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案(实用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紫藤萝瀑布教案(实用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紫藤萝瀑布教案(实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七年级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的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成语。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教学时数:4课时。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参考资料,少熬夜!《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1、第一则: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2、第二则: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翻译本则()3、第三则: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4、第四则:罔:______殆:______翻译本则()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理解20__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5、第五则: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______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翻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分钟)《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1、第六则:贤:齐:内:自省:翻译:()2、第七则:三:行:焉:其:善者:从:改之:参考资料,少熬夜!翻译:()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思考: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3、第八则: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翻译()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4、第九则:岁寒:然:后凋:翻译:(5、第十则:以:行:其:欲:加:于:翻译:()这一则的成语是()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论语》十则导学案第四课时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行复习。(5分钟)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汝()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以为己任()(3)焉: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之:①指示代词,“这”;②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③结构助词,“的”;④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参考资料,少熬夜!(5)固定句式:①不亦……乎?→不是……吗?②……也。→……是……。3、当堂背诵这十则并当堂默写。《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熟识,这十则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4、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思考发现《论语》的经典之处,发现《论语》的美)(1)、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七年级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的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语。2、熟读并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2、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3、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者在叙写中表现出的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德育目标: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分析是怎样得来的。●教学方法1、读议结合法。本为较为浅显,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划分停顿入手指导学生诵读,正确划分朗读停顿,以理清句意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在反复诵读中疏通文理,体会童稚时的偶趣之情,揣摩文章的妙处。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课文中哪些描写富于童趣,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2、译述法。文章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儿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指导学生疏通文字,领会课文大意,然后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感知课文,梳理、积累语言材料[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参考资料,少熬夜!设计(一)(背景音乐:歌曲《童年》)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唱的,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阳光般灿烂。那时,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童真童趣,童言无忌,忆起时总是醇香醉人,有谁来讲讲记忆中象“过家家”“斗蛐蛐”这样的乐事,让我们大家共享你的稚真?(学生讲述)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闲情记趣》中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品味这清新率真的文字。(板书文题、作者)设计(二)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今天我们要学的沈复的《童趣》就是1篇用简约生动的白描语言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1、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清代乾隆年间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2、《浮生六记》,清代小说。系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义,源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慨叹。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全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清王韬)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主要有两大内容:(1)参与社会生活的艰辛,家庭生活,尤其是与妻子爱情生活的苦与乐。(2)记叙了游赏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种。种艺术生活的乐趣。俞平伯称赞此书:“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却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三、译读梳理、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结合注释和字词典,掌握字音。投影:正音:童稚(zhì)鹤唳(lì)怡然称快(yí)土砾(lì)丘壑(hè)癞虾蟆(hámá)藐小(miǎo)项为之强(wèi)(jiānɡ)2、教师作朗读指导,划分朗读停顿,分清句读。提示: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和现代汉语同源异流,简洁、典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指反复诵读,文意会愈加清晰,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朗读时要特别注意停顿、语气、语调等。参考资料,少熬夜!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表情达意。文言文同样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如疑问语气要读出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本文应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首段中前三个分句是作者对远逝往事的遐思,宜缓缓来读,声音深沉些;句中句尾是说那时的行为和收获,可以略快,声音略高,并注意正确停顿,以表达对结构的理解:“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以下三段,分用三个四字词于段末小结,语气要轻松些。朗读“……则……果然……”和“……作……果如……”两个判断句时,语调略微欢快。投影:(1)能/张目对日(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较短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3、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和语调。4、学生再读,边读边体味,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投影:(1)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己)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白的,没有染色的)(慢慢地)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以虫蚊为兽(把……当作……)项为之强(脖子、颈项)兴正浓(兴趣)果如鹤唳云端(果真)以丛草为林(树林)方出神(正)驱之别院(赶、驱逐)则或千或百(有时)(2)指出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之物)②昂首观之(代夏蚊)③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④蹲其身(代自己)⑤观之,兴正浓(代二虫)⑥驱之别院(代虾蟆)(3)联系语境,揣摩、翻译难句: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参考资料,少熬夜!②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满足)④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⑤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看清极细微的事物)5、学生听读朗读课文,识记文章的精彩情节,分小组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1)假如这些事是你亲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