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豪放之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2、合作探究,品语言,赏意境,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结合的写法。3、全情投入,体悟词人面对人生风雨的情感、态度。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做学案。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做好重点、难点、疑点标记,准备讨论。A层同学完成导学案上所有内容,并注意总结规律与方法。B层同学努力完成所有内容,C层同学完成预习案内容。3、课堂中,小组要积极讨论,合作探究,学习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4.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案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教材助读(一)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北宋元丰五年游赤鼻矶,作怀古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抒怀。这时作者四十七岁。(二)周瑜简介: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三)关于“词”1、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参考资料,少熬夜!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四)诗歌阅读方法:1、把握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2、知人论世——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创作背景。3、展开想象——诗歌的集中性需借助想象拓展,诗歌的跳跃性需借助想象补充。4、捕捉意象——诗歌的阅读鉴赏,往往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5、推敲字词——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6、体会音韵——音韵美,节奏美。诗词鉴赏方法方法一: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来谈,也就是“知人论世”;方法二:要抓住意象体会意境,分析情感;抓住重点的修饰词进行分析。方法三:扣住字(诗眼、词眼)来进行分析重点句,再通过分析重点句来理解整篇。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指导边读诗歌,边勾画重点生字词,参考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解决问题,并将其书写到学案上,记忆掌握。(一)试读,要求读得准确,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读出节奏等。(二)文学常识。苏轼,字,号。与其父、其弟并称为“三苏“。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与并称为“苏黄”;词,与并称为“苏辛”;散文,与并称为“苏欧”;书法,与米芾、黄庭坚和蔡襄并称为“苏黄米蔡”。(三)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故垒()羽扇纶巾()樯橹()()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2、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酹:(四)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1)上阕参考资料,少熬夜!所见:所想:(2)下阕所忆: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所叹: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五)你知道苏轼哪些著名诗词语句?写下来吧。并努力搜集苏轼其他著名的诗词。我的疑惑——学而有问,才得学问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记忆关注?请做个备忘吧。课堂案积极、投入、合作、探究,你一定行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合作探究前必须先自主学习,不会的问题或者觉得重要的问题再仔细认真与同学交流探究。(幻灯片纵情诵读5分钟。要求:站立,像拿着朗诵稿一样拿着课本,小组内一对一诵读,然后推出本组最佳背诵组员,准备展示。)一。导语。同学们,都在努力诵读,投入的学习,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前进。但我们行走在路上,时而是平静的,时而是跌宕的,时而有欣喜之事,时而有悲伤之情,也许有激动的际遇,也会有遗憾的叹息,我们追问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生活。900多年前的苏轼也遭际了人生最低谷,他又有何感受,他又以何种方式生活着?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导学案反馈。四。观看题目,说说你的发现。你读出了什么信息?“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五。你们的朗读就体现着你们对词的感受与理解程度。读这首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提醒学生记录。)豪放(豪迈奔放),雄浑壮阔,有气势。豪—雄壮的笔调,放—不受任何束缚。六。品读过渡语:刚才同学说感受是豪放,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见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弛马射虎的孙权,能文能武的曹参考资料,少熬夜!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当益壮、富有献身精神的黄盖,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诗词是诗人心灵的呐喊,志趣的表达。这首词寄寓了词人什么情感?(一)刚才同学说感受是豪放,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1、写景气势磅礴。赤壁景观: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语速较快,读出振奋、惊叹)“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柳永《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雄伟壮丽、气势恢宏。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诵读指导: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乱”、“穿”、“拍”、“卷”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对苏词作了形象精辟的论述。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伟奔放,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二)比较阅读: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教版)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参考资料,少熬夜!《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分析:“穿空”写“乱石”直插天空,给人以“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感觉;而“崩云”字则进一步写出了“穿”的程度,高耸入云,使云层发生了崩塌,显得更有气势。“拍”只是动作本身,而“裂”字则进一步写出了“拍”所带来的结果,显得更有力度;这个结果似乎还能说明江中“乱石”乃是“惊涛拍岸”所致。因此,用“崩”和“裂”,比用“穿”和“拍”好,更能表现赤壁景色的雄奇壮丽。而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有利地烘托了赤壁鏖战、火烧曹营的壮阔场面;并为下片描写周瑜的英雄形象作好了铺垫。2.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教版)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教版)分析:用“强虏”似乎也不错,“强虏”说明曹军强大,符合历史事实。曹操在写给孙权的信中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意在威慑。即使保守估计,曹军也不下二十万。而孙刘联军则“五万兵难卒合”(《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也就是说,孙刘联军在当时只有五万人马。赤壁之战对孙刘联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羽扇纶巾”,从容闲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说说笑笑之间,一把火就把曹军给烧了。曹军越强大,越能烘托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樯橹”用了借代手法,比“强虏”更生动形象,“樯橹”借指曹操的水军,用樯撸更能突出水军在这场战争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樯橹”与“灰飞烟灭”在前后意思上也更贯通一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员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三)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见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弛马射虎的孙权,能文能武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当益壮、富有献身精神的黄盖,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人物教学目标:21、熟读背诵,体会词作的声律之美,感受豪放词的特点。2、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词中壮阔的意境。3、体会本词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4、了解作者生平及思想,获得人生启示,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的旷达乐观情怀。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词两首,首先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来一起回忆了解苏东坡的生平诗作,理清词作内容,欣赏佳词好句。并最终对比学习《莫听穿林打叶声》,体会苏东坡旷达豪放胸怀。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苏东坡很多的诗、词和文章。有什么啊,像《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可以说对于苏轼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生平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了。现在我们需要更细化一些。这是苏轼在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的活动情况。1068年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1069年返京;任职史馆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1074年任密州太守《江城子》《明月几时有》1076年任徐州太守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狱1080年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1084年往常州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可以说在密州黄州是苏轼创作的高峰期。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功绩高,诗作也很高产。我们今天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写在被贬黄州时期。据传说,据传说,也就是野史记载,苏轼被贬黄州,和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太守关系不错。两人儿经常聊聊天下下棋,喝点小酒什么的。就在一天,苏轼在徐太守家喝多了,天挺晚了,当时也没电话,要是有电话王润芝就可以打个电话问问,喂,徐太守我家东坡回来了么,回没回来就知道了。可恰恰是没电话。王润之以为苏轼留宿在徐太守家了,可他恰恰是回来了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