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语文学情分析初二语文学情分析【最新4篇】【参考指引】这篇优秀办公文档“语文学情分析初二语文学情分析【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语文学情分析初二语文学情分析【第一篇】汉字书写能做到正确、工整、美观的仅有10人。1.主要问题:1铅笔太粗,太浓。2字的间架结构不好。3运笔不够流畅自然,没有笔锋。2.应对策略:1书写用中华绘图铅笔HB,并削尖了。(2)每天练习写一个笔画,学习运笔。3端正书写的态度,书写时先认真观察范字。(低年级不抓好书写关,到高年级考试会吃亏。高年级试卷中有3分书写分。)基础知识1.主要问题:1同音字不能正确区分并运用,如“清”与“青”。2/182nl、前鼻音与后鼻音、轻声词、多音字弄不清。3拼音书写与运用存在很大问题。2.应对策略:1学完每一课,都要过关给生字注音。2经常做同音字、形近字的组词练习。3抄写课文片段,没有学过的生字抄写拼音。(抓牢字词基础,语文才有提优的可能。)阅读能力1.主要问题:1不能根据问题,从短文中提取信息。2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3对于短文表达的主旨把握不准。2.应对策略:1.每天布置30分钟的阅读任务。2.推荐购买杨再隋主编的《小学语文智慧阅读》(二年级),每周练做2至3篇阅读理解。3.学完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能复述出来。(阅读能力需要训练,阅读能力跟不上,将来中考试卷都没法做得完!)写话能力1.主要问题:1词汇不丰富。2语句不通顺。3/183不会正确使用标点。2.应对策略:1练习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抄写课文或课外阅读中的优美句段。3坚持每日1分钟说话,每周2次左右写话练笔。(写话是习作的基础,写话是综合提高孩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请家长予以配合1.给孩子准备好中华绘图铅笔HB,并削尖了。2.给孩子备好杨再隋主编的二年级《小学语文智慧阅读》(自愿原则,不强求,自己网购,老师不代办)。3.每天倾听孩子说1分钟话,陪孩子做作业、读书30分钟。语文学情分析初二语文学情分析【第二篇】一、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能力涵盖的内容根据语文教育和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规律,教师资格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基本能力。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运用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是否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否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是否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否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能否准确理解中学国家课程标准规4/18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主要考查考生能否依据中学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否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语文教学实施能力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掌握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是否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否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是否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否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是否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是否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否以中学国家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否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基本能力,密切相关,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可通过不同题型试题考核同一种学科教学能力,同一题型试题也可考核语文学科教学能力的不同方面。二、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能力考查实例分析5/181.学科知识教学运用能力为考查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运用能力,试题以鲜活的教学情境呈现,体现了语文课程作为实践性课程的特点。例如,为了考查考生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五个模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分类和熟悉情况,试题不是单刀直入地发问,而是创设了一个“某教师想要为《感悟鲁迅、走进鲁迅》专题进行备课”的情境(2013年上半年考试高中第3题),设问中考查考生能否将这一专题准确归类到“文化论著研读”模块当中。教学目的已超越了一般性文学作品阅读,而已上升为研究性阅读。又如,在考查考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时,试题往往采用如下情境:例1(2014年下半年初中第2题)教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教师打算向学生推荐其他咏史诗,下列诗歌适合的是A.杜牧《赤壁》B.杜甫《春望》C.文天祥《过零丁洋》D.曹操《观沧海》此题既考查了考生对“咏史诗”这一文学概念的定义与辨别能力,又考查了其辨别历史作为诗歌抒情背景与作为诗歌论述对象差别的能力。试题引导考生了解著名历史人物作品与咏史诗的区别,了解即使被称为“诗史”的诗人作品亦有抒发幽怀之作。对考生在未来教学中积极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拓宽学习空间有着积极导向作用。6/18例2(2013年下半年高中第4题)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和《小狗包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挖掘课文思想意义B.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扩大学习篇文章主题的对比点模糊,拓展阅读的价值不高D.相同历史背景的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此题比较深入地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组织教学的能力。从表面看,3篇文章的文体形式各异,分属杂文、新闻和回忆散文,而且分别涉及“左联”五烈士、“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文革”三个不同史实。考生必须在了解这些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把握3篇文章的共性,才能认识到上述教学做法的合理之处。2.教学设计能力试题对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考查,力求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贴近现实生活,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书本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的要求。例3(2013年上半年高中第8题)国外某教材在《有趣的故事》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一个好莱坞版《有趣的故事》的海报。下列选项中,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7/18A.任务设计整合多种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B.任务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C.要求以海报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D.任务要求聚焦于文本细节,体现了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原则此题考查考生对这国外一优秀教学案例的理解。题目设计为否定式提问,通过三个正确选项传达给考生这一案例的优点:比如该任务设计整合了多种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错误选项提示考生该类任务实际进行中经常存在的误区。冀望于对考生未来教学设计的实践形成积极引导。另一个承载教学设计能力考查任务的重要题型为教学设计题。考生需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该学段学生的认知特征,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同时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所8/18给的教学资源。教案书写更需符合教学设计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这些要求使得经过专业培养和训练的考生能更好地凸显出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对考生是否修习过教师教育课程和是否参加过教学见习、实习有着良好的区分度。目前教学设计题给予考生的信息包括文本、课文介绍、单元介绍、学生情况、课时时长和教学条件等。此外,还将相关的课程标准呈现给考生。比如2013年上半年高中语文试卷中考查《张衡传》一课的教学设计,试题给出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信息的给出有助于考生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课程标准有助于考生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方向,更好地在教学设计中将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进行融汇整合。教学方案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其中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基础之上,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方案的基础,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设计能力考查的重要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的考查,主要着眼于考生能否设计出符合该学段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主要根据难度、容量、切入点等因素进行衡量)。对教学设计的陈述要求准确、9/18规范,检验是否“规范”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应为学生;2“行为动词”尽量可操作、可检测;3“行为条件”要具体、明确;4“表现程度”要恰当。从2014年下半年考试开始,教学设计能力试题不再要求考生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案,而是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个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从材料文体看,由于案例分析题的材料多为现代文,出于文体平衡考虑,教学设计题材料采用文言文居多。3.教学实施能力对考生教学实施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语文学习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例4(2014年上半年高中第15题)师:我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章的第一段做了一些改动——“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停止心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逝世了。”大家比较课文,思考修改后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生1:去掉了“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这个具体的时间。10/18这是马克思逝世的时刻,没有这一特定的时刻就无法表达作者的强烈感伤。生2: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删去了“最”,就削弱了马克思的影响。把“停止思想了”改为“停止心跳了”,不能照应思想家,也不能表现马克思一生不断探索不停思考的特点。生3:删去了“还不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遗憾之情;“还不到两分钟”,流露出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之情。生4:“逝世”的表达过于直接。“睡着了”说得非常含蓄,表明作者不忍心说出马克思的逝世,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离去的安详和无憾。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理解得很深刻。课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很有表现力,请大家默读全文,找出自己体会最深刻的语句与同学交流。下列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分析,正确的是A.启发性强,有助于学生掌握梳理作者情感变化的思路B.以语言学习为重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C.借助教师改动后的文字,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主题的深刻性D.引导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严密,丰富学生品读语言的经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主要特点为语言精确,结11/18构严谨。故该教学实施情境的选取也紧密围绕这一特点进行,并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他们敏锐且自觉的思考与表达,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要求。选项A的设计力求告知考生教学实施除了品味语言,还应注重从文章整体上把握文本思路、厘清感情脉络。选项B促使考生自主判断材料是否注重培养思维能力。选项C提醒考生仅仅单纯地品读精确的语言和恩格斯的哀悼之情,还不足以令学生充分了解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和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发现两个伟大功绩,体会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