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革命改良双重奏与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改良派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第三节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第四节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建设一、第二次办报高潮是革命、改良双重奏的产物。二、方兴未艾的改良派的报刊活动三、风起云涌的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四、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建设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改良派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1898-1907)戊戌政变后,康、梁受到慈禧为首的后党政府通辑,逃亡日本,开始在日本、南洋、美洲等地办报。一、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活动(一)《清议报》《清议报》1898年12月23日创刊于日本横滨,出到一百期,于1901年12月21日报社被烧停办,它是改良派的机关报。主编梁启超、麦孟华等。其宗旨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等。它捧皇帝斥太后,宣传政治改良,主张渐变。(二)《新民丛报》和《新小说》《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刊,宗旨:“开民智”、“造新民”,成为保护皇会最主要的言论机关。梁启超发表长篇论文《新民说》。梁启超是主编,编辑有蒋智由、麦孟华等人。其宗旨是“起民权”、“移风俗”、“衍哲理”等,它迂回保皇。从政治倾向看,《新民丛报》以1904年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进行“新民”工作,后期“君主立宪”。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但由于梁启超思想受革命派的影响,也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谈论“破坏”,“革命”,后来梁的思想回到了保皇派的老路子上去,报纸也逐渐为思想激进的青年所厌弃而悄然停刊。1902年,梁启超还创办了中国最早刊载新体小说的刊物《新小说》月刊。(三)梁启超戊戌变法后的报刊思想1、主要观点:(1)报纸应脱离一党之报的范围,成为一国之报,世界之报。(2)主张提高报纸的社会地位。“第四种族”(3)认为报纸的主要职能是“监督政府”,“向导国民”。(4)要促进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护人们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5)报纸应成为舆论机关(6)一张“完全尽善”的报纸,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2、与政变前报刊思想的比较♣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作用”。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宗旨定而高”。2、“思想新而正”。3、“材料富二当”。4、“报事确而速”。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第四、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法。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二、改良派的其他报刊活动(一)改良派在美洲、南洋的报刊活动1、美洲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了“保皇会”,先后在旧金山创办了《文兴日报》(保皇会在美洲的第一章机关报)、《大同日报》。1900年,在檀香山创办了《新中国报》,在温哥华创办了《日新报》。2、南洋1899年5月,改良派在新加坡创刊了《天南新报》,日刊。1906年春,接管了革命派创办的《南洋总汇报》。(二)改良派在港澳及内地的报刊活动1、香港1903年创办了《实报》1904年创办了《商报》2、澳门《知新报》仍作为保皇会的机关报。《濠镜报》3、内地★《时报》于1904年6月创办于上海,是改良派在内地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主张随“时”而变,要合于“时”。《时报》的业务有很多改革和创新:(1)首创“时评”专栏(2)编排上“务求醒目”(3)打破报纸书本式,首创对开版式。★《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创办人英华,满族人,生于北京,信奉天主教。他主持的《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宣传保皇立宪。《大公报》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它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1902-1916,英华主持,主张君主立宪,宣传改良。(2)1916-1926,王郅隆接办,成为一张接近皖系军阀的亲日报纸。(3)1926-1949,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4)1949至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仍在香港出版发行。★《京话日报》1904年8月16日创刊于北京,彭翼仲创办兼社长。坚持保皇立宪,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反对革命。1906年,彭翼仲被流放到新疆,本报停刊。1913年,复刊,1922年停刊。另外,上海的《中外日报》、广州的《岭南日报》。三、他们是政治家办报,重视宣传鼓动,注意宣传效果,改进新闻业务,他们重视政论,寓评论于新闻中,注意报纸编排,并开始向外派记者。这些对以后办报活动有很大影响。第三节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一、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1、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不仅是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2、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游说、演讲、投稿、翻印小册子。革命派翻印的小册子《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黄书》等。3、《中国日报》的创办(1)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办,陈少白任社长兼主编,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2)陈少白:(1869—1934)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活动家、报刊主编。原名闻韶,号夔石,笔名黄溪等。1899年在香港创办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并率先采用横栏,短行编排,是中文报纸版式上的一个创新。1921年一度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等。(3)《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容:①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和反对封建制度;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③报道革命党人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⑤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4)《中国日报》的特点: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5)《中国日报》在编排上的改革采用横排短行的“日本版式”,打破了中国报纸竖行长排的老版式。开办《杂俎》专栏,后改为《鼓吹录》,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学副刊之一。二、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活动《开智录》于1900年11月1日创刊,在日本横滨出版,又称为《开智会录》,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译书汇编》于1900年12月6日创刊于日本东京,是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杂志,也是留日学生中最早具有初步革命思想的刊物。《国民报》于1901年5月10日在东京创办,是留日学生中最早具有鲜明革命倾向的政论刊物。留日学生以同乡会名义出版的报刊:《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直说》等,以发表反清言论,鼓吹革命为主。留日学生印发的革命宣传小册子: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通俗易懂,发行面广,革命的教科书。三、革命派在国内的报刊活动1、《苏报》与“苏报案”《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铁梅)。第一阶段:即胡璋阶段,市井小报。由邹弢任主笔,名声不佳,经营也不利。第二阶段:即陈范阶段,宣传改良和保皇。第三阶段:陈范、章士钊阶段,转向革命。1903年6月,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使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十分震恐,迫不及待地勾结起来,对它进行迫害。在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政见书》发表的第二天,帝国主义的租界当局派军警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太炎等5人被捕,邹容自动投案,《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年5月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苏报》案是中国报业史上一场难忘的文字狱。它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镇压爱国革命运动的事件,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企图用高压政策,将革命的声音禁锢起来。但事与愿违,事件发生后,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革命运动也呈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国内外深受革命思想的洗礼和影响,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2、国内革命派的其他报刊活动上海、杭州、金华1902年12月9日在上海创刊的《大陆》月刊,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个报刊。1904年8月7日章士钊在《苏报》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在上海办起了《国民日日报》,内容和形式都继承了《苏报》的传统,人称“《苏报》第二”。1904年春,《警钟日报》在上海创刊。革命派创办的白话报刊:《中国白话报》于1903年12月19日在上海创刊,主编林白水,着重对读者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杭州白话报》由项藻馨于1901年6月20日创办,攻击清廷媚外,呼吁救亡,启发读者的革命思想。四、同盟会成立与《民报》创刊1、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2、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的第一个大型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了民报宣传的主要内容。3、《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1)双方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论战①要不要推翻清政府,实行反清的民族革命。②要不要实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政体。③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民生主义及土地国有。(2)论战的性质和意义①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第一次全面猛烈的进攻,革命派报刊占了主导地位,预示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②这次论战是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与半封建半殖民地道路的斗争,也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图命运的斗争,时间长、地区广,人员多,辩论激烈,影响深远。③与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的宣传相比,它是一场更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论战,三民主义深入人心。④通过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革命队伍迅速发展壮大。⑤论战还培养锻炼了一批革命骨干。⑥政论文特别是其中的驳论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五、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报刊的发展(一)革命派在海外办起了许多革命报刊日本:李叔同的《醒狮》、柳亚子的《复报》等新加坡:《图南日报》、《中兴日报》印尼、澳大利亚、美国等(二)革命派在国内的报刊活动上海、武汉、港穗1、革命派在上海的报刊活动(1)于右任与“竖三民”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诱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有影响的报刊活动家。他的报刊活动主要集中在1907年-1912年,先后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并为在东京出版的《秦陇》、《夏声》等革命刊物写稿,成为名重一时的报刊活动家。《神州日报》于1907年4月2日创刊于上海,于右任为社长,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张日报。1905年5月15日,于右任创办了《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1909年10月3日,他在租界创办了《民吁日报》1910年10月11日,他又创办了《民立报》,报名仍以民字开头,表示与“民呼”、“民吁”一脉相承。人们称这三个连续出版的报纸为“竖三民”。(2)上海的其他革命派报刊《中国女报》1907年1月创办,秋瑾主编。《越报》《锐进学报》《大陆报》2、革命派在武汉的报刊活动(1)詹大悲与《大江报》詹大悲: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大江报》于1911年1月3日创刊,是在何海鸣的《大江》《白话》两刊合并的基础上创办的。它有两大特色:1、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读者对象;2、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以“大胆敢言”而著称。最使它享有盛名的是,发表过两篇评论《亡中国者和平也》、《大乱者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