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时代深化“三全育人”建设的内在规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深刻把握新时代深化“三全育人”建设的内在规律xx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迈入以点带面的示范阶段。总结五年来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下简称“试点单位”)推进“三全育人”建设的基本经验,明晰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的理论蕴涵是深刻把握新时代深化“三全育人”建设内在规律的题中之义,对深化“三全育人”建设的实践进路以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五年来推进“三全育人”建设的基本经验截至目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已先后完成两个批次,总共设立了8个综合改革试点区、25所试点高校和92个试点院(系)。各试点单位在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三全育人”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切实保证“三全育人”建设效果的重要前提。1.凝心聚力,切实推进制度机制建设。五年来,各试点单位党委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建设,在制度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第一,抓牢政治建设,着力制度设计。各试点单位党委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改进与优化相关制度确保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牢牢掌握“三全育人”建设的领导权、话语权,把稳政治方向。第二,加强思想引领,明确目标任务。各试点单位党委通过政策研讨、理论学习等方式认真领会有关会议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三全育人”目标任务,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步调一致。第三,注重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各试点单位党委通过协同机制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性以及各育人主体之间的合作意识,从整体上推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的加快构建。2.落实落细,扎实推进责任体系建设。五年来,各试点单位党委以责任体系建设为重点,形成了全员认真负责、积极尽责、自觉担责的良好工作氛围,为推进“三全育人”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第一,坚持效果导向,强化责任落实。各试点单位党委自觉承担主体责任,建立责任清单和相应的问责、追责制度,把责任压实,把育人效果当作检验各育人主体履职担责情况的重要标准。第二,构建责任链条,细化职责分工。各试点单位党委通过建立各环节相扣、各主体相连的责任链条,既理顺了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人员之间的责任划分,又实现了责任交叉,切实做到了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第三,树立责任意识,强化责任驱动。各试点单位党委通过组织开展“三全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三全育人”最美教师评选大会、师德师风教育警示大会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育人主体的责任意识,使其在育人过程中更有干劲、更能担当。3.久久为功,坚实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是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内在要求,对推动组织育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加强党支部建设,提供组织支撑。五年来,各试点高校党委大力推动院(系)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号召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一线育人工作,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二,党建带团建,发挥协同效应。在各试点高校党委的领导下,高校共青团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团学工作之中,在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环节与党组织密切配合,发挥协同效应。第三,党员积极响应,树立典型标杆。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大对优秀教职工党员“三全育人”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树立典型标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坚持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反映、体现事物本质要求、本质特征的发展路径或模式。相较于关注事物“量”的增长的外延式发展来说,内涵式发展关注事物的“质”,直接指向其本质特征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一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系统创新工程,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五年来,各试点单位坚持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立足“三全育人”的本质要求,在育人体系建构、育人动力培育以及育人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1.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建构。五年来,各试点单位根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建构,在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大育人场域形成育人合力,保障与促进育人资源在“大环境”中的科学调配和高效流通;在校级层面以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为工作重点,以整体性、协同性为建设原则,积极整合高校内部育人力量,畅通育人过程,优化育人环境;在院(系)层面结合实际情况,以遵循育人规律、发掘育人元素、彰显育人特色为重点进行体系建构,在实际育人过程中依托体系优势增强育人效果。2.充分培育主体的育人动力。动力是对组织、事业前进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看,“三全育人”建设离不开动力系统的推动,既有直接推动体系建设和内部要素发展的动力,也有作用于育人主体的动力,不同动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也存在差异,而后者即主体的育人动力无疑在整个动力系统中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也因此成为五年来各试点单位在动力系统建构方面的重点。具体实践路径有:通过科研立项、事迹表彰等举措激发育人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帮助育人主体找准个人定位,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为育人主体提供动力支撑。3.持续关注育人质量提升。内涵式发展是提升育人质量的必由之路。五年来,各试点单位通过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建设等途径为提升育人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各试点单位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建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课程思政方面,各试点单位坚持点面结合的建设思路,一方面,深入挖掘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思政元素,积极打造课程思政品牌;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各专业课程的育人导向,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铺开。(三)坚持供给侧着力的建设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从供给侧着力推进“三全育人”建设是高校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不断适应需求侧新特征、新需要,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五年来,各试点单位在科学配置供给资源、改善优化育人环境以及确保育人成果有效转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1.科学配置育人资源。一是共建育人资源。各试点高校积极同社会各界探讨育人资源共建新模式,加强校企联合建立创业实习基地,依托城乡社区打造社会实践基地,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拓展第二课堂,扩大资源供给,极大丰富了“三全育人”的实践资源。二是共享育人资源。在“三全育人”建设的引领与带动下,校地合作、校际合作更加频繁,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在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教学资源等方面实现渠道互通和资源共享。三是整合育人资源。各试点高校以内部资源优化整合为重点深入推动校内治理,通过重组原有育人资源、整合零散育人资源、挖掘潜在育人资源等方式不断提高育人资源的使用率和供给效率。2.改善优化育人环境。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供给资源。供给环境的好坏往往能够对“三全育人”的实际效果产生深远影响。五年来,各试点高校以优化内外供给环境为出发点,一是加强课上与课下的双向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校园环境;二是促进网上与网下的同向谐振,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全力保障学生学习生活有序稳定;三是加强自在与自觉环境建设,在夯实自在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营造自觉环境,为“三全育人”建设提供必要支撑。3.有效转化育人成果。五年来,各试点单位在推进“三全育人”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复制性强、推广性高、实际效果好的育人成果,通过相应措施使这些育人成果有效转化为供给产品。一是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举办经验分享座谈会等方式把一大批优秀的育人案例推广开来,成为供其他高校参考借鉴的模板;二是不断把“三全育人”建设中形成的可行经验上升为制度机制,在实践中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是积极推进育人效果显著、内部反响良好的考核机制、协同机制等的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切实巩固育人成果。二、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的理论蕴涵“三全育人”是对准育人目标、凝聚育人共识、治理育人要素、遵循育人规律、解决育人问题的科学理念和先进模式,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作出的科学应答。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也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内在关联。明晰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的理论蕴涵对深化“三全育人”建设的实践进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把“三全育人”同立德树人相结合不仅反映出二者在理念上的内在契合,也体现出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这一必然关联。1.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一重要论述从立德和树人关系的角度揭示了推进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必然性。首先,从逻辑上看,立德相较于树人逻辑在先,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只有先立德才能后树人,只有明确立什么德才能知晓树什么人。换言之,立德不仅能够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而且其基本内涵也构成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引领。具体来看,习近平总书记xx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要”以及2014年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重要论述,一方面丰富了所立之德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要求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育人理念,这也为“三全育人”的建设提供了内在指引。其次,从实践上看,立德和树人不是两个孤立的环节,而是统一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要进一步突出德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更要把德育融入和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育人主体的多元构成、育人过程的协同运行、育人力量的多维汇聚、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育人制度机制的系统建构等方面着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2.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时代新人是立德树人目标的时代表征,深刻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和新时代青年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生需要,从需求侧要求育人理念、育人方式作出主动调整。因此,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通过供给侧调整不断满足需求侧变化,以主体、时间、空间三大要素构建起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一体化育人体系,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为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提供坚实支撑。3.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是提升立德树人实际效果的重要保障。如何提升立德树人实际效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重要议题。新时代立德树人内涵的整体性必然要求其实现过程的整体性,从而解决当前存在的育人主体职责相对模糊、育人力量相对分散、育人过程协同性不高等问题,以过程的整体推进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三全育人”建设的基本思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遵循,具体通过一体化育人体系建构打通条块阻隔,明确权责划分,促进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配合、步调一致;通过制度机制设计充分激发育人主体的内生动力,形成更为持续、更加整体的育人力量,为提升立德树人实际效果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