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1)理解我国及西方古代税收原则,熟悉亚当·斯密、瓦格纳税收原则的内容(2)重点掌握税收的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的含义及其意义。思考题:(1)概念:税收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税收收入弹性税率弹性拉弗曲线横向公平纵向公平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超额负担思考题:(2)试评价税收公平原则中的利益说和能力说。(3)简述实现税收公平的基本要求(4)简述税收收入弹性的基本内容(5)简述税率弹性的基本内容(6)简述拉弗曲线的基本内容。(7)比较财产、支出和收入在衡量纳税能力方面各自的优点与缺陷。思考题:(8)比较财产、支出和收入在衡量纳税能力方面各自的优点与缺陷。(9)为什么各国政府更愿意根据人们的收入状况来衡量其纳税能力的大小?(10)结合我国的国情,你认为应坚持哪些税收原则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讲授内容:第一节税收原则理论的发展第二节税收的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参考资料:黄桦《税收学》(中国人大出版社)第3章一、我国古代税收原则的主要观点(一)有义原则。即强调国家征税要合乎道义。(二)有度原则。即强调国家征税要适度。(三)有常原则。即强调国家定税要有常规,税制要相对稳定。(四)统一原则。即全国的税政要统一。(五)弹性原则。强调赋税的征收量有伸缩性,依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六)普遍原则。强调征税的面要宽,纳税人要普遍。(七)均平原则。强调征税中应做到的均平合理。(八)明确原则。即强调让纳税人对征税的有关规定有明确的了解。(九)适时原则。强调征税所规定的时间和时限要适当。(十)便利原则。强调定税应尽量给征纳双方以便利。(十一)为公为民的原则。强调国家只能为公为民而征税。(十二)增源养本原则。强调国家治税中要重视培养税源。(十三)税为民所急原则。强调选择人民必需的生活、生产用品征税,以保证税收充沛、可靠。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1、平等原则2、确实原则3、便利原则4、最少征收费原则三、瓦格纳的税收原则1、财政政策原则2、国民经济的原则3、社会政策的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主要内容: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一、财政原则充裕原则和弹性原则(一)充裕原则税收的充裕原则是指所开征的税收能满足政府的经常性的支出需要,保证公共品价值的补偿及其再生产的顺利进行。1、合理选择主体税。主体税是指在税制结构中居主导地位的税种。2、保持宽税基。谨慎使用税收优惠政策(二)弹性原则税收的弹性原则是指税收收入应能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并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财政公共需要。税收的弹性度的衡量指标税收收入弹性税率收入弹性1、税收收入弹性税收收入弹性是指因经济增长变化而引起的税收收入变化的比率。在现行税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百分比或国民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Ey=(ΔT/T)/(ΔY/Y)其中:Ey是指税收弹性;ΔT是指税收变化量;T是指税收总量;ΔY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变化量;Y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量。Ey=0,表明税收收入无弹性,经济增长不引起税收收入的变化;Ey=1,表明税收收入具有单位弹性,其表化的幅度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同;Ey1,表明税收收入富有弹性,其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Ey1,表明税收收入缺乏弹性,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税收收入的绝对值可能增长,但是税收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税率收入弹性税率收入弹性是指因税率的变化而引起税收收入变化的比率。说明了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衡量税收收入对税率变动的反映程度。Et=(ΔT/T)/(Δt/t)其中:Et是指税率弹性;ΔT是指税收变化量;T是指税收总量;Δt是指税率的变化量;t是指税率。Et=0,表明税率无弹性,税率变动不会引起税收收入的变化;Et=1,表明税率具有单位弹性,税收收入变化的幅度与税率的变化幅度相同;Et1,表明税率富有弹性,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大于税率提高的幅度;Et1,表明税率缺乏弹性,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小于税率提高的幅度。税率变化与税收收入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当税率富有弹性时,人们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税收收入;当税率缺乏弹性时,人们通过提高税率,未必能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当税率提高到某一程度时,企图通过继续提高税率来增加税收收入,不仅不可能,反而会使税收呈下降趋势;当税率达到100%时,税收收入将减少为0。拉弗曲线生动地描述了税率变化与税收收入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HCDABEG税收收入税率水平横轴表示税率,纵轴表示税收收入。在曲线OHG上,OH段内,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为正,表明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即Et0,这时如果提高税率,边际税收收入会增加。同时,在A点Et1,在C点Et1,说明A点的税收增加率要大于C点的税收增加率。当税率达到H点时,Et=0。HG段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为负,表明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Et0,此时如果提高税率,边际税收收入会下降,如果降低税率,边际税收收入反而会增加。因此,HG段也被称为税率禁区。二、公平原则税收公平的含义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实现税收公平的基本要求(一)税收公平的含义1、政府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公平地把税负分摊到各社会成员身上。2、税收分配应能改变市场分配形成的分配不公的现象,并推动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把税负分摊到各社会成员头上的两种基本的学说:利益说和能力说。1、利益说一定时期纳税人应负担的税收,应根据其实际享受的公共品而获得的利益来确定。评价:优点:采用这种学说来确定各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实际上只引用了市场机制的原理来确定税价。如果这种方法行得通,将使公共品的供应及价值补偿更有效率。遇到的问题:第一,由于公共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所以,每个人从公共品中获得的利益是难以确定的;第二,利益说的观点与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发生矛盾。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要求根据社会成员的受益能力来安排。所谓受益能力是指各社会成员对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的需求程度。穷人比富人更需要政府提供公共品,但按利益说理论,穷人应比富人负担更多的税收,这显然是不公平的。2、能力说认为,每个社会成员应负担的税收应与其纳税能力联系起来,根据其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负担的税收。所谓纳税能力是指纳税人对税收负担的承受能力。能力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而在税收实践中被广泛地使用。(二)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横向公平是指相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其税负水平应该相同。纵向公平是指不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其税负水平应该不相同。衡量各社会成员的纳税能力的方式:财产、收入、支出。1、财产以财产作为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标准。缺陷:(1)拥有的财产相等,并不等于能获得相同的收益。(2)财产的形式多种多样,要准确地计算不同财产的价值是十分困难的。2、支出以支出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可避免出现对储蓄重复征税有助于增加储蓄。缺陷:(1)用支出衡量纳税能力,会延误课税;(2)以支出为标准,必须具备纳税人各项支出的详细资料,但实际却难以做到;(3)纳税人支出的多少不仅与其收入有关,而且与其他因素也有紧密的关系,如家庭成员的人数等。3、收入缺陷:(1)以收入为标准,可能会造成对储蓄的重复征税,从而影响储蓄和资本的形成;(2)收入一般是指纳税人的货币收入,但纳税人除了货币收入外,还有其他如实物收入,但对此计量却存在一定的困难;(3)不同纳税人由于其家庭结构不同,故同等收入,反映出来的纳税能力可能是不一样的,若都征收一样的税收,则有失公平。如果将公平考虑主要建立在以收入多少为尺度的支付能力基础上,则如何确定纳税能力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典型的传统理论:牺牲说。牺牲说的假设:单位收入与单位效用之间有某种关系,每个人相同的效用函数都是向下倾斜的;通过其他的中性分配调整,税收的支出影响可忽略不计。(1)平等效用牺牲如果一切取得收入的人牺牲了同等的效用,这是公平的。该观点是假设边际效用曲线向下倾斜。每增加一个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比原先一个单位小,或者说,高收入者单位货币所牺牲的效用较小。在这种假设下,要使牺牲的效用相等,收入高的必须多缴税。但是,基于边际效用曲线的斜率,税额占收入的比例没有提高。因此,不论是累进税率,还是比例税制或累进税制,都是适当的。(2)等比例效用牺牲每个获得收入的人都应牺牲同比例的效用。根据前面的假设,既然边际效用随收入增加而下降,则个人收入越高,为损失一定比例的总效用,他不得不放弃的收入比例就越大。故所得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是累进税。(3)最小总效用牺牲应该有一个总效用的最低牺牲总额。这要将全社会的总效用极大化,意味着税后每个人的货币边际效用是一样的。这里,没有方法能从任何纳税者手中取得一单位货币给予别人以增加总效用。按照这一假设,意味着每个人最终税后收入相等,即要求边际税率100%。(三)实现税收公平的基本要求1、税收制度的公平(1)量能负税。要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确定其应纳税的份额。(2)充分考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因素对税负的影响程度。(3)普遍纳税。2、税收管理的公平管理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1)依法治税。(2)税收流失的防范。(3)管理的公正、公开。三、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是指政府的征税行为,必须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要使国库取得的税收收入与纳税人实际所捐纳的税款相接近,并努力降低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付出的非税收费用。(一)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课税时,必须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1、税收分配对经济效率造成的损失政府征税对经济效率的损害,一般称为税收超额负担。税收超额负担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表示和计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反映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受益差额。设该图为X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横轴代表X商品的数量,纵轴代表X的价格,供给曲线SS反映生产该商品的社会机会成本,需求曲线DD表示消费者消费该商品所获得的利益。假定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且供求双方均有一定的弹性,政府征税前,供给曲线SS与需求曲线DD相交于C点,在这一点上,生产X商品的边际成本恰好等于消费X商品的边际效益,税前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只要价格没有升到P3,消费者都愿意购买,与均衡价格P0以上的那个价格区间P0P3相对应的三角形P0P3C为消费者剩余,反映了消费者对购买X商品所愿意支付的货币额,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差额。同理,只要价格没有跌至P4,生产者都愿意供给,与均衡价格P0以下的那个价格区间P0P4相对应的三角形P0P4C为生产者剩余,反映了生产者向市场供应X商品所得到的价格,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政府如果对X商品课征T量的税,供给曲线会因此向左上方平行移动一个税量T的距离至S’S’,与需求曲线相交于A点,税后商品的均衡价格升至P1,均衡数量降至Q1。与征税前相比,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由P0升至P1,消费者剩余因此损失了P0P1AC;厂商得到的价格由P0减至P2,生产者剩余也因此损失了P0P2BC。政府得到的税收为P1P2AB,ABC三点所围成的三角形就是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净损失,也就是税收超额负担。SP3S’DACFQ1Q0P1P0P2BP4E价格数量S’SD税收超额负担,反映了政府课税使社会付出的代价,超过了政府从课税中得到的利益,造成了经济效率的损失。2、积极发挥税收分配对经济效率改善的作用税收分配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使税收对经济资源配置具备了调节的功能。(二)税收行政效率税收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分配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税务行政管理费用与税收收入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