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税收筹划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应学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收负担、税收递延、税负转嫁、选择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等方法来进行税收筹划,其中要对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选择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这两种方法重点掌握。本章是税收筹划基础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章。第一节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一、税收优惠与税收利益1、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的,而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税收鼓励反映了政府行为,它是通过政策导向影响人们的生产与消费偏好来实现的,所以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把实施这样或那样的税收政策作为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加以利用。2、税收利益。税收利益的取得基本来源于两个方面:(1)通过政府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取得;(2)通过纳税人对税收方案的选择取得。纳税人进行具体税收利益的投资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2)从高的纳税义务转移为低的纳税义务;(3)纳税期的递延,这些都要以不违反税收法规为前提。二、税收优惠筹划技术(一):免税技术1、免税和免税技术。(1)免税是国家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项目或情况(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人的特定应税项目,或由于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完全免征税收的照顾或奖励措施。免税可以是国家的一种税收照顾方式,同时也可以是国家出于其政策需要的一种税收奖励方式,它是贯彻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政策的经济手段。这种税收奖励有时也称为税收优惠、税收鼓励、税收刺激、税收激励。(2)免税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成为免税人,或使纳税人从事免税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而免纳税收的税收筹划技术。免税人包括免税自然人、免税公司、免税机构等。税收筹划通过合法和合理地利用免税规定,可以节减税收。2、免税技术的特点。(1)免税属于绝对节税。免税技术运用的是绝对节税原理,直接免除纳税人的税收绝对额,属于绝对节税型税收筹划技术。(2)技术简单。免税技术无需通过复杂的计算,甚至不用计算,不用比较,就能知道是否可以节减税收,技术非常简单。(3)适用范围狭窄。免税是对特定纳税人、征税对象及情况的减免,往往不能普遍运用,适用范围狭窄。(4)具有一定风险性。在能够运用免税技术的企业投资、经营或个人活动中,可能具有高成长性,但风险也极高,非常可能因投资失误而导致投资失败,使免税变得毫无意义。3、免税技术的方法。(1)尽量争取更多的免税待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免征的税收就是节减的税收,免征的税收越多,节减的税收也越多。(2)尽量使免税期最长化。许多免税都有期限规定,免税期越长,节减的税收越多。三、税收优惠政策筹划技术(二):减税技术1、减税和减税技术。(1)减税是国家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项目或情况(纳税人或纳税人的特定应税项目,或由于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减征部分税收的照顾或奖励措施。减税也可以是国家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照顾措施,或出于政策需要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奖励措施。与免税一样,减税也是贯彻国家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的经济手段。(2)减税技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收而直接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2、减税技术的特点。(1)属于绝对节税。(2)技术简便。(3)适用范围较小。(4)具有一定风险性。3、减税技术的要点。(1)尽量争取减税待遇并使减税最大化。(2)尽量使减税期最长化。四、税收优惠筹划技术(三):税率差异技术1、税率差异。税率差异是指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税种适用不同的税率。税率差异主要是出于财政、经济政策的原因,税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客观情况。2、税率差异技术。税率差异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利用税率的差异而直接节减税收的税收筹划技术。3、税率差异技术的特点。(1)属于绝对节税。(2)技术较为复杂。采用税率差异技术节减税收不单受不同税率差异的影响,有时还受不同的计税基数差异的影响,计税基数的计算很复杂,所以税率差异技术较为复杂。(3)适用范围较广。税率差异技术是一种能普遍运用、适用范围较大的税收筹划技术。(4)具有相对确定性。税率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4、税率差异技术的要点。(1)尽量寻求税率最低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高低不同的税率缴纳的税额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是节减的税收。(2)尽量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五、税收优惠筹划技术(四):扣除技术1、扣除的概念。扣除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税收中狭义的扣除指从计税金额中减去一部分以求出应税金额。扣除技术的扣除是狭义的扣除,即指从计税金额中减去各种扣除项目金额以求出应税金额,扣除项目包括各种扣除额、宽免额、冲抵额等。2、扣除技术及其特点。(1)扣除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扣除额增加而直接节税,或调整各个税期的扣除额而相对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2)扣除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可用于绝对节税和相对节税。②技术较为复杂。③适用范围较广。④具有相对确定性。3、扣除技术要点。(1)扣除项目最多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扣除的项目越多,计税基数就越小,计税基数越小,应纳税额就越小,因而节税的税收就越多。(2)扣除金额最大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扣除的金额越大,计税基数就越小,计税基数越小,应纳税额就越小,因而节减的税收就越多。(3)扣除最早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扣除越早,早期缴纳的税收就越少,早期的现金净流量就越大,可用于扩大流动资本和进行投资的资金也越多,将来的收益也越多,因而相对节减的税收就越多。六、税收优惠筹划技术(五):抵免技术1、税收抵免的概念。税收抵免是指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税收抵免额。税收筹划抵免技术涉及的税收抵免,主要是利用国家为贯彻其政策而制定的税收优惠性或奖励性税收抵免和基本扣除性抵免。2、抵免技术的概念和特点。(1)抵免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税收抵免额增加而绝对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2)抵免技术的特点有:①绝对节税。②技术较为简单。③适用范围较广。④具有相对确定性。3、抵免技术的要点。(1)抵免项目最多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抵免的项目越多,冲抵应纳税额的项目也越多;冲抵应纳税额的项目越多,应纳税额就越少,因而节减的税收就越多。(2)抵免金额最大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抵免的金额越大,冲抵应纳税额的金额就越大,冲抵应纳税额的金额越大,应纳税额就越小,因而节减的税收就越多,从而使抵免金额最大化,以达到节税的最大化。七、税收优惠筹划技术(六):退税技术1、退税概念。退税是税务机关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退税技术涉及的退税主要是让税务机关退还纳税人符合国家退税奖励条件的已纳税款。2、退税技术概念和特点。(1)退税技术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税务机关退还纳税人已纳税款而直接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2)退税技术的特点是:①绝对节税。②技术较为简单。③适用范围较小。④具有一定的风险性。3、退税技术要点。(1)尽量争取退税项目最多化。(2)尽量使退税额最大化。八、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对优惠政策的综合衡量。2、注重投资风险对资本收益的影响。第二节纳税期的递延一、税收递延的概念纳税期的递延也称为延期纳税或税收递延,即允许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或延迟缴纳税款。可延期纳税规定的原因:(1)防止税收造成纳税人的负担过重。(2)促进投资。二、税收递延的途径采用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企业实现递延纳税的重要途径。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应税所得大于会计所得,应付所得税会大于申报所得税,出现预付税金,反映为税收损失。相反,当会计所得大于应税所得,申报所得税会大于应付所得税,将出现递延所得税负债,即纳税期的递延为税收利益。税收筹划的目标,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量地延缓缴税,这等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并随之得到上述各种额外的税收好处。三、纳税递延筹划1、递延项目最多化。2、递延期最长化。第三节税负转嫁一、税负转嫁是税收筹划的特殊形式1、税负转嫁的含义。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就叫税负转嫁。税负转嫁结果最终总有人承担,最终承担税负的人称负税人,税负最终落到负税人身上的过程称为税负归宿。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可见,在税负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和真正的负税人是可以分离的,纳税人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经济意义上的承担主体。典型的税负转嫁或狭义的税负转嫁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商品购买者或商品供应者。税负转嫁的特点:(1)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是税负转嫁的先决条件。(2)税负转嫁问题是和商品价格直接联系的,和价格无关的问题不能纳入税负转嫁的范畴。(3)税负转嫁是一个客观过程,没有税收价值的转移过程不能算转嫁。(4)税负转嫁应理解为纳税人的主动行为,与纳税人主动行为无关的价格再分配性质的价值转移也不能算税负转嫁。2、税负转嫁是税收筹划的特殊形式。税负转嫁与税收筹划有十分明显的共同点。(1)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减少纳税主体的税负,获得更多可支配的收入。(2)两者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它们都是纳税主体的合法行为,是纳税主体的主观行为,具有筹划性,尤其是转嫁行为更能体现出合法、合情、合理性。税负转嫁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获得税收收益的特殊而又能重要的形式。税负转嫁和税收筹划的区别:(1)基本前提不同。转嫁的前提是价格的自由浮动,而一般的税收筹划则不完全信赖价格。(2)产生的效应不同。转嫁的效应是对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产生相对价格的变化和可支配收入结构分布上的变化。转嫁只导致税负归宿不同,不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而一般的税收筹划效应不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而是直接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3)适用范围不同。转嫁一般适用的范围较窄,它受制于价格、商品供求弹性和市场供求状况。而一般税收筹划的适用范围则很广,很多途径都可以进行税收筹划,灵活多样。(4)纳税人态度不同。税负转嫁的实施有时会对纳税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纳税人主动放弃,而一般的税收筹划方法运用却不是这样,只要努力组织实施,一般是有利可图的,纳税人不会轻易放弃。二、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1、商品供求弹性。在商品经济中,市场调节的效应使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和如何转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课税商品的价格能否提高,税负能否转嫁,不是由供给者或需求者哪一方的意愿决定的,而是由市场的供求弹性决定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比值即为供求弹性。一般而言,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供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企业应优先考虑税负前转的可能性;反之,如果供求弹性系数小于1,则进行税负后转或无法转嫁的可能性比较大。税负转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存在。2、市场结构。由于市场结构不同,税负转嫁情况也不同。市场结构一般有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只有通过该工业体系在短其内部分地利用提价的办法转嫁给消费者。但在长期供应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各个厂商在整个工商工业体系下形成一股力量,则税负可能可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2)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在不完竞争市场结构下,单个厂商虽然很多,但各个厂商可利用其产品差异性对价格做出适当的调整,借以把税负部分地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但不可能把税负全部转嫁出去而保留垄断利润。(3)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能达成某种协议或默契,对价格升降采取一致行为,而把税负转嫁给消费者负担。(4)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垄断厂商可以采取独占或联合形式控制市场价格和销售量,以达到最大利润或超额利润的目的。垄断厂商可以随时改变价格,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3、课税制度与税负转嫁。(1)税种性质。商品交易行为是税负转嫁的必要条件。只有对商品交易行为或活动课征的间接税才能转嫁,而与商品交易行为无关或对个人课征的直接税则不能转嫁或很难转嫁。(2)税基宽窄。税基越宽,越容易实现税负转嫁,反之,税负转嫁的可能性便会越小。(3)课税对象。对生产资料课税,税负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