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第二节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第三节农村税费改革《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主题是阐述税制改革的理论及其实践核心问题是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具体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1.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2.了解世界税制改革的实践和经验;3.掌握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4.了解税收管理制度的理论及其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一)公平课税论(二)最适课税论(三)财政交换论公平课税理论公平课税论起源于亨利·西蒙斯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政府在设计和改革税制时要按照公平原则筹措资金,政府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必须是私人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服务。公平课税论下的理想税制主要是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以宽税基、低税率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并主张公司税、工薪税、间接消费税等税种的合理搭配公平课税论的核心内容是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称“横向公平”;二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该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称“纵向公平”《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最适课税理论1自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研究“最适课税论”的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米尔利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威廉•维克里以后,该理论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优化和完善税制结构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最适课税理论是一种以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收入分配公平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学说。《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最适课税理论的产生2最适课税理论与福利经济学中的“最优”概念有关。福利经济学认为:如果不存在任何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就能使商品的供求达到平衡,消费品的边际价格就能与边际成本相等。在这种条件下,市场价格调节供给与需求,各种生产要素与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有效的配置,从而在生产、交换与总体市场上都实现了均衡。这就是所谓的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最适课税理论的产生3但是,在存在着公共品、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并不是最有效率的。这就需要政府干预。一部分资源就要通过政府配置。那么如何保证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呢?福利经济学家们把最优原则推广到政府部门(公共部门),要求政府部门在行使资源配置职能时,或不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或提供市场无法有效提供的产品(公共品)。或矫正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某些损失。最适课税理论的产生4政府征税能否弥补市场缺陷?税收制度能否符合最优原则?从效率的基本含义上看,绝大部分税收都不符合最优原则,因为税收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加进了一个“楔子”,即税收楔子(taxwedge)它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总要影响市场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它使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数量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之间产生了差额,造成消费者剩余损失或生产者剩余损失。最适课税理论的产生5鉴于最优原则在税制中无法实现,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把“次优”原则应于税制建设中。次优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李普斯和美国经济学家兰卡斯特(1956—1957)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财政学界把“次优”原则应用到了税制建设上。英国的詹姆斯•米尔利斯和美国的威廉•维克里等经济学家认为,在维持一定的政府税收的前提下,使课税行为所导致的效率损失达到最小化,从而建立了所谓的“最适课税理论”《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最适课税论的主要内容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直接税和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直接税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间接税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二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在所得税和商品税并存的复合税制下,一国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该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政府的政策目标,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的政策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应选择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以分配公平为主,就应该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最适商品课税理论首先研究了逆弹性命题。所谓逆弹性命题,是指在最适商品课税理论体系中,对各种商品征税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即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也就越大。因此,该理论要求:对需求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以相对高的税率;对需求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以相对低的税率。如果对需求无弹性或低弹性(如必须品)采用高税率征税,会使总体的超额负担最小化,符合最适税制的要求。这种逆弹性命题也称之为拉姆齐法则《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最适商品课税理论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拉姆齐定律符合效率原则,但与公平相悖。所以最适商品课税还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因为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获得完全的信息,而且征收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最适商品课税理论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一套差别税率;二是对必需品适用低税率或免税,对奢侈品适用高税率,才符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最适所得课税理论1最适所得课税理论认为,在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社会完全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程度的所得税来实现收入的再分配。这是因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越高,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就越大,超额负担就越大,即过高的边际税率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而且过高的边际税率只是限制了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低收入者所获得的免税额或补助额并没有因此而增加最适所得课税理论2过高的边际税率不仅导致效率损失,而且也无助于收入的公平分配。正因为如此,米尔利斯进一步提出: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即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总体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应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拥有最高所得的个人适用的边际税率甚至应当为零。这一结论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在同样效率损失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提高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从较为富裕者那里取得更多的收入;而通过降低最高和最低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增加这一群体的福利,既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又能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财政交换理论财政交换论最初起源于魏克塞尔(瑞典学派主要的先驱和奠基人)关于财政学的自愿交换理论以及布坎南等对这一传统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他们认为,税收通过政治程序对个人或利益集团进行分配,应当求得国家付给个人的边际效用等于个人因纳税而损失的财富的边际效用。换一个角度来说,纳税人根据自己对共用品数量的效用判断和承担相应的税收份额的意愿,在交换中选择最佳的共用品数量和税收份额匹配,达成一种每个参与者都能接受的协议二、世界税制改革的实践1.所得税: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档次2.一般消费税: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率、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3.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第二节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一、工商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二、商品税和所得税改革三、资源税和财产税改革四、及早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环境税二、商品税和所得税改革(一)商品税改革(二)所得税改革三、资源税和财产税改革(一)资源税改革—由从量定额征收转变为从价定率征收(二)财产税改革:房产税、车船税的改革、遗产赠与税的开征第三节农村税费改革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二、全面范围取消农业税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我国原来的农(牧)业税收制度1.农业税2.牧业税3.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1.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体现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统一纳税原则。3.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一)以“黄宗羲定律”为戒,防止反弹(二)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黄宗羲定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在研究历代赋税制度更迭演变的基础上发现:每次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该种现象被称为“黄宗羲定律”。本章小结【关键词】狭义税收管理广义税收管理农村税费改革黄宗熙定律本章小结【复习与思考】1.简述公平课税论2.简述税收最适论3.简述财政交换论4.简述世界税制改革的的实践和趋势5.简述开征绿色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6.简述我国各类改革的基本思路:商品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环境税7.简述我国取消农业税的缘由极其重大历史意义课堂讨论题运用你所学过的财政税收理论,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国强向民富转变的理解《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