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6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精编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精编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1、课文中苗苗提出了在数学课上看《水浒传》,而且还看得非常入神。这一问题正是全文展开的核心,“正课与闲书”、“三贯通”等的“鸿篇大论”就是依此展开的。季老的回答(若真是原文而不是改编的话)却顾左右而言他,长篇大论地谈他在课外看闲书(放学后和在家里),只字不提在课堂上看闲书对不对。这种纯“外交辞令”式的语言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也许还不引人注意,但季老毕竟是我国学术界的泰山北斗,树高风大,课文的改编者们(姑且看作改编)借季老的嘴说出这样的“外交辞令”,有着明显的舆论导向——上课的时间可以看闲书。若是老师或家长反对,学生们会把你反驳的哑口无言:你们比季羡林还高明吗?人家季羡林都提倡看闲书,不论课内还是课外(起码没反对课内看)!我不知道课本和教参的编写者们是否是一套人马。但教参的编者起码是发现了课文的这一误导作用,他们在教参中明确提出了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在课堂上读闲书对不对这一问题,好文供参考!2/6只是碍于情分面子,不好意思直接点出来而已。但是,他们这一充老好人,可就惨了几千万小学生了,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偏远山区的苦孩子。2、三贯通的要求是否过高了?放眼全国,“国宝”的精英们,尚且没几人达到,何况小学生?不知道季老达到了没有,尤其是文理贯通。小学生们天真活泼,对他们的要求应当实实在在,切实可行。不切实际的理想只能是美丽的幻想,这个幻想一旦破灭,留在孩子们心中的只有被骗的感觉。3、至少背二百首诗,五10篇古文,有什么科学依据吗?为什么不是一百首、一百篇,三百首、八10篇,或者其它。这是季老的意见,还是改编者自己的意思?4、“爷爷,您懂那么多种外语”……,“多种外语”这种病句都可以出现在教科书中呀!这样的教科书不误人子弟才怪呢!翻阅《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书,他们对“外语”一词的解释几乎相同,都是泛指外国的语言。既然是泛指,哪来的多种?正确的应该是“您懂那么多国家的语言”。小学生的心灵犹如一张单纯的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如此错误百出的教科书泛滥于祖国大地,我们的教师该怎样教,我们的孩子们该怎样学,我们祖国的明天又该怎样?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好文供参考!3/6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①认识本课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②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1、揭示课题,质疑问难①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②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③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④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②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③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④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好文供参考!4/63、深入感悟,明白道理①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苗苗的见解我的季先生的见解感受②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③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10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4、积累运用,培养能力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②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5、拓展活动①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好文供参考!5/6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本文是1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蔼亲切、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而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老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听着。等他俩读完后。在学生认识这种文体之后,我再抛出问题“苗苗和季老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等,一步一步来解决。一节课的内容竟然没有上完,说明:1、环节不紧凑,在一个问题上扩展的太远。2、随意性太大,往往在新生发出来的问题上扯得太远,想让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是不现实的不高效的。3、条理性不强,思维混乱,没有重点。4、对教材的理解片面,没有一针见血的点中要害。5、教学技巧有待提高,应向庞春燕、刘雅君、张邦富、张梅恒、张勇、赵晓伟等老师多多请教。6、对五年级教材缺乏整体把握、还没有融会贯通。应加强研究与学习。好文供参考!6/6恳请到家批评指正,多提缺点和建议。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