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正常菌群:指居住在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正常情况下无害,多具有拮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提供人体所需某些营养物作用的各类微生物。3.条件致病微生物:正常菌群的细菌等微生物,在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部位微生物菌群平衡失调,或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可导致人体发生感染,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少数致病力强,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4.沙保罗培养基:是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成分简单,主要含葡萄可观察到丰富的厚膜孢子形成,可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5.芽管形成试验:白假丝酵母菌在动物血清中孢子伸长不断裂,能形成芽管,但并非所有的假丝酵母菌都能形成芽管,借此鉴定酵母样真菌。6.小培养法:又称微量培养法,是观察真菌结构及生长发育的有效方法。G试验: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糖、蛋白胨和琼脂》鉴定真菌时通常以在沙保氏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形态为准。7.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将白假丝酵母菌在Tween-80玉米粉琼脂平板上作密划线,置25C(此点很重要)孵育,在72小时内成分(l,3)-p-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该试验可早期诊断多种临床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疾病(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病及肺孢子菌肺炎等),但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8.GM试验: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GM)。半乳甘露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曲霉菌细胞壁的一种多糖,细胞壁表面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该试验能够作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依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曲霉菌诊断方法》9.原代细胞培养:新鲜的组织或器官,在胰蛋白酶作用下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在适宜条件下经37°C培养数天后形成的单层细胞层,称原代细胞培养。10.TCID5a:为50%组织细胞感染量(50%tissuecultureinfectiousdose),将待测病毒液系列稀释后分别接种于单层细胞,经培养后观察CPE等病毒增殖指标,以感染50%细胞的最高病毒稀释度为判定终点,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得出50%组织细胞感染量。11.病毒细胞培养的干扰现象: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出现CPE,但能干扰在其后感染同一细胞的另一病毒的增殖,从而阻抑后者所特有的CPE,称为病毒细胞培养的干扰现象。12.包涵体:有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增殖后于细胞核内和(或)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称包涵体,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13.医院内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14.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15.医院污水:指医院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含有病原体、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以及放射性等的污水。16.医院污物:指医院诊断、治疗和卫生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17.菌种保存:是运用物理、生物手段让菌种处于完全休眠状态,使其在长时间储存后仍能保持菌种原有生物特性和生命力的菌种储存的措施。18.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19..实验室生物安全:指保护工作人员避免接触实验室工作中的生物因子或病原体发生意外暴露的原则、技术和措施。20.灭菌: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21.病原性球菌:为一类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球菌。22.葡萄球菌A蛋白:简称SP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表面蛋白,能与人及哺乳动物IgG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不影响Fab段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由此做协同凝集试验可检测多种微生物的抗原。23.血浆凝固酶:致病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胞外酶,能使加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凝固,是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25.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简称MRS,该菌携带讲6£^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导致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及P内酰胺类与P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均耐药,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26.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其中的红细胞未完全溶解,故又称草绿色链球菌,多为机会致病菌》27.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链球菌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透明溶血环,其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故又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28.丙型链球菌:链球菌菌落周围无溶血环,故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29.荚膜肿胀试验:某些细菌的荚膜与同型抗血清作用后增厚变宽,即为荚膜肿胀试验阳性,常用于肺炎链球菌等细菌的检测。30.CAMP试验:无乳链球菌产生CAMP因子,可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能力,出现协同溶血作用。常用于无乳链球菌的鉴定。31.抗链球菌溶素O(SLO)试验:即抗0试验,大多数链球菌感染者在感染后2~3周可产生SLO抗体。若抗0抗体效价显著增高,可辅助诊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链球菌感染后的超敏反应性疾病》32.Vi抗原:是沙门菌的表面抗原,有抗吞噬及保护细菌免受相应抗体和补体的溶菌作用。33.迁徙现象: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蔓延成波纹状薄膜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称为迁徙现象。34.神奈川现象(KP):副溶血弧菌在血平板(含羊、兔、马等血液)上不溶血或只产生a溶血,在含高盐(7%)的人0型血平板(即Wagatsuma琼脂)上可产生p溶血,称为神奈川现象。35.非发酵菌():是一大群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革兰阴性杆菌或球杆菌。1.绿脓素(pyocyanin):铜绿假单胞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蓝绿色水溶性色素,因感染后的脓汁或敷料上出现绿色而得名。可作为细菌鉴定依据之一。36.荧光素(fluorescence):某些假单胞菌经培养可产生水溶性黄绿色或黄褐色的青脓素(pyoverdin),由于该色素在紫外光下可发出劳光,故名焚光素。37.异染颗粒:为白喉杆菌菌体内颗粒,用Albert法染色时,与菌体颜色不同,其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在鉴记时U.有重要意义》38.炭疽毒素:是炭疽杆菌产生的山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三种蛋白质形成的毒素复合物,是造成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具有免疫原性。39.串珠试验:炭疽芽胞杆菌在含0.05~0.5U/ml青霉素的培养基中,由于细胞壁受到损害,可发生形态变异,形成大而均匀的圆球,生长成串珠链状。可用于鉴别炭疽芽胞杆菌与类炭疽杆菌。40.Ascoli热沉淀反应:患炭疽病动物腐畋脏器或皮毛,经一定时间煮沸,其菌体抗原不被破坏,仍可与相应免疫血清发生环状沉淀反应。可做追溯性诊断。41.乳光反应:蜡样芽胞杆菌产生的卵磷脂酶,能迅速分解卵黄培养基中卵磷脂,故在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混浊环,称乳光反应或卵黄反应。42.线索细胞:BV患者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无数成簇的小杆菌群集或吸附于上皮细胞表面,使细胞边缘晦暗,呈锯齿形,即为线索细胞》43.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44.Nagler反应:在卵黄平板上,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卵磷脂酶(《毒素)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导致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该现象可被特异性抗血清所中和,称为Nagler反应。45.耐氧厌氧菌:是指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但生长差,而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得更好的细菌。46.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47.原体:是衣原体胞外存在形式,圆形,直径0.25~0.35抑,中央有一致密的拟核,有胞壁,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Giemsa染色呈紫色,具有高度的感染性。48.始体:也称网状体,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0.5~l.Ourm中央呈纤细的网状结构,无致密拟核,Giemsa染色呈蓝色,始体为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繁殖型,代谢活泼,不能在胞外存活,无感染性。49.包涵体:衣原体的原体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后,通过宿主细胞的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形成空泡,原体在泡内细胞壁变软,增大形成始体,然后始体二分裂增殖,在细胞膜包裹的空泡内聚集、扩增,形成许多子代原体,聚集后即形成包涵体。不同衣原体的包涵体形态及在宿主细胞的位置不尽相同,根据此特点可鉴别衣原体。50.立克次体:是一类微小的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除极少数外均专性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外-斐反应: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某些X菌株的菌体耐热多糖抗原有共51.同的抗原性,故可用这些X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去检测立克次体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被称为外-斐反应(,可供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壁、拟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因其基本结构和生物学性状与细菌相似,分类学上划归细菌范畴。52.莱姆(lyme)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野生和驯养的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是主要储存宿主,硬蜱是主要传播媒介。当蜱叮咬宿主时通过染有病原体的肠内容物反流、唾液或粪便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莱姆病患者的个体差异明显,临床特征为慢性移行性红斑。53.•显微镜凝集试验MAT):简称MAT,是指用钩端螺旋体标准株或当地常见菌株作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钩端螺旋体抗体,若待检血清中有某型抗体存在,则在同型抗原孔中可见钩端螺旋休凝集成团,形如小蜘蛛,一般患者凝集效价在1:400以上或双份血清效价增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54.G试验:也称螯试验,可测定l-3-p-D-葡聚糖,后者是多种不同种类真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部分可激活马蹄蟹的协同凝集酶-G因子,用显色反应经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其浓度。血液及无菌体液中检出1-3-P-D-葡聚糖为侵袭性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和酵母菌等感染的标志,但不能确定为何种深部真菌感染。55.糖同化试验:是一种检测真菌能否利用某种糖类作为营养物质而生长的生长试验。56.基因整合:某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病毒的DNA片段可插入到细胞染色体DNA中,57.这种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重组过程称为基因整合(geneintegration)。58.非寻常病毒:是比病毒更小的致病因子,其构成、化学组分和复制也不同于常规病毒,又称亚病毒因子(subviralagent),包括卫星病毒、类病毒。59.卫星病毒:是单链闭合环状的RNA分子,不能直接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必须依靠辅助病毒;具有自己的蛋白质衣壳,有的衣壳由卫星病毒自身编码,有的复制时由辅助病毒提供蛋白质衣壳。60.类病毒:均为植物病毒,主要引起某些植物的严重损害;由很小的单链共价闭合环状RNA分子组成,无蛋白质衣壳:无编码核酸复制所需酶的基因,在细胞核内复制时需利用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II进行RNA合成。61.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毐,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是只能在某种条件下增殖,在另一条件下则不能增殖的病毒株。62.呼吸道病毒:是指能侵犯呼吸道并导致呼吸道病变或以呼吸道途径感染而主要引起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63.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由麻瘆病毒引起的慢发病毒感染,表现为大脑功能渐进性衰退,1~2年内死亡。64.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是由SARS-CoV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发热、咳嗽、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以及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症状。65.肠道病毒:是一类经消化道感染并引起肠道或其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66.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属于小RNA病毒科,包括三个血清型,型间偶有交叉免疫,病毒常侵犯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