村、小康示范村为主要内容的星级文明创建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为农村党员带头建设小康社会搭建了一个舞台。四是以争先创优为目标的“三级联创”活动。争取用3—5年时间,使80%以上村党组织和90%以上乡镇党委达到“五个好”标准,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基层建设思想总结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负有义不容辞的重任。因此,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深入研究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六个方面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创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坚决破除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抓牢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的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成效。一是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认真抓好“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应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建立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免除农业税、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持续可靠的收益。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对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助农增收。三是应积极推广“支部协会”的有效模式,整合农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快速扩张,积极发展粮油、畜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与规模龙头企业联姻,发展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四是应把农村劳务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壮大劳务经济。五是应充分发挥中心村和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支撑点。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根本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大胆地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市场经济意识强,群众公认的农村能人选拔到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中来,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四个方面的本领,即提高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提高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其先进性。农村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要抓好学习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要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要抓好党员帮扶,对年老的和文化素质低、致富能力弱的农村党员,要主动关心,搞好帮扶,认真解决其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广大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创新解决农村基层突出问题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和谐内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把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是应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方位关心、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帮扶力度,多渠道解决贫困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通过成职校、农民夜校等各种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致富能力。二是应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应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通讯、信息条件差的问题。四是应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四、创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硬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一是应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荒山、荒坡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二是应围绕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推进乡村公路建设进程,尽快实现农村公路畅通、快捷的目标。三是应围绕提高农村供电安全和降低农村电价,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小水电建设,确保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四是应围绕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完善农村循环经济链条,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还要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农村环境的美化和亮化。五、创新民主管理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源泉。因此,要创新基层民主政治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应健全议事制度,逐步完善和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村民代表议事程序等相关议事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严格按程序办事;二是应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推进监督民主化。三是应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理清村党支部与村级其它组织的关系,健全协作制度,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进管理民主化。六、创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格局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农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民委员、共青团等村级组织的领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突出建设重点,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乡两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领导,明确政府各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责,建立健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机制,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格局,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