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我爱这土地》【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学习难点】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第七步:背诵全诗。【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2、背景介绍: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学案自学】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艾青()汹涌()狭窄()怅惘()hóu咙()悲fèn()坟mù()海xiá()2、按原文填空。假如我是一只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而现在∕乡愁是∕我∕在那头【小组合作】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我爱这土地》,小组合作交流下列问题。1、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抓住“嘶哑”和“歌唱”去分析)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生前和死后的对比表现了什么)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3这只鸟生前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死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鸟”对土地执着的爱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主旨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直抒胸臆,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土地”象征被蹂躏的国土;“河流”象征满腔的悲愤;“风”象征愤怒的反抗;“黎明”象征光明的未来。【质疑探究】“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嘶哑”写出了“鸟”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表现了它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的精神。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自悟自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内容,知识,情感,或学习方法等任意一方面或多方面谈均可)语言有条理。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明白了,懂得了)……【测评反馈】1、填空。《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2、《我爱这土地》中象征手法的解说,请你搭配①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a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②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b独立自由的曙光③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c遭受日寇侵略的国土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d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3、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4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学后反思】5第二课时《乡愁》【学习目标】1、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2、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学习重点】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学习难点】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导入新课】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写乡愁的古诗吗?【知识链接】余光中,中国台湾省著名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诗歌的主要内容。1992年,64岁的作者踏上故土,整整43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游子思乡,故土难忘。古人如此,现代人也一样。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渴望日趋强烈。台湾学者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余光中是台湾著名学者,他的诗作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视域开阔,意象新丽。多年来他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学案自学】1、《乡愁》的作者是,诗人。2、按原文填空。而现在∕乡愁是∕我∕在那头【小组合作】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乡愁》,小组合作交流下列问题。61、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2、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小时候(少年)求学在外思念母亲(少年清愁)离别之愁家愁长大后(青年)新婚离外思念娇妻(夫妻离愁)后来啊(中年)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死别之愁国愁现在(老年)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3、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质疑探究】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那么意象是什么呢?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教师解释: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读想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方不盈寸的小小邮票上。邮票虽小,可蕴涵着多少情感啊!【拓展延伸】7我们许多同学都希望台湾回到大陆的怀抱,现在,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努力之下,坚冰在一点点消融,请你对台湾表达你渴望他回归的愿望吧!绚丽的紫荆花化作东方之珠的微笑,洁白的莲花盛开在澳门的天空,证实了我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强大,今天的中国有能力为你撑起一片天。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台湾你会回家,因为你的骨骼叫炎黄!你的脊梁叫华夏!你的母亲叫中国!【自悟自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内容,知识,情感,或学习方法等任意一方面或多方面谈均可)语言有条理。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明白了,懂得了)……【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