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增值税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增值税法本章作为流转税中最重要的税种,是本教材中内容最丰富、篇幅最长、重点难点最多的一章。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综合题合计2001年1分1分2分2分6分12分2002年1分1分1分6分5分14分2003年1分1分1分8分9分20分增值税概述一、增值税及其特点1.增值税的概念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采用的一个税种。对增值税的理解要从增值额入手,而增值额可以从两种角度来理解:增值额可以从两种角度来理解:(1)从某一生产经营环节角度看,增值额是指某个生产经营环节在一定期间内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大于购进商品和劳务所支付金额的差额,即该纳税人在本期新创造的价值,即产品价值C+V+M中的V+M。增值额的具体内容视各国经济条件和政策因素而各不相同,区别主要集中在外购的固定资产转移过来的这一部分价值是扣除还是不扣除,如果扣除,是全部扣除还是部分扣除。计算增值额时允许对购进的固定资产作一次或分次扣除,其增值额相当于V+M,接近理论增值额。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增加财政收入或控制投资的角度考虑,在计算增值额时,对购进的固定资产不允许扣除,其增值额相当于C+V+M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课税基数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因此称为生产型增值税。一般的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国家,人力资源丰富,不鼓励购买昂贵的机器设备而多花钱。扣除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国民生产净值——收入型增值税;扣除所有生产资料税金——课税基数只包括消费资料的价值——消费型增值税(2)从某一商品生产经营过程看,增值额就是某种商品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增值额之和,即该商品实现消费时的最终销售价。销售额增值额原材料加工成品生产批发零售30708010030401020合计280100案例:增值额是怎么产生的?为了理解增值额,我们考虑这样一个例子(只考虑原材料成本,不考虑生产中其他支出)。农民种了棉花,将棉花卖给织布商,这个织布商又把布料卖给印染商,先后经过五道工序,最后,制成衣服并销售出去。下表给出一系列假设的数字。生产者购买销售增值农民0200200织布商200300100印染商30035050服装生产商350650300服装销售商650800150合计15002300800不难看出,服装生产商向印染商支付了350元,然后按照650元将服装卖给了销售商。每一个阶段,增值是企业销售额与生产中物质要素的购买额之间的差额。织布商为购买棉花支付了200元,按照300元销售,他的增值额是100元,这一结果列在表格的第4列中。可见,就一个环节而言,增值额是产出减去投入后的余额。如服装加工环节,购入的布料是350元,服装产出是650元,增值额就是300元。就一个产品而言,增值额之和就是商品价值之和本例中各环节累计增值额是800元,也就是服装的最终销售价值。2.增值税的特点(1)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从征税对象看,增值税都是以增值额而不是以销售全额为课税对象。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是增值税的最基本的特点,否则,就不属于增值税。(2)实行普遍征税。从征税范围看,增值税依据普遍征税原则,对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征税。虽然各国的征税范围有宽有窄,但增值税的又一基本特点是它至少不是只局限于对少数商品或劳务征税。(3)实行多环节征税。从纳税环节看,增值税实行多环节征税,即在生产、批发、零售、劳务提供和进口等各个经营环节分别课税,而不是只在某一环节征税。二、增值税的形成和发展1954年,法国率先将营业税改革为增值税。对于增值税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主要介绍我国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有关增值税的内容。第一,形成了较大的增值税征税范围。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都应该缴纳增值税.第二,实行价外计税的办法,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格为计税依据,使成本、价格和利润均不含增值税因素,从而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第三,实行发票扣税法实行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税款进行抵扣的制度,在计算本环节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应纳税款时,允许将购进货物和应税劳务的已纳税款予以扣除,即实行所谓发票扣税法,从而较好地解决重复征税的矛盾;例如,某企业购货取得发票计税价1000元增值税170元,本期销售产品计税价3000元增值税510元,则应纳税额为510-170=340元。第四,减少税率档次,简化计税办法。税率档次确定为17%的基本税率和13%的优惠税率两档,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同时对不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即小规模纳税人)按固定比例的征收率(6%或4%),实行简易计税办法。三、增值税制的理论优点1.消除重叠征税营业税按全额实行多环节征税,因而形成重复征税或重叠征税,而且商品周转环节越多,重叠征税的矛盾也就越突出。增值税是按增值额征税,从而消除了重复征税、重叠征税,并且不会因商品周转环节变化而影响税负的变化,因此,税收负担比较合理。2、促进专业化协作营业税因商品周转环节的变化而影响商品税负的变化,使周转环节多的专业化协作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税负重于周转环节少的非专业化协作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税负,从而限制了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发展。增值税不存在重复征税、重叠征税,也不因商品周转环节的变化而影响商品税负的变化,使专业化协作企业和非专业化协作企业同等纳税,从而为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发展消除了税收上的障碍。3.稳定财政收入营业税由于商品周转环节的变化而影响商品税负的变化,为企业通过改变协作生产,减少周转环节,进行合法避税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财政收入失去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值税既不会因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变化,也不会因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变化,使财政收入比较稳定。4.激励国际贸易营业税按全额征税,并因商品周转环节的变化而影响商品税负的变化,在商品出口时因难以核算该商品已纳税额而无法按实际已纳税额退税,因此,一般只退该商品最后一道环节税。增值税是按增值额征税,各环节已纳增值税等同于按最终销售额计算的总体税负,因而,可以在商品出口时把各环节已纳税款全部退还给企业,使出口商品实行彻底退税,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5、减少税收扭曲营业税由于按全额、多环节、差别税率征收,使税收直接渗透于生产、流转过程。从积极意义上看,在市场缺陷或计划价格下,营业税能发挥配合价格、调节产销供求的积极作用。从消极意义上看,在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情况下,则干预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增值税由于按增值额、多环节、相对单一税率征收,使税收保持中性,减少了税收对经济的干预,在市场有效运行的情况下,减少了税收对经济的扭曲;但在市场缺陷情况下,增值税也较难起到改善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案例:茅于轼:税收应尽量保持中性市场的均衡价格是一个社会的重要财富,因为它能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家都要懂得,维护一个均衡价格的重要性,不要去破坏它。对于价格串谋、垄断定价等现象要坚决予以抵制。但是当有税收存在时,引导资源配置的不再是单纯的价格,而是价格加上税,或者说是含税价格。很可能由于各种商品的税率不同,使得商品之间的含税价格的比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各种商品的价格关系,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在设计税制时要遵守税制中性的原则,要防止厚此薄彼。我们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往往考虑的是税收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收入,而不太注意税收所造成的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没有遵守税收必须中性的要求。我们常说的利用税收杠杆,就是厚此薄彼,通过税收来引导资源配置。但这样做就犯了税制非中性的毛病。这样改变资源配置也许能够达到我们所设想的目标,但是其副作用必定是降低配置效率,造成经济损失。有时候,我们宁愿牺牲配置效率来达到某个非经济的社会目标。比如对高收入的人征收较高的所得税。一般而言,高收入的人生产能力较强,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整个经济是有好处的。现在对他们课以高税率,会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因而是不利于整个经济的。但是为了社会平等,我们常常牺牲效率而追求平等。在一个平等已经太多的社会,再对高收入者征收高税,就会损害经济的增长。--摘自《中国税务报》财经评说专栏6.强化税收制约营业税只按销售额课征,各企业纳税是独立的,没有相互间的税收制约关系。而增值税是按增值额征税,采用税收抵扣的方法,即每一道生产流转环节征税取决于本生产流转环节的销售税额,以及前道生产流转环节的销售税额。在实行凭发票抵扣税款的情况下,增值税就形成了各道生产流转环节企业之间的税收制约,健全了税款核算制度。增值税的局限性主要是征收管理比较复杂,征收成本费用比较高,需要严格完整的会计和核算制度,——因而增加了推行增值税制的难度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