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指南针》教学反思《做一个指南针》是三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制作指南针的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动手制作的愿望,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造意识。课堂上我把它分成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做磁针,通过用磁铁摩擦的方法使钢针变成磁针,用已有的知识判别磁针的南北极。第二步是安装磁针,想办法使磁针能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从而能指示南北方向。第三步是展示和交流制作好的指南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作为“设计与技术”类型的课,我认为其核心在于设计,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目标任务运用已有的科学概念及原理来进行设计与制作,重点应放在“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上。对于小学科学的起始年级——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是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孩子动手实践相对较差这一实际,适当降低操作难度,通过教师演示,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考虑到1节课只有40分钟的限制,把课堂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自制的指南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上,从而引导学生在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创新,探索制作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的能力出乎我的预料,他们很快的完成了自制小磁针,发现了小磁针磁性的强弱,为了检测自制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他们把小磁针别在纸上轻轻地放入水中,发现浮在水面的小磁针先是慢慢的转动,到停止转动,反复观察针尖每一次都固定在同一个位置。我不停地的收集各组的实验信息,引导同学们对实验现象发表看法,他们通过讨论后,我提议大家把实验现象再与指南针指示方向位置进行比较,学生们终于感悟到自己自制的指南针获得了成功。我告诉大家这种叫“水浮法”。通过积极地评价让同学们进一步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由于时间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观察自制指南针及“悬挂法”的体验只能延伸到课后由同学们自己去发挥。同时我提出了要求。《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通过磁极的相互作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磁铁能指南向北,知道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时,教者首先用一个有趣的现象——纸娃娃会动,温故而知新,引入新课,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在新课的教学中,教者精心设计两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人人动脑、动手操作,再通过老师的引导、总结出结论,有利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这样处理,比教师直接讲述的效果好得多。接着,教者让学生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择实验一或实验二中的任何一种),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老师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时进行延伸,自然收束全课。总之,本节课从教学引入到学习新课中的各种实验,有趣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取了能力。其次,本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另外,全课处处体现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愿意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并且引导他们把自己总结出的科学道理,在生活中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勇于科学创新的欲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者也发现了不足之处,由于教者不是专职教师,对于一些科学术语的表达不够严谨,在实验中显得有点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