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西方美术史》期末测验题一、名词解释(1—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古希腊三柱式答: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共有5种: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罗马式(塔司干式、复合式)。2、拜占庭艺术答:所谓拜占庭艺术,就是指东罗马帝国的艺术。大体来说,所有拜占庭的艺术都充满了精神的象征主义。重视心象,不容有写实主义的存在。3、浪漫主义答:浪漫主义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及文化运动,发生于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浪漫主义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及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所表现出的敬畏。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浪漫主义重视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知识论,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包括了语言、传统、习俗。浪漫主义受到了启蒙运动的理念影响,也吸收了中世纪文化复古的艺术成分。“浪漫”一词来自于“romance”,代表了源于中世纪文学和浪漫文学里颂扬英雄的诗赋风格。4、后印象主义答: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后印象主义一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用来描述梵高、高更和保罗·塞尚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该词由英国艺术评论家并曾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福莱提出的。“后印象主义”是一个方便的术语用来突出这三位后来的画家,而且他们也确实与该群体十分不同。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主体主义、变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是他们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他们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是“后印象主义者”。二、简答题(5—7题。每小题8分,共24分)5、古埃及的浮雕与绘画的共同的程式是什么?答:在古埃及浮雕和壁画有着共同的程式:(1)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3)根据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4)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或淡黄,头发为蓝黑,眼圈为黑色。(6)雕塑的程式在古王国就已形成,以后被当作典范沿袭下来:(7)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干,正面直对观众;(8)根据人物尊卑决定比例大小;(9)人物着重刻划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10)面部轮廓写实,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几乎没有表情;(11)雕塑着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水晶、石英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6、什么是巴洛克风格?它同文艺复兴盛期的风格有什么区别?答:巴洛克建筑的特征:(1)追求形体的不稳定性,节奏的跳跃(2)利用透视产生错觉,用透视法夸大建筑的比例、尺度(3)大量运用曲线、曲面、断山花,产生断裂感和流动感(4)有系统的多中心,空间的动态。(5)大量采用双柱、壁柱、倚柱(6)强调光影效果,体积感(7)重视色彩,爱用对比色。8打破建筑、雕塑、绘画的界限文艺复兴艺术特征:(1)艺术以理性知识为基础,区别于哥特艺术以感性经验为基础。(2)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3)对自然和人的理性探索,风景和人体绘画的大发展。(4)以三维方式表达世界,透视学的产生。(5)艺术家从工匠中分化出来,有个人特征,追求艺术,成为知识分子。7、7、什么是罗可可艺术风格?答:“罗可可”又名“洛可可”,所谓“罗可可”原是一个派生词,本意是指描写那种贝壳似的装饰图案。这种偏好艳丽色彩与优雅装饰的风气取代了巴罗克时代雄健奔放的趣味,表现出一种轻松活泼的特点。它由法国路易十五宫廷形成后流行开来,波及到德、奥和其他国家,以至形成了18世纪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罗可可”风格的艺术形式。罗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色彩是用银色、不鲜明的金黄色、白色等,总之是轻淡的稳静的色彩;线条使用柔和的曲线。罗可可绘画从它的主题来说,都是贵族的,都是国王和贵族的肖像画,也有关于宫廷生活的作品;但这些肖像都是豪华纤细的,即使是男人的肖像,也似乎有些女性化,看着有些纤弱。三、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8—10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8、《陶棺上的夫妇像》。答:《赤陶棺上的夫妇像》是公元前6世纪伊特鲁里亚人的雕刻作品。公元前1世纪著名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曾说:伊特鲁里亚的建筑对于发展罗马的建筑起着重大的作用。这个民族在公元前3世纪时被罗马征服了,但它的宗教与文化对于罗马的影响却非同小可。在伊特鲁里亚的雕塑中,肖像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世纪以来,凡与殡葬有关的活动,都离不开安放肖像。最初发现有带肖像的骨灰瓮,后来发展为用陶土烧制的肖像棺椁。这一件《赤陶棺上的夫妇像》,就是在意大利中部切尔韦泰利出土的典型作品之一。这一件陶棺上面刻着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枕着靠垫,躺卧在棺木上面,就象在床上一样,互相偎依。两人手势活泼,姿态舒适,只是脸容显得呆板,有希腊古风式的微笑。陶棺全长近2米,上面已有无数拼接的碎纹,因考古学家是从发掘地找到的四百多块碎片中复原而成的,碎片上还残留着色彩,从棺基到肖像顶,约有142厘米高,现藏罗马朱理教皇的别墅。从前埃及人把死看成是灵魂出走,造了金字塔;希腊人则认为死亡是恶鬼附身以致肉体毁灭,要塑造全身像,伊特鲁利亚人则把棺与墓作为死者灵肉的共同归处,因而创造了这种把死者肖像刻在棺椁上的殉葬品。9、乔治·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答:画面上人物众多,却多尔不乱。他们遵从着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给观者一种舒适之感。人物姿势各有所属,立、坐、卧、蹲、行、跑各不相同,给人足够的目光追寻的理由。不仅如此,人物服饰各具特色,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作者处理人物、动作、服饰的时候,考虑了画面所要表达的一种境界。综观画面的主体人物,就能悟得这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也是一种最高境界。正是因为这种极致的表达,使得这幅画经久不衰,称为经得起品评的一幅名作。画面光感描写强烈,给人一种温暖与惬意的感觉。从站画面三分之一的黄色地面以及上面人物的深色投影足以看出。作者巧妙地处理了冷暖对比,从上到下本着冷——暖——冷的递阶,总体色调布置停当后,又在冷中有暖、暖中有冷。比如在最下面深色调中的斜卧在草地上的男人的红马甲;站在最下面的绿草地上的黑衣女人又给画面中间的黄色调压了一点深色;最上面的树冠的深色又安排了黄色背景上的红衣女人打得红伞面。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让画面有无穷的致密感。正是由于色彩的对比鲜明才使得这幅画很有冲击力,色调在统一中又有变化,足以见得画家的深谋远虑。细观人物服饰很有时代特点,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阶层。人物的举止能透出气质,人物的动作能反映出性格。10、布朗库西的《空中之鸟》答:《空中之鸟》是件青铜雕塑,看起来象飞向空中的鸟的翅膀,上端尖、下端有一柔和曲度,比例和谐,线条优美。虽然把飞鸟简化到几乎难辨的程度,但却能引发人们对空中飞鸟的联想,这件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布朗库西对金属材料表现力的把握。布朗库西开辟了现代雕塑的道路,后继者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影响。同时《空中之鸟》以纯粹的形式体现了雕塑的三种语言:体感、量感、质感。四、论述题(11—1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结合达·芬奇的宗教画《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谈谈文艺复兴包含的艺术创新。答:达芬奇对几何比例与构图十分着迷。《蒙娜丽莎》除了那永恒的神秘微笑外,还创造性地解决了半身肖像的构图问题。三个多世纪以来,西方那些卓越的半身像无一不受这幅画的影响。与其他作品一样,《最后的晚餐》以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画面,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有人评价这幅画是科学与艺术成了婚,而哲学又在这种完美的结合上留下了亲吻。达芬奇最大的艺术贡献是运用明暗法使平的画面呈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在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一般都用线条来表现透视,单线涂平,色彩较单调。而达芬奇研究光影学,首创明暗渐进法,用光线和阴影的技巧来描绘人物、景致,使之呈现逼真的立体感。一直到印象派出现的几百年内,无人能够逾越达芬奇建立的三度空间绘画体系。由他首创的明暗法使这一时期的绘画为之一变,艺术史家普遍认为它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从《最后的晚餐》起,西方绘画才真正进入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12、试论述从西方传统美术到现代美术的发展过程。答: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古典美术比较严格遵循规律,讲究传统技法,表现题材大部分是神话传说,形象比较逼真.而现代美术强调人的主观个性,反叛传统,题材范围模糊,涉猎很广,技法材料丰富多变,画面形象抽象。纵观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和演变,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法国印象派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西方美术以模仿写实为主流,可以称为西方传统艺术;第二阶段从l9世纪下半叶的后印象派开始直到现当代,这个阶段的总趋势是突破模仿自然的传统艺术观,走向主观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表现,建立了全新的艺术观念。现代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沿着必然规律运行的,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就注重实用、物质性的再现,经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当照相术发明,再现的写实主义绘画已被摄影部分取代,绘画必然另择其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自我内在精神为追求。绘画自产生起就以为别人服务为宗旨,原始社会为实用,后来为神、为人的生活、为政治斗争等服务。西方艺术家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独立存在。因此艺术的价值观与传统决裂了。所有这一切都是随着社会发展、思潮的演变,缓慢地由量变到质变的。现代美术的发端是从印象派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