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讲稿——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色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跨过激流险滩,越过艰难险阻,取得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创造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关键在于党恪守人民立场,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初心历久弥坚,新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奋斗宗旨,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力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第一,奋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西方现代化国家崇尚资本至上,非但未给民众带来普遍性的幸福,反而衍生出人的异化和社会的分裂。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既昭示着历史唯物主义追求人的解放与发展的价值旨趣,又表达了现代化进程中党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不懈求索,更凸显出化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生动写照。坚持人民主体思想,是唯物史观战胜唯心史观的根本武器。马克思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揭示人的主体性的理想样态,指明“人”成为一切劳动创造成果的拥有者和享有者的前进方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贯彻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坚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及时把握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和社会生活的新样态,提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鲜活课题,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进人民真正占有发展的成果,成为享有发展成果的主体。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取得辉煌成就、跳出历史周期率和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密钥。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坚持“人民至上”深深镌刻在红色旗帜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宏阔历程中,我们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明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更为突出的位置,必将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为政贵在行,民生重在实。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现实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大积极回应人民呼唤,系统擘画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内蕴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要素协调发展的实践要求,推进合力构建“强起来”的高水平现代化,满足人民的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愿望诉求和利益需求,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第二,充分激发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底气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回答了人类历史的主体和动力问题,指明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巨大为逻辑起点,亿万群众是开辟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要充分激发人民内生动力、凝聚人民精神动能、发挥人民实践力量,以磅礴的人民力量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人民的需求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内生动力。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人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摒弃西方现代化单一的经济动力论,坚持以内生动力为主的综合动力论,将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作为发展的主要标准。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实践切入点,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需要,进一步推动人民从“旁观者”到“建设者”的身份转变,充分调动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人民的首创精神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民营经济、实行基层自治制度等生动案例诠释着人民首创精神的强劲动力。新的赶考路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要坚持紧密联系群众,真正倾听民意、赢得民心,以深入调查研究的扎实作风,总结群众经验、汇聚群众智慧,构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之美与创造之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绵延不绝的精神动力支持。人民的主体力量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力量。人的主体力量能否随着现代化实践要求动态提升,深刻影响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正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紧紧把握“一切依靠人民”的制胜密码,凝聚着开拓和推进现代化之路的人民实践,才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励人民参与到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了人民在现代化发展中权利主体、创造主体、价值主体和评判主体的作用,推动了人民生产生活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跃升,厚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力量。第三,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昭示着“造福人民”的价值导向,不懈推进全体共享、全面共享、全球机遇共享,为实现发展的公平性与均衡性接续奋斗,让全体人民真切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中国式现代化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全体共享。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本质要求,促进全体人民都能从现代化发展中受益。中国在现代化征程中坚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从温饱不足到解决温饱、实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由“贫穷”到“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吹响了冲锋号角,通过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通过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机制确保“蛋糕”切好分好,朝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稳步前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全面共享。人的个体的差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人民共享必然是全方位多领域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的文明形态新格局顺应了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经济领域的共享为人民的个性和能力发展打牢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共享使每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文化和生态领域的共享丰富着人民的精神世界,推进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进而合力推动人民群众全方位享有更公平的发展权益和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机遇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融入世界历史、践行大国使命,将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层次从单个人的生存发展提升至全人类的永续长存,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传统“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始终践履“强而不霸”的宣言,顺应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以自身的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与机遇,在加强交流合作、增强互利互信中携手共行天下大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等,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不竭动力,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行。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郑重交出一份让人民看得到、过得好、评价高的满意答卷。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