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化学检验名词解释:1.临床生物化学:在对基础征生物化学理论认识的前提下,研究病症状态下生物化学过程在机体的改变,进而探讨其生物化学指标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侧重于研究疾病的生物化学机制与生物化学指标的临床价值。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以临床生物化学理论为指导,开发应用各种方法,检测人体体液及组织的某些标志物(化学组分),为疾病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可靠信息和理论依据。3.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所合成的典型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电泳分布在慢r区带,有时可延伸至β区带,其电泳迁移率容易受如钙离子及缓冲液成分的影响,因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发现可以结合肺炎链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而命名。4.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疾病如感染、手术、创伤、心肌梗死和肿瘤情况下,,AAT、AAG、Cp、CRP、HP以及a1抗糜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C3,C4纤维蛋白原等血浆蛋白显著升高。而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则出现相应的低下。以上这类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这一现象可称为急性时相反应。5.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高尿酸血症为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6.糖尿病: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7.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肌肉、和脂肪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产生正常的生物学反应,即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部分2型糖尿病存在IR。8.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是糖化血红蛋白,其结合为不可逆反应,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和该时期内血糖的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葡萄糖浓度的影响,也不受运动和食物的影响,能反映患者8-10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反映糖尿病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9空腹血糖:是指8~10小时内未无任何热量摄入时测定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10.代谢综合症:MS又称作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它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以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血糖升高(或IR)等危险因素交叉重叠为判断依据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11.低血糖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一般以成人血浆血糖浓度(血浆真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2.8mmol/L,或全血葡萄糖<2.5mmol/L为低血糖。儿童低血糖诊断标准比成人值低1.11mmol/L,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低血糖的程度、持续时间、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和年龄等因素有关。12.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主要分A、B、C、D、E五类,主要在肝(部分在小肠)合成,载脂蛋白是构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13.LDL受体途经:LDL或其他含ApoB100、E的脂蛋白如VLDL、β-VLDL均可与LDL受体结合,内吞入细胞使其获得脂类,主要是胆固醇,这种代谢过程称为LDL受体途径。该途径依赖于LDL受体介导的细胞膜吞饮作用完成。14.胆固醇的逆转运:周围组织细胞膜的游离胆固醇与HDL结合后,被LCAT酯化成胆固醇酯,移入HDL核心,并通过CETP转移给VLDL、LDL,再被肝脏LDL及VLDL受体摄入肝细胞,以完成胆固醇从周围末梢组织细2胞经HDL转运到肝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胆固醇的逆转运。15.微量元素:系指占人体总重量1/10000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16.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他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17.阴离子隙:阴离子隙,也称阴离子间隙(AG):指细胞外流(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即AG=UA—UC。18.缓冲碱:BB是指血液中所有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碱性成分的总和,包括血浆和红细胞中的HCO3-,HPO42-,PR-,Hb-,HbO2-等,是反映代谢性酸中毒和指标.19.标准碳酸氢盐:SB是指在标准条件下(37度,用分压100mmHg的O2和分压为40mmHg的CO2充分平衡标本)下测得的HCO3-浓度。20.同工酶:是指能够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其本质为由不同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或由同一基因转录生成的不同MRNA所翻译的不同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其活性中心的三维结构相同或相似。21.米氏常数km:Km是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一般在10-6~10-2mol/L之间。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22.酶胆分离”现象:重症肝炎病人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ALT合成水平降低,致血中ALT水平下降,此时胆红素继续上升,称~,提示预后不良。简而言之就是指在重症肝炎时黄疸迅速加深而ALT(丙氨酸转氨酶)反而下降的现象。23.零级反应期:在酶反应的最初阶段,底物常处于过量状态,产物的增加与时间成正比,而与底物浓度无关的这段时间。24.骨矿化:成熟骨细胞60%是矿物质,矿物质晶体分子(主要为羟磷灰石)沉积并整合于骨基质有机物中的过程。25.骨代谢生物化学标志物:骨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活动所降解的骨基质成分和分泌产物,以及成骨细胞形成新骨所释放的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和尿液中,构成了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骨吸收指标和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骨形成指标,这两种指标统称为——。26.肾性骨营养不良症:指发生于终未期肾病的骨骼系统并发症,(如纤维性骨炎,骨软化症、骨质疏松。)是由于长期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导致钙磷代谢异常,几乎所有的慢性肾衰竭均可导致此病。27.胆汁酸肠肝循环: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0-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28.δ胆红素:在长期的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血液中,部分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以缓慢的非酶作用,置换了原来的葡萄糖醛酸,形成了胆红素与清蛋白呈共价结合的产物,这种以共价健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称~~。其反应性与结合胆红素一致。29.蛋白尿: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持续大于150MG/24H,或尿蛋白/肌酐大于200MG/G,为尿蛋白增多,也称蛋白尿。30.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在临床中最常见,是由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导致肾小球机械屏障和(或)电荷屏障破坏,血浆蛋白滤过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中,该类型尿蛋白排泄量变化很大,从150mg/日到30G/日。31.肾小管性蛋白尿: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如汞、镉、铋)中毒、药物(如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32.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损伤病期延长可累及肾小管损伤,而出现混合性蛋白尿,临床常见,多数以中分子蛋白尿为主,长期肾小管损伤也可累及肾小球病变出现混合性蛋白尿。33.肾清除:是指当血液流经肾时,血浆中的物质通过涌小球滤过和(或)肾小管转运3而排出体外的过程。34.肾清除值: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min)将多少量(ml)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时被处理的血浆量(mL)。包括流经肾小球和(或)肾小管的血浆量35.内生肌酐清除值:肾在单位时间内(MIN)将肌酐从血浆中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时被处理的血浆量(ML)36.急性肾损伤:由导致肾结构或功能变化的损伤引起肾功能突然(48H以内)下降,表现为血浆肌酐绝对值≥26.4umol/L(>0.3mg/dL)或者Cr增加≥50%(达到基线值的1.5倍),或者尿量<0.5Ml/(kg.h),且持续6小时,称为AKI.。37.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大量的促凝物质释放,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途径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完全和不完全性闭塞,进而引发与急性心肌缺血相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胶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猝死。38.心脏损伤标记物:心肌损伤坏死时心肌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细胞内结构蛋白和其它大分子释放心到心肌间质,从而在血液中被检出,这类物质称————,包括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39.危险因素:指与某种疾病发生、发展有关体内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存在可促使疾病发生,去掉以后可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40高敏C反应蛋白:用高灵敏度(≤0.3mg/l)方法检测到3mg/l以下的GRP,称为高灵敏C反应蛋白(hs-crp)常用于AS危险性评估。41.内分泌:是指机体通过某些腺体或特化细胞,合并并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随血液循环输送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发挥其特定生物学功能的过程42.激素:是指机体通过某些腺体或特化细胞,合并并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随血液循环输送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发挥其特定生物学功能的过程,这类生物活性物质称——。43.RT3:T4在5位上脱碘生成反T3即RT3,基本没有生理活性,但有助于了解由状腺激素的代谢情况,进行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价,甲亢时血清RT3与血清T4\T3变化基本一致,RT3是鉴别甲减与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44.佐-埃综合征:胃肠内分泌肿瘤最多见的是仲胃液素瘤。因由Zollinger和Ellison1955年首次报道,又称佐林格-埃利森综合征,仲胃液素瘤以高胃酸、高血清促胃液素、严重的消化性溃疡和腹泻为特征,并有VITB12吸收不良。45.内因子:是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5000的糖蛋白,它可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保护其在小肠被破坏,并促进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内因子缺乏或物活时,可发生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发生恶性贫血。46.肿瘤标志物:TM,是恶性肿瘤组织自身产生的正常细胞所没有或含量很低的物质,或机体自身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存在于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47.POCT:也称即时检验,指在接近病人治疗外,由未接受临床实验室学科训练的临床人员或病人(自物检测)进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48.LIS: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现代化管理科学与现代分析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集样品管理、数据管理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组成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综合管理和检测质量监控体系,除能满足外部日常管理,还能保证实验室数据的严格管理和控制。49.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所以危急值是表示危急生命的检验结果。50.基质效应:化学分析中,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4果的准确性。例如,溶液的离子强度会对分析物活度系数有影响,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51.正确度:指一系列测定结果得到的均值和“真值”的接近程度。52.配套检测系统:完成一个项目检验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操作系统、质量控制、保养计划等的组合称为检测系统,整个检测系统所涉及的各个部分由同一厂商或仪器的指定商提供并配套使用称——。若该系统经国家法定部门认证,其检定结果具有溯源性。53.溯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