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关于学习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参考指引】这篇优秀的讲稿文档“关于学习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学习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心得体会【第一篇】全市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开班以来,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认真学习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动员讲话精神为指导,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采取有效措施,突出精准有效性,创造性推动派驻监督工作。一是坚持派驻监督政治属性,督促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央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常态化监督检查力度,对减税降费工作中履行“两个责任”不力的地方和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对落实政策中存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决查处,督促驻在部门压实主体责任,让纳税人、缴费人真正享受政策红利,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加强上下联动、信息互通,联合市财政监督局对落实减税降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多措并举,确保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2/14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社保缴费费率等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搭建市县派驻监督平台,整合力量擦亮“探头”。在前期调研、座谈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市县两级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协调协作机制,着力打通市县派驻监督的壁垒。搭建市县财政派驻监督平台,整合市县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力量,探索建立相互联系、协同开展工作的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渠道共享,将派驻监督触角延伸到财政资金使用的每一处“神经末梢”,做到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哪,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落到实处。三是聚焦问题动真格,抓实整改不放松。针对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和未用在“刀刃”等方面问题,对标对表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专门出台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督促局党组认领共性问题5个、个性问题6个,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分解细化任务,明确时间节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前期,已对中央扶贫攻坚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动不力的5名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提醒,对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的3名中层干部进行批评教育。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盯紧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岗位,做细做深做实监督这个第一职责,把监督执纪向深水区推进。学习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心得体会【第二篇】3/14按照组织安排,我有幸参加中央纪委在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举办的执纪审查工作培训班。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庄严肃穆、环境优雅,教学严谨有序、管理细致周到。中央纪委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精心授课,让我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技能,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纪检监察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自己作为一名新兵,应当学以致用,认真履责,不断开创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为谱写蔡家坡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强纪律保证。一、围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强化政治监督当前,蔡家坡正处在追赶超越、奋力重塑的关键时期,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助力追赶超越奋斗目标、重塑蔡家坡的伟大进程中找准定位,有所作为。一是以讲政治为导向履行监督责任。着力督促区内各单位建立主体责任清单,细化分解班子和班子成员的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查处通报失职失责问题,通过明责、督责、问责,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实。二是以讲政治为遵循规范党内生活。探索党内监督常态化有效方式,通过参加列席会议、工作约谈、沟通会商等途径,督促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关要求,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是以讲政治为标尺督促工作落实。督促各单位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做到重点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察,执行好中央、省市关于扶贫攻坚、重大民生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4/14二、围绕纠“四风”、正党风,加强作风监督中纪委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坚决防止反弹回潮。纪检监察机关更要深刻理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重点,驰而不息纠“四风”,正作风。一是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综合运用短信、微信平台、专栏等载体,提醒党员干部知规矩、守纪律。紧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风险点,综合运用跟踪督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做到露头就打、违纪必究。二是着力整治“为官不为”问题。坚持两月一轮作风效能明察暗访,对党员干部执行力差、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等作风顽疾,从严查处,提振干部队伍士气和干劲,为追赶超越伟大实践提供纪律保障。三是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紧盯春节、国庆、中秋等重点节日,对公款吃喝、违规收送节礼、公款旅游、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福利、公车私用等“节日病”,提前警示提醒,早打招呼提要求,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三、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严格执纪审查学习的成效,需要实践来检验。而实践的关键,就是要把工作始终聚焦在纪检监察主责主业上,以零容忍态度加大执纪审查力度。一是充分挖掘问题线索。加强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联系,建立线索移送机制,拓宽线索来源渠道。通过评估会、研判会、专题会,科学分流、高效研判,精准处置问题线索。二是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紧盯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关键环节,着力整治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影响,插手干5/14预工程项目,在规划审批、招投标、物资采购过程中谋取利益的问题。三是深化专项整治。聚焦脱贫攻坚、集体“三资”管理、拆迁补偿、土地征收流转、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五个领域,督促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贪污贿赂、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微腐败”,以正风肃纪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四、围绕追赶超越服务大局,践行“四种形态”实践好“四种形态”是对纪检干部政治水平、思想水准、把握政策能力的考验,要围绕党委、政府追赶超越工作部署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用好“四种形态”,全面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确保政策生根、任务落地、措施有效。一是管在日常,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将经常性的提醒、约谈、轻处分作为纪律检查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民生生活会、平时廉政谈话等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二是严在经常,早发现、早预警。通过搭建“百姓问廉、干部答廉、公示亮廉、群众评廉”监督平台,将易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列为谈话提醒教育的重点对象,及时介入、迅速纠正。三是震慑常在,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在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的同时,绝不放松后三种形态,特别是对第四种形态的运用,做到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五、围绕“五个过硬”要求,打造纪检监察铁军“执纪者必先守纪、监督者必受监督”。纪检监察干部要6/14在工作实践中,深入学思践悟,努力锻造政治、思想、作风、能力、廉洁“五过硬”纪检铁军。一是政治过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始终忠诚党和人民,带头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带头守纪律讲规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监督执纪工作的能力。二是思想过硬。坚持做到勤学善思,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运用,善于把握纪检监察政策法规,用党章党纪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作风过硬。加强日常教育,切实提高纪检干部党性修养,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以敢于碰硬的勇气,务实创新的品行,做好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四是能力过硬。通过上挂下派、业务培训等多途径、全方位地加强纪检干部的实战锻炼,不断增强纪检干部守纪律、严执行、强监督的能力,使纪检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五是廉洁过硬。纪检机关不是廉洁“保险箱”,纪检干部对腐败也不具有天生“免疫力”。要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强化对纪检干部日常监督,筑牢守廉堤防,树立清廉形象,永葆本色作表率。学习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心得体会【第三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聚焦“制度”和“治理”,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7/14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基本指南。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可从三个逻辑层次予以把握。一、深刻认识制度及制度竞争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主题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概括,那就是“制度”和“治理”;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制度”。关于“制度”和“治理”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经给出明确答案,即“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制度有两个含义:一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二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前者重在规则,强调规范性、强制性;后者重在体系,强调完整性、全面性。这两个解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也是我们理解制度的两个基本维度。从规则这一含义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制性。从《决定》的第二部分到第十五部分,每段段首都有“必须”二字,这个“必须”就是我们要遵守的强制性规定,是硬约束,而不是软指标。从体系这一含义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完整的体系。它既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也包括系列重要制度,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8/14等各方面制度,为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制度”为什么在当前如此重要?原因在于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间的竞争,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其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差距,不在于他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他们政府的有效程度。他回顾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历程,并认为所谓的民主并不一定能带来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而有效的制度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是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三个背景出发,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从制度层面理解,这是一种战略布局,将会对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中国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整内涵《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中,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重要原因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制度明确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这是9/14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理论贡献。根本制度体现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基本制度是在根本制度指导之下,形成的规范国家主要政治和经济关系的系列制度,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通过《宪法》及相应法律予以确定规范;重要制度是规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具体实践的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在部分制度方面,全会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提升和丰富。比如,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就从所有制、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三个方面完整概括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植根中国大地、深得人民拥护,原因在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