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税收原理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税收原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政教研室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含义对税收的理解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取得的财政收入。(3)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税收体现了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5)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在现代社会日益成为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主要手段。二、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国家或政府在取得税收的过程中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特征,体现了税收这种收入与其它收入形式相比所具有的属性。一般认为,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税收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以法律、法令为依据强制课征,纳税人必须依法履行缴纳义务,违反者会受到法律制裁。(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向社会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直接的纳税人支付任何对价。(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等税制要素,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政府也只能按预先的规定征税,不得随意更改。三、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可将各税种划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资源课税和行为课税等。(二)按课税标准分类按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凡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标准,按一定比例计算征收的税称为从价税;凡是以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面积、数量等为计税标准的税称为从量税。(三)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凡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或不易转嫁,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收,称为价外税。(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所谓中央税,是指税收立法权、管理权和收入支配权归中央的税收;地方税则是指税收立法权或税收管理权、收入支配权归地方的税收;中央地方共享税是指中央和地方共同享有,并按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上周回顾:1.商品税的种类有哪些?2.在美国,所得税类包括哪些税种?第二节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的发展税收原则也称为课税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制的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一)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思想亚当·斯密(1733-1790)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斯密一生从事过多种学科的研究,在经济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他仅出版过一本经济学论著,即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但就是这本划时代的著作,建立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也对财政税收理论作了系统的研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即税收平等原则、税收确定原则、税收便利原则和税收经济原则。一、平等原则(公平原则)斯密认为“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有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二、确实原则(准确原则)公民应缴纳的税收,必须是明确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如纳税日期、纳税方法、缴纳数额等,否则纳税人将不免要受税吏权力的任意左右。这一原则是为了杜绝征税人的任意专断征税,加重税收负担,以及恐吓、勒索等行为的。斯密认为税收不确定比税收不公平对人民的桅更为严重。三、便利原则纳税日期和纳税方法,应该给纳税人以最大的方便。如纳税时期,应该规定在纳税人收入丰裕的时期;征收方法,应力求简便易行;征收地点,应该设立在交通便利的场所;征收形式,应该尽量采取货币征收,以避免因运输事物增加纳税人的负担等。四、最少征收费用原则(经济原则)即最少征收费用的原则。在征税时要尽量节约征收费用,使纳税人付出的,应该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这一原则是针对当时税收制度致使征收费用过高的弊端提出的。一是税吏过多,不仅耗去相当部分税收作为税吏的薪俸,而且还在正税以外,苛索人民,增加负担;二是税收妨碍人民的勤劳和产业的经营,减少或破坏了可供纳税的基金;三是不适当的税收可能成为逃税的诱因,严惩逃税,又将引起倾家荡产违反了一般的正义原则;四是税吏的频繁访问和检查,这些虽然不会给纳税人带来金钱上的损失,但将会给纳税人带来不必要的烦忧。在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第一条是税收的负担公平则,其余三条是属于税务行政方面的原则。斯密所处的代是英国工场手工业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资本主义上升期。他的课税原则,是针对当时封建主义苛重复杂的税度,税负不公以及征收机构的腐败苛扰情况,在总结吸人的课税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对资本主义课税原则理论有重要响,同时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论指导。(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思想瓦格纳(1835~1917)是德国最著名的财税学家,优秀学家,资产阶级近代财政学的创造者。为了更好的制定和实施他的社会政策税收的目标,瓦格那提出了著名的“四项九端”税收原则:1.财政收入原则。包括收入充分和税收弹性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和税种选择的原则。3.社会正义原则。含普遍和平等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含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原则。二、税收原则(一)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使纳税人承担的税收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所谓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相同境遇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分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是指课税是依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公共品中受益的多少而定,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少纳税。税收的“交换说”:税收与公共产品收益。关键是收益的确定问题。“搭便车”2、能力原则能力原则就是根据各人的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每个纳税人应该承担的税收。根据这一原则,横向公平可以理解为纳税能力相同的人,交纳相同的税,纵向公平可以理解为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交纳不相同的税。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综合课征、所得类别多)(二)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效率主要是研究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和较低的缴纳成本;二是征税保持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即征税要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税收行政效率原则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征管部门本身的效率,它要求政府在筹集充分的财政收入的同时,应该尽可能降低税收成本。2、税收经济效率原则税收经济效率原则旨在考虑税收对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主要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避免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市场经济运行造成负面影响,也就是要保持税收“中性”。二是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局限性,客观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纠偏,要求税收具有校正性。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和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二是政府征税应尽量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发生不良影响,不要影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助于理解税收中性的概念是税收额外负担(又称税收超额负担或超重损失)。税收额外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的税款以外的损失。税收额外负担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净损失来说明(见图9-1)。(课税使得供给曲线发生移动)第三节税收效应税收效应是指因为政府征税所引起的纳税人在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的各种反应,也可以说是政府征税对消费者或生产者的消费决策或生产决策所产生的各种影响。税收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从而减少了纳税人可支配的收入,改变了纳税人的预算线,并进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的影响。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课税会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会引起纳税人用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二、税收对消费的影响税收对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府征税会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进而影响人们对消费品的选择行为。这种影响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课税后,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对商品的购买能力下降,但消费偏好并未因此改变,从而均衡减少各种商品的消费(见图9-2)。(预算线的平移)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表现为政府对商品课税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消费,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消费见(图9-3)。(某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三、税收对储蓄的影响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对储蓄利息征收所得税,减少个人实际可支配的收入,纳税人要保持既定的储蓄水平或利息收入,必须就减少当期消费而增加储蓄(见图9-4)。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对储蓄利息征收税收,减少纳税人实际得到的利息收入,提高了未来消费的相对成本,降低了储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导致纳税人以消费替代储蓄(见图9-5)。四、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主要是通过影响投资收益率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也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征税后,降低了投资收益率及投资收益,为了保证既定的投资收益或更多的投资收益,投资者将会增加投资(见图9-6)。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表现为政府征税后,降低了投资收益率,对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选择用消费或储蓄来替代投资(见图9-7)。五、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人们选择劳动还是闲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税收改变了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是影响人们选择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表现为税收对劳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这里以简单的比例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进行说明(见图9-8)。(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劳动总供给)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纳税人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而减少闲暇,增加工作时间。它表明,只减少个人收入而不改变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税收对劳动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征税后,降低了闲暇的成本,促使人们选择以闲暇替代劳动。综合看,收入效应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工作,替代效应刺激人们减少劳动供给,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比例所得税的总效应。六、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图9-9)。拉弗曲线至少阐明了三个方面的经济含义:(1)高税率不一定能够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有两种不同税率的选择。(3)从理论上讲存在着兼顾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第四节税制构成要素税制要素主要是指构成税种和税收征纳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收减免、违章处理等。一、纳税人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并享有纳税权利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涉及负税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人。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在税负能够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和负税人则是不一致的。二、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每个税种征税的标的物,课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课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相应地,税收也可以分为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三大类。(与课本220页第3行矛盾)与课税对象密切相关的概念是税源、税目和税基。税源是指税收收入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体现着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税目是指税法对课税对象的细化所形成的具体征税品种和项目。税目规定了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