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爱心心得体会1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爱心心得体会2这个学期,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美国作家汉恩.吉诺特写的。在工作课余之际,我总会去翻阅一下。看完了整本书,最大的体会是这本书很适合我们教师看,是开启老师与孩子沟通的宝典,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圣经。直从当上一名老师之后,我就觉得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相当的重要,但就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怎么样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学生会来主动跟你沟通?本书就很好的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都知道学生需要被接纳、被尊重、被喜爱、被信任、被鼓励、被支持、被激励、被逗乐,还要有机会让他探讨和实验,而且都得有成就。作为一名同样也有着喜怒哀乐教育者,似乎我们是更容易发怒生气的一个群体。在教育教学的琐事面前,我们常常不经意间把耐心丢了,把我们熟知的理论丢了。看了《接受我的爱》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老师每天都在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话,其实已经是十分注意自身的措辞。但是,现实往往要和我们开玩笑,就像书中所谈到的当紧急问题发生时,哲学通常无济于事。对一个沉船难客而言,满腹理论派不上用场,除非他会游泳,否则唯有惨遭灭顶。老师处于课堂危机的愁云惨雾中,每间图书馆里的所有藏书,无一堪用。一切的著作和所上过的课都爱莫能助,此时真正有用的,只有技巧。学生的行为时不时的挑战着教师的威严。上课的时候不能随便讲话,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要按时完成等等,凡是老师要求做到,学生就应当做到。若学生没有按要求来完成,教师内心就会生气甚至是愤怒。接着处在冲动中老师就会出现言语过激、行动鲁莽的举动。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内心是矛盾的,我一直坚信自己是公平公正的,十分爱护孩子的,也确信自己是这样做的。可是当面对一个作业经常不做、上课常违反纪律、不听讲、下课还要帮他补习的孩子,我的心情总是那么糟糕。我常常无法克制自己的怒气。而教师这些欠佳的思考的话,将我们的学生孤立隔离开来。语言能够使人文明,也能叫人野蛮;能伤人也能疗伤。话语必须能够传递情感、改变心情、诱导善意、启发见解和散播尊重。我想教师在如何跟学生说话,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爱心心得体会3如果要问老师一天中最累的是什么,恐怕不少人都会告诉你是“看作业”,恨不得把那几个老不完成作业的孩子狠批一顿。每当学习委员交作业时报告谁的作业又没做时,老师心中的怒火就燃烧了,但“他”却依旧我行我素,不做作业。这学期,我班来了一个插班生,叫王兵(化名),他就是典型的懒惰学生。刚开学第三天,就不做作业了。我首先采用了请家长监督的办法。家长来了,来的是王兵的奶奶。在谈话中,我知道了王兵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由于他成绩差,原来学校的老师让他转学到了我校,他的奶奶就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专门带他读书。我把王兵在校的陋习一一向他奶奶说了一遍,希望家长要监督他完成家庭作业。王兵的奶奶批评了他几句,还表示要严格管教。第二天,王兵依然没完成家庭作业。我意识到家长的监督肯定有问题,我决定悄悄到他家去看看。下午放学了,我打听到了他们租房的地方,到了一看,王兵正在和几个伙伴玩,他奶奶在一旁纳袜底,好一幅悠闲自在的画面。我问:“王兵,你玩得很开心哪,作业完成了吗?”王兵对我的突然到访显然吃惊不小,吞吞吐吐地说:“完……完成了……”他奶奶也马上走过来解释说:“是范老师啊,他作业完成了,我问了的。”我让他把作业拿给我看,可是等来的又是“白板”一个。我本想狠狠地教训王兵一顿,还没等我开口,王兵的奶奶就骂起来:“你个死孩子,你说你做完了嘛,怎么又没做?”我顿时醒悟过来,王兵的奶奶对他太溺爱,又不识字,靠她是不行的。接下来的几天,王兵依旧不完成作业,我也只是让他把作业补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对他的“老毛病”没有批评,他在学校总是小心翼翼,不再犯其他过错。我注意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发现他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上课坐得很端正。我找准时机,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上课认真,坐得端端正正,看得出他很高兴。一个学生的话更是触动了他的心,学习委员张顺香(化名)说:“如果王兵能把不做家庭作业的毛病改掉的话,我们会更佩服他的。”在同学们的附和声中,我看到王兵把头垂得更低了。我还是没有找他谈话,可奇迹发生了,王兵能按时交家庭作业了,一天、两天、三天、一周……看来,是那节课,是老师和同学的共同赏识和关爱,让奇迹发生的。魏书生曾说:“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思察,心域极宽。”世界也许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也应该学会用博大的爱心等待,在等待中让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爱心心得体会4我是带着饮佩的心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它荣获过xxxx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和仰慕,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而这本书正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生命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和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实例有背学生上医院、鸡蛋的故事、秘密行动、父亲节贺卡、生日的祝福。全书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不是僵化的教条,不是枯燥的原理,不是印证别人的理论,而是全部来自自己的实践,活生生,带着晨露,带着轻风,带着晚霞,几乎翻到全书的任何一页都有实例,都有真实的故事,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尤其是文学名著和教育类书籍更要捧读不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素材,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养料。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文化苦旅》、《教师日记》、《追寻近代教育大师》、《三国演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名人传》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收获颇多,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就把这分精神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也每天多收获一点。感受之二: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只有这种爱,才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李老师与学生一起过生日,为学生送上生日礼物——书籍、笔记本、贺卡;学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老师背着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气;李老师还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通过书信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李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人了成功的港湾。我上届有个学生小李,很小就失去了母爱,跟着瘫痪的奶奶和父亲生活。父亲白天上班,晚上经常打夜班,无暇顾及他。他迷上了游戏机,旷课逃学是常事,他父亲对他非打即骂也不见效,丧失了信心,整天以酒浇愁。我没因他是单亲家庭歧视他、抛弃他,我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努力寻找和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与他的接触中,我知道了一个14岁的孩子每天都要给奶奶做饭,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提议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尊重他,使他情感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控,心灵上得到补偿,用集体的温暖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爱。爱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和启迪作用,他在学习及各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年暑假不幸的他又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一向关注他的同学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我,那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我知道此时的他最需要亲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不顾天黑路远马上赶到他家,安慰着这个承受巨大打击的孩子,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是他的亲人。他哽咽地说:“老师,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