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供参考!1/30搭石教案精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搭石教案精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语文课文《搭石》教案【第一篇】一、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1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好文供参考!2/30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好文供参考!3/30字本、练习簿等。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⒉生据题质疑。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好文供参考!4/30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2、生感情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好文供参考!5/30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4.生朗读体会。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3、生朗读体会。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2、朗读升华。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好文供参考!6/30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二课时(一)导入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二)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三)朗读课文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四)拓展阅读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好文供参考!7/30(五)课内小练笔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2、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作者简介: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搭石教案【第二篇】人教版《搭石》教学设计果吉小学赵丽梅一、《搭石》教材分析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好文供参考!8/30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二、《搭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课前准备:好文供参考!9/30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格言导入,确立学习课题:1、师导入语“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播放课件:师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回答:2、下面老师就带领你们去刘章的故乡“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搭石》(板书课题:搭石)二、新课件学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1)什么是“搭石”?(2)“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2、学生回答:什么是搭石?(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2).指名读描写搭石的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3).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搭石就是为好文供参考!10/30连接水的两岸而铺设的一条石头路。板书:一条路)①把“话”变“画”,品味语言。(1)村里的人们会选择哪种石头来摆搭石呢?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2)石头选好了,怎样搭呢?你来选一选,哪条是搭石呢?(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3)引发学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找找文中相关的语句。师问: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便、麻烦、甚至很辛苦)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过渡: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三、读课文第2自然段(一)学生交流1、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2自然好文供参考!11/30段)找出相关语句用括号括起来。再读读想想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1)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我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心里装的都是他人,有无私奉献的品质。)(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师问: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他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他自己就不怕摔着吗?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好文供参考!12/30生:怕,他要让后面的人能安全的过搭石。师:他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那他有是怎么想的?生: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师:说明他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体现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4)思考: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吗?上来点年岁的人都是这样,那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呢?急着赶路的人都是这样,那不太着急的人呢?拿着东西的人都是这样,那没带东西的人呢?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学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乡,不是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教师小结:对呀,这就是这个例子,给我们的遐想。在我的家乡,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