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建设发展模式研究姓名:祁玉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徐丽娟20090601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建设发展模式研究作者:祁玉楠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路静.孔懿青岛保税区到保税港区的作用提升研究-中国外资2009,(8)保税港区是比保税区在政策上开放程度更大的区域,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国际贸易自由港.全文首先分析了保税港区和保税区的区别及联系,随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青岛保税区到保税港区的作用提升:提高了青岛原保税区的仓储功能;推动了青岛港的贸易发展;增强了临青岛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青岛港的国际竞争力.2.期刊论文法元东保税港区推动建设青岛东北亚区域物流中心-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8(11)保税港区是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新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通过建设青岛保税港区,有利于充分发挥青岛一流的港口条件、发达的腹地经济、独特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发挥青岛港口和保税港区功能政策的综合优势,积极应对东北亚地区其他港口的挑战,推动青岛早日建设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3.学位论文林海蓉青岛市依托保税区建立保税港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2008保税区是结合我国国情,在参考国外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为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迄今为止,我国共建立了15个保税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保税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招商引资、扩大出口、引进技术、增加就业和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加大,我国保税区日益突显出严峻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根据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和前景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国情,国务院确定了我国保税区的发展模式是“保税区--区港联动--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区”。青岛保税区是目前中国大陆对外经济开放度最大、运作最灵活、政策最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之一,2004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青岛开展区港联动试点,因此研究青岛保税区向保税港区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保税区、区港联动、保税港区等概念进行定义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保税区自创建以来的发展情况。目前我国保税区共有15个,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成功典范。但保税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保税区功能的发挥。青岛保税区具有“境内关外”的特性,实行“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区港联动后新的功能定位在于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和国际转口贸易,最为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时代的发展、山东半岛的建设及自身的发展都迫切要求青岛保税区向保税港区转型。青岛保税区依托青岛港,而青岛港区位优势明显,港口条件优越;经济环境优势突出;运用灰色预测的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都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青岛市政府也为创建保税港区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应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青岛港的综合竞争力,得出青岛港综合排名在国内各港口排名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上海港,竞争力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青岛保税区向保税港区转型具有切实可行性。为推动青岛保税区向保税港区的转型,必须深入推进区港联动,建设全省现代物流产业示范区;技术创新;建立适合保税港区特点的海关监管制度:完善港口产业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整合山东半岛港口资源;接轨国际,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本文主要采取综合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是:在系统分析保税区和保税港区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保税区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岛保税区转型为保税港区后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定位:利用灰色预测得出青岛港2008年至2012年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的发展趋势,为青岛港前景进行了定量分析,为青岛建设保税港区提供依据;利用因子分析法,采用多个指标进行青岛保税港区建设的可行性分析。4.期刊论文刘兆峰建立青岛保税港区的建议-水运管理2008,30(1)为解决当前青岛诸保税区发展所面临的各自为战的问题,从分析青岛港和青岛各保税区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出发,借鉴上海洋山等国内保税港区的发展经验,探讨整合保税区政策与港口功能优势、建立保税港区、实现区港共同繁荣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初步探讨建设保税港区应做的准备工作.5.期刊论文王怀岳创建保税港区完善现代化国际城市框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10)一、港口在青岛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青岛是一个因港而建、因港而兴的港口城市.港口对于青岛经济的繁荣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青岛抓住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以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紧紧抓住港口兴起一港口工业城市发展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带动现代国际物流、港航服务、金融外汇、中介咨询集聚发展.6.期刊论文保税港区:经济全球化下的战略选择-世界海运2009,32(3)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合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大连、深圳、上海外高桥、张家港、广州、厦门、宁波、青岛等地已建立了一批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7.期刊论文王怀岳青岛前湾再造山东省对外开放新优势-世界海运2009,32(3)2008年9月7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成为我国第8个保税区,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要求,由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临近港口转型升级形形成的保税港区.8.学位论文管洪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规划与运行机制研究2009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潮流日益深化,合作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各国之间的依存度逐步加强,迫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始建于90年代初期的保税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为扩大国际贸易、吸引外国资本、解决区域性经济问题并促进整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目标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保税港区是中国化了的自由贸易区,是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之后,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运行规则基本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新的自由贸易区模式,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内涵为“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体现了保税区与港区在区域、资产、信息、业务等方而的联动发展,实现了保税区政策优势与港口功能优势协调发展。保税港区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相关规划建设及运行机制的经验相对不足。因此,研究有关保税港区布局规划及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设立为背景,在对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区等概念进行定义和界定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保税港区与国外典型自由贸易港区在行政管理、海关监管、政策优惠等方面的差异性。其次,在分析青岛建设保税港区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青岛保税港区的规划建设情况。然后,本文详细分析了对保税港区运行机制构成重大影响的6类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保税港区运行机制环境影响因素二级评价体系。最后,本文选取了包括青岛保税港区在内的5个国内外典型自由贸易港区,以二级评价体体系为基础,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确定了影响青岛保税港区运行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有关科学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运行机制的措施建议。9.期刊论文常德传在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设立保税港区-中国水运2006,(3)倍受国内外关注的两会日前在北京胜利闭幕.本刊记者已是连续第9年对两会进行专题深度采访报道.在每年的两会上,全国交通系统的委员们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递交了非常有份量、有价值的提案,这些提案,有的已经得到了解决,有的正在解决中,有的暂时不能解决,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明确答复.多年来,交通系统委员们的提案对促进我国水运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年两会水运提案如何,现摘其部分以飨读者.10.期刊论文黄定嵩.HUANGDing-song钦州港口物流中心功能定位探讨-钦州学院学报2008,23(5)根据钦州港口物流发展基础,钦州港目前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特别是钦州保税港区获得批准,借鉴上海、天津、大连、青岛等港口物流功能定位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保税港区的保税物流的成功经验,钦州港物流中心功能应以港口为依托、以临海产业和国际物流为支撑,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和资源配置枢纽、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国际生产与加工基地、区域性国际财政与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经贸法律服务中心、港口物流信患中心、区域性国际物流人才交流中心等七大中心功能.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a58bde22-28ee-4a77-b545-9dcd00e2c5fc下载时间:2010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