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税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税收征税的艺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又使鹅叫声最小的技术。征税的艺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又使鹅叫声最小的技术。1994-2009年中国税收与GDP总额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税收GDP补充资料:我国税收规模与负担第八讲税收原理1995-2009年中国税收与GDP增速比较0.0%5.0%10.0%15.0%20.0%25.0%30.0%35.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税收增速GDP增速第八讲税收原理1994-2009年中国税负比例0.0%5.0%10.0%15.0%20.0%25.0%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税负第八讲税收原理1、税收的主体是谁?2、税收的目的是什么?3、实现税收凭借的手段是?4、依据是什么?5、税收的实质是什么?国家实现国家职能政治权力法律取得财政收入第一节税收含义及特征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税收的“三性”强制性:依法纳税违法则受到制裁无偿性不向原纳税人付报酬提供共同生产、生活条件固定性按预先规定的比例或数量连续性征纳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无偿性决定税收的固定性统一于税法[名人名言]关于税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说过:“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用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问:这句名言说明了税收具有什么特征?税收具有无偿性第二节税制构成要素一、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二、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税目与课税对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三、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一)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二)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1、全额累进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三)定额税率:是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四、课税依据: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五、课税基础:是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六、附加、加成和减免税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七、违章处理偷税、漏税、欠税、抗税、骗税等。1、按课税对象性质分类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2、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3、按课税标准分类从价税、从量税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价外税5、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第三节税收分类第八讲税收原理概念:各类税收在税制中的相对地位类型:流转税为主体——侧重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所得税为主体——侧重公平,经济发达国家双主体——中国等税制结构第八讲税收原理(一)概念•政府在设计税制,制定税收政策时应遵守的准则•(二)西方税收原则•1、威廉·配第——税收学之父(1)公平。即税收要对任何人、任何东西“无所偏颇”,税负也不能过重。(2)简便。即征税手续不能过于繁琐,方法要简明,应尽量给纳税人以便利。(3)节省。即征税费用不能过多,应尽量注意节约。第四节税收原则第八讲税收原理2、亚当·斯密: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3、瓦格纳财政收入原则——收入充分且有弹性国民经济原则——选择适当的税源和税种•社会公平原则——征税的普遍、平等税务行政原则——确实、节约、便利(三)现代税收原则1、效率原则2、公平原则3、两难选择第八讲税收原理1、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充分;弹性;中性——促进经济发展行政效率:节约;便利——征税费用最小化2、公平原则(1)受益原则:税额与受益大小成正比(2)能力原则:税额由纳税能力来确定客观说:收入、消费和财产作为纳税能力衡量指标主观说:以享受公共物品时感受的牺牲程度为标准(四)税收中性第八讲税收原理案例:《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明确三大税收原则新《实施细则》第一次在行政法规上明确体现了降低征税成本、方便纳税人办税、提高办税效率等几个重要的税收原则,并从扣缴税款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等方面优化、简化了一些税收征管措施。规定了税务机关根据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方便纳税人、减低税收成本的原则,确定税款的征收方式;规定了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的申报纳税制度;规定了对已经办理税务登记的扣缴义务人,只在税务登记证件上登记扣缴税款事项,不再另外发放扣缴税款登记证件等。分析:降低征税成本、方便纳税人办税、提高办税效率这几个税收原则是隶属于“效率”原则的。事实上,税收效率原则除了这些征税过程本身效率的追求外,还追求税收的经济效率。思考题:举例税收效率原则的内容。第五节税收效应一、税收效应的含义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一)收入效应(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国家征税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替代效应: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征税时,纳税人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衣物食品I1OP2P1CDBA衣物食品OABI1I1AA三、税收中性问题(一)税收中性含义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具体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二)税收超额负担: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二、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你认为目前税收对劳动力市场有影响吗?(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思考:取消利息税说明了什么?(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第六节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一、税收负担指因国家课税相应地减少经济主体可支配收入的数量而使其遭受的经济利益损失。二、税收负担的分类(一)按税收负担所涉及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税收负担。(二)按税收负担是否由税收转嫁引起,可分为直接税收负担和间接税收负担。(三)按税收负担额是否超过政府征税额,可分为正常税收负担和超额税收负担。(四)按税收负担是否与税法的规定一致(真实度),可分为名义税收负担和实际税收负担。三、宏观税收负担(一)宏观税收负担的概念:又称总体税收负担,是指一国所有的纳税人,或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具有总体性质的纳税人集团负担的税收总和。(二)宏观税收负担的度量1、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2、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3、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三)研究宏观税收负担的意义1、从整体角度而言,有助于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摆正政府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既可较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又可较好地满足私人需要。2、从结构角度而言,有助于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资源配置的优化。(四)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政府职能3、经济管理体制4、税收制度5、国家经济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五)宏观税负水平的确定1、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不同,因而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宏观税负率。2、宏观税负水平的两个界限(1)保证公共支出正常合理的需要是宏观税负的最低数量界限。(2)保证社会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是宏观税负的最高数量界限。3、关于拉弗曲线的几点说明:(1)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低税率也不一定就是低收入。(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3)从理论上讲,最佳税率是存在的。四、微观税收负担(一)微观税收负担的概念(二)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1、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企业实纳各税总额/同期销售收入2、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企业实纳各税总额/同期企业利润总额3、企业流转税负担率=企业缴纳的流转税总额/同期企业销售收入4、个人总收入税负率=个人实纳各税总额/同期个人各项收入总额(三)影响微观税负的因素1、宏观税负水平2、税收制度(1)税类的确定(2)税种的确定(3)税目的确定(4)税率的确定(5)计税依据的确定(6)税收优惠或加成、加倍征收的规定3、纳税人的负担能力4、纳税人的行为(1)偷、漏、逃、避税(2)税收转嫁(四)衡量微观税负是否适度的标志1、总的来说,是看纳税人是否处于均衡纳税状态,即纳税人的实纳税额是否小于纳税人的剩余产品或纯收入。2、具体而言:(1)对于企业纳税人,其税收负担额不能超过平均纯收入;也不能低于由企业积累和集体福利所引起的社会共同需要的增加,因而企业税负要适度,既要使企业具有一定的积累能力,又要保证国家税收收入随剩余产品量的增长而增长。(2)对于个人纳税人,其税收负担的确定不能影响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也不能影响因个人消费所引起的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因而个人税负要适度,既要使个人收入随经济的增长有所提高,又要保证税收收入能大体同步增长。五、税负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的含义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收归宿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二)税负转嫁方式1、前转卖方2、后转买方3、混转4、消转5、税收资本化提价买方压价卖方(三)税负转嫁的实现条件1.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2.价格的市场化3.商品供求弹性4.课税范围宽窄5.税收计量标准注意:税负转嫁与厂商追求利润的目标有关。(四)我国的税收转嫁我国的税收转嫁条件具备吗?1、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2、我国税制以流转课税为主。3、价格已基本实现市场化。第七节税收优化理论一、税收优化理论的内涵■最优税收理论■次优税收理论(最适课税理论)■税收优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所得税与商品税应该相互补充2、税制模式的选择3、拉姆斯法则4、实行低累进税率制度依据税收“中性”原则,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符合公平原则最优税收理论最适课税理论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收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税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拉姆斯法则《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一)公平课税论(二)最适课税论(三)财政交换论公平课税理论(20C50—60年代)观点:1.政府在设计和改革税制时要按照公平原则筹措资金,政府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必须是私人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服务。2.理想税制主要是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以宽税基、低税率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缺陷:综合所得无法计算,单一所得税,无法满足政府支出需求解决:取消单一税,税种合理搭配《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最适课税理论(20C70年代)1.最适课税理论是一种以资源配置的效率(商品课税)和收入分配公平(所得课税)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学说。2.政府的政策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应选择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以分配公平为主,就应该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最适课税论的主要内容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核心:直接税和间接税搭配理论,最适商品课税和最适所得课税理论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1)逆弹性命题(效率)商品弹性大小和税率高低呈反向变动关系,使超额负担最小(2)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公平)例如消费税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1)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公平)边际税率高的负面效应税率高无助于公平实现,关键在于税收使用(2)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效率)边际税率和纳税人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