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财政政··税税收收财暋暋政暰2007年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暱暋财政收入。2007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1200灡54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比2006年增长14灡5%。扣除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后,增长30灡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97灡89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18灡8%,超收94灡45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比2006年增长2灡5%。全省“两权暠收入42灡46亿元,比2006年减收118灡24亿元。按同口径计算(删除“两权暠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比2006年增长31灡4%,增收132灡7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049灡92亿元,为年度预算的84灡1%,增长14灡7%,增支134灡35亿元。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暠收入448灡47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438灡34亿元,国内消费税10灡13亿元。分预算级次收入完成情况是:剔除“两权暠收入,省级一般预算收入146灡33亿元,比2006年增长17灡1%;市县级一般预算收入409灡1亿元,增长37灡6%。11个市全部超额完成年财政收入任务。含“两权暠收入,省级一般预算收入158灡45亿元,超收20灡30亿元,比2006年下降21灡3%,减收42灡89亿元;市县级一般预算收入439灡43亿元,超收74灡15亿元,增长15%。财政支出。2007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049灡92亿元,为年度预算的84灡1%,比2006年增长14灡7%。主要支出项目的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0灡0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88灡7%,减少26灡9%;国防支出1灡81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8灡9%,增长12灡4%;公共安全支出70灡61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2灡2%,增长26灡1%;教育支出181灡22亿元,为年度预算的86灡6%,增长30灡5%;科学技术支出15灡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6灡1%,增长74灡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6灡81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4灡9%,增长88灡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2灡82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1灡4%,增长33灡3%;医疗卫生支出52灡1亿元,为年度预算的88灡5%,增长44灡1%;环境保护支出43灡3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70灡4%,增长34灡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2灡57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1灡3%,增长36灡9%;农林水事务支出84灡54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1灡5%,增长32灡2%;交通运输支出28灡15亿元,为年度预算的88灡4%,增长27灡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59灡15亿元,为年度预算的82灡9%,增长20灡8%;其他支出32灡7亿元,为年度预算的32灡8%,增长38灡8%。2007年,全省财政收入总计1259灡27亿元(不含国债转贷资金),全省财政支出总计1063灡96亿元。收支相抵,全省财政年终滚存结余195灡31亿元,剔除结转2008年支出180灡87亿元,全省净结余14灡44亿元。2007年,全年共下达省对县级转移支付资金59灡9亿元,比2006年增长56灡8%,占省对县财力性转移支付总额的38灡1%,全省享受转移支付的县(区)由2006年的87个增加到98个。建立了对市级一般转移支付制度,下达资金2灡7亿元。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国企改革和创新暱暋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为解决国企改革资金不足问题,确保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如期完成,省财政积极争取,由山西国信投资(集团)公司代表省政府向国家开发银行签署12亿元贷款,为山西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财力保障。二是为贯彻落实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支持山西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加快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解决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开征后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分离办社会过渡期经费负担问题的政策,实行5户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基金的缴纳同步进行的政策,对3年过渡期原由企业按政策负担的办学经费5灡7亿元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开始缴纳之日起由省级财政在专项资金中全额负担,妥善解决了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分离办社会经费拨付问题,保证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完成了省属374户国有企业改制破产框架方案的审定工作;对原山西机器厂改制后的新重组公司给予了破产重组项目贷款的财政贴息支持;拨付关闭破产补助资金13灡24亿元,使企业彻底摆脱困境,解决了破产企业及职工的后顾之忧,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积极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工作,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太原782矿业集团等78户企业分离和改制的审核工作,涉及资产7灡9亿元,分流人员1灡3万人,257所省属企业自办学校签署了整体移交协议,已审核批复111所移交学校3年过渡期办学经费11灡06亿元,涉及教职人员1灡3万人,保证了移交机构的正常运行和职工队伍的稳定。扶持企业自主科技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2007年,省财政共下达资金3824万元用于支持数字影像综合处理系统、年产1500吨灵芝醋等140个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项目,支持了1万吨石墨化阴极研发等1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支持了车辆加油显示器等15个中小企业发展项目。为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合作和竞争能力,鼓励、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拨付1832万元对全省286户企业的700多个国际认证、会展、宣传等项目给予财政补助,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机电产品的出口,根据省政府关于扶持鼓励机电新产品出口的意见,下达700万元,对数字化逆变焊机研发、不锈钢精密铸件技术改造等26个机电产品出口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项目分别给予了财政贴息和补助。下达外经贸促进资金6290万元,对发动机齿轮生产技术改造、全自动角膜曲率验光仪等166个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省外经贸事业持续、协调发展。下达2505万元用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支持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技术改造和研发项目,拨付资金941万元用于对年产2万吨煤焦油技改项目、激光焊接金刚锯片研发等20余个高新技术出口产品进行了技改贷款贴息和研发项目资助,使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对外出口业务奠定了基础。为支持山西对外开放和经济健康发展,保证香港航线正常运营,制定了太原至香港航线的补贴标准和办法,对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公司太原至香港航线专项补贴950万元,调动了航空企业的积极性,改善了山西省对外交往的环境,提升了山西对外形象。拨付资金130万元支持开展“人才兴商暠工程和补助“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暠会议经费,提高了全省商务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国际沟通能力,推动了本省企业与国内先进企业更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2007年,省财政安排招商引资经费1亿多元,对山西省牵头进行的“港洽会暠、“珠洽会暠、“煤炭博览会暠和省政府组团参加的“中博会暠、“厦洽会暠、“高交会暠、“东盟博览会暠、“沈阳制博会暠等15个招商引资工作会给予了支持。通过这些招商引资活动的搭桥嫁接,全省共签约9800多个项目,拟引外资300多亿美元,拟引内资2000多亿元,对山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达旅游产业发展资金9400万元,支持项目59个,重点用于改善山西省旅游景点外围硬件设施、旅游网络建设和景区景点的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吸引外资和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旅游业,有效促进了全省旅游业健康发展。为加强全省安全生产管理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拨付安全生产考核奖励资金1379灡4万元,用于奖励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及获得国家表彰的优秀质量管理团队和卓越领导者。为推动山西省名牌战略的发展,以奖励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为导向,根据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意见》中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企业奖励的规定,下达专项奖励资金500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海鑫集团、皇城相府集团、英语周报社、银星金店等5家企业给予奖励。积极支持“信用山西暠系统建设。下达2007年“信用山西暠建设经费2000万元,完成了省、市、县、所四级联网,建成了信用数据中心,“信用山西暠网站实现了“信用山西暠提出的“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业务联动、综合执法暠目标。有效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结合经济发展战略和参与国际合作的需要,山西省财政部门按照“十一五暠规划的具体要求,积极申报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抓住时机为企业搭建平台,促进山西经济发展。2007年在节能减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职业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农业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积极申报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共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13亿元。为配合山西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拓展引资渠道,弥补经济发展资金的不足。2007年全省实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9个,贷款金额5837万欧元。主要有代县、岢岚医院利用意大利政府贷款建设项目,大同市利用丹麦政府贷款供热项目,日元贷款晋中城市管网改造工程、山西人才培养、公共卫生项目等。暰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化和提高暱暋2007年,省财政用于“三农暠方面的支出达77灡7亿元。支持农业重点工程建设。为支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007年省财政投入资金48灡2亿元,在继续推进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支持了“蓝天碧水工程暠、六大造林工程、六大水利工程和全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提升了全省治污监测能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下达587万元用于国家茧丝绸发展项目、东桑西移工程和出口老陈醋质量控制建设、干鲜果加工等农轻纺项目,促进了农轻纺产品的出口。为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下达1534万元用于支持河西农产品公司等企业的安全监控、废弃物处理、基础设施、物流配送等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一是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支持推广沼气,发展农村沼气20万户,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528处,帮助218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出台了《山西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拨付资金9655万元,支持修建村村通水泥(油)路1万千米,使具备条件的建882制村实现了全部通公路。二是落实惠农政策。制定下发了《关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2007年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接补贴办法的通知》,小麦每亩补贴30元,玉米每亩补贴19元,其他粮食作物每亩补贴15元。全省用于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10亿元,全部下达到应享受补贴的568万农户,落实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及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生产资料增支等“四项补贴暠惠农政策,受益农民达1920万人。全面推行“一卡通暠,确保了粮食直补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农村村级管理费补助标准由村均3万元提高到4万元,增强了村级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集中财力扩大农业综合开发规模。2007年,全省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达13灡88亿元,共开发治理土地面积7灡2万公顷,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81个,扶持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7个。一是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共投入资金3灡82亿元,全年开发治理面积4灡6万公顷,新打及配套机电井1162眼,埋设管道1721千米,修机耕路1048千米,造林1674公顷,培训农民19万人次。全省72个县、4个农场、322个村、11万农户和41万农业人口从中受益。为全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选择土地资源条件较好、中低产田面积大、粮食总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的24个县,作为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开发县,安排中央财政资金8983万元,集中资金,重点扶持,倾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预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灡3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灡2万公顷,扩大良种种植面积2灡3万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