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精选5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做很多事情,撰写方案能够帮助我们预估工作成功落实的概率,关于“设计方案精选5篇”的知识您掌握得够了吗看看这篇文章吧,为了方便参考下载请将本页添加到书签列表!设计方案【第一篇】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每次走到教室门口,总感觉教室空气不太好,在一个30平方的室内,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五六十张桌子,坐着五六十个学生,还在讲台的一侧放着扫把、拖把、垃圾桶等。特别是在冬天,天气寒冷,门窗紧闭,学生因为感冒、发烧经常请假,很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教室是老师和学生教学交往的家,是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教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关注教室环境,并尽一切可能改善教室的学习环境。3、课题介绍本次活动从关注教室学习环境入手,学生能说出教室的学习环境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为什么需要改善教室的学习环境,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家园——教室的学习环境。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思维导向图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2了解教室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影响;3了解相关的影响教室学习环境的原因;4掌握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上网查找、上图书室查阅、向环保部门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2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3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掌握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教室目前的学习环境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室的保洁工作;4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1、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2、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500字左右的作文,但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他们还不是很明白应该如何去写;3、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4、学生正处在一个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的年龄,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兴趣浓厚;5、教室学习环境与学生日常学习联系紧密,学生容易想到改善的方法;6、学生对空气污染有一定认识,但不是很透彻。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1、研究目标:1了解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2了解不良的教室学习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影响;3掌握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2、研究内容:1通过观察,了解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2搜集资料,查找影响教室学习环境的因素;3通过调查或上网查找资料,提出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以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黑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甚至还可以直接进行实践,让老师或其它同学加以评价。六、资源准备学校电脑室、图书室、环保局电话、空气污染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电话,显微镜、放大镜、摄像机、照相机、调查报告表、实验报告表、量化评价表。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了解课题选择的原则和技巧;2、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方法;3、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4、介绍课题选择的原则和技巧;5、利用演示文稿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方法;6、联系好电脑室、图书室、环保局等部门,争取各部门的支持与合作。1课时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1、根据老师提出的选择课题的原则和技巧各小组分别提出一个课题;2、经过全班讨论确定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并和大家日常学习联系非常紧密的课题——改善教室学习环境;3、讨论教室学习环境的不良因素并能想到一些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措施。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4、引导学生注意选课的原则:1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2选题应该具有开放性;3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4选题应联系实际。5、引导学生注意选课的技巧:1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2选择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能引起整个社会关注的课题;3从课外读物上去寻找感兴趣的课题;4从生物课本中去寻找延伸的课题。3课时成立课题组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成立课题小组;2、各小组投票选出小组长;3、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具体分工。1、在学生自愿成立小组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例如:性别搭配、各组人数相对平均、个体间能力搭配尽量均匀等;2、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形成小组实施方案1、制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2、制定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3、制定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实施课题计划和方案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收集资料阶段:本阶段的收集资料有很多种方式或途径:例如,上网查找、调查访问、去图书室查找等,部分小组去采访环保局工作人员或环境监测部门工作人员,然后各小组长将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筛选、分析;2、实地考察阶段:各小组在学校33个班级的教室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教室学习环境的现状,并且询问各班级同学对教室学习环境的感受,然后,各小组长根据实地考察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比较好的班级教室环境和比较差的班级教室环境,并让小组成员讨论好和差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3、实施阶段:调查访问环保局或环境监测部门,获得教室环境中主要由哪些有害物质,各小组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教室环境中有害物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哪些不良影响,小组分工协作。找到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基本方法1、组织学生到县环保局请教并采访专家;2、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3、做好各小组的协调分工工作;4、指导小组长完成每次任务的汇总、筛选、分析工作;5、及时跟踪各小组的活动进展情况,对比较落后的小组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6、指导各小组成员适时调配活动方案,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7、及时指出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8、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并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对此次活动更加充满兴趣和激情。4课时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本次活动中,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课题,再加上改善教室学习环境与每个同学的日常学习活动联系紧密,学生的关注度很高,兴趣很浓厚。对同学间的团结互助也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各小组能够很好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也受到学校电脑室、图书室、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全社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都非常关心。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有部分问题,例如,学生虽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写得都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很多指导,以后,应建议语文老师多点教学生练一练这些实用文章的写法。量化评价表:请打“√”:自评□小组评□老师评□所属小组名称被评价人姓名编号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级1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活动优良合格需努力主动提出设想、建议2合作交流主动与组员配合,乐于帮助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3学习技能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实践方法方式多样4实践活动积极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合作5成果展示成果有新意6综合评价。设计方案【第二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这篇散文的语言优美且蕴含哲理的特点。2.学会抓住重点语段、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3.学习外婆在苦难中追求真善美的品质及其朴实而高尚的情操,引发对人生的思考。【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外婆的美好品质,以及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2.难点:外婆抚育儿孙成长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生命意义。【课文提示】1.手纹:手的纹路。文中指外婆缝制的衣服,还指外婆的一种生活态度。2.理解富有深意的语言,从对外婆的描写中感受其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正音正字】虔qián摹ó淙淙cóng【词语积累】不伦不类如梦初醒冬暖夏凉天上人间【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2.作者把外婆的针线活称为什么?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艺术品”〈第七节〉)3.现在,大多数人不再接触针线活了,“我”是如何看待外婆的艺术品的?非常珍惜、怀念:①保存着外婆的手纹。②叫妻子临摹仿做。③自己动手,亲自仿做。【课文分析】这是1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中有不少蕴含人生哲理、文质兼美的语句。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线索,通过对外婆手纹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外婆俨然是一位艺术家,她所做的针线活就是一件件艺术品,表现了外婆对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的生活态度,从而让我们感受外婆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挚感情。第4段,“外婆认为一匹布要成为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这是外婆的一种人生信念,她觉得要做一个好人的话,就象做衣一样,要用真心来做衣。认真做衣,认真做人,是准则。准则:做衣如做人。第6段,“先洗手,穿得整整齐齐,身子坐端正。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外婆做衣服的习惯,体现了她的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第10段,“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外婆很善于把生活中的一切缝在、表达在她的衣服上。善于捕捉美的细节。在缝制过程中,这样一种灵感的汲取。从生活中发现自然的美,再在她的绣品中创造一种绣品的美、艺术的美。正因为外婆有着独特的审美、准则、态度和灵感,才从自然中发现一种自然的美,从而创造出艺术美。文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也有闪烁着哲理光芒的语句,比如第4-6段、10-14段、17-20段,这些细节和语句都需要沉下心来品读,抓住关键词品味,联系语句前后思索,才能够深知其意蕴,才能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2.根据自己的情况,至少选做六个“思维训练”题。第二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1.人们说外婆“手艺好”的原因是什么?人们说外婆“手艺好”的原因是:她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2.如何理解“布的心情”?“布的心情”是指:“激动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也许是很伤心”。说布“伤心”是因为“布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那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这里用比拟〈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外婆把布看作有生命的事物,她在对布进行一种全新的创造。这表现了外婆做衣服时的虔诚、庄重之情。3.“我”童年穿补丁衣服不感到委屈的原因是什么?①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②外婆能将补丁做成好看的艺术品。4.“我”为什么要保存、复制外婆的针钱活?第5段,外婆把布看作人,她用自己的心情去体会布的心情。外婆已经去世了,但她的布还是存在的,它记录着外婆的心情,所以作者要保存文物,就是要体会外婆做衣时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我”不仅亲自仿做,还“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5.外婆除了把对儿孙的关心和爱护寄托在布当中外,还有寄托了什么?第5段,外婆是将布当作朋友来看待,将自己的生活态度、对人生的追求寄托在布上。文中讲外婆当时“孤寂”和“悲苦”。大概那时没人与她交流,她只有向布倾诉。布上印刻着她那段时期的人生轨迹,形成她的人生态度,即无论生活如何动荡,也保持一份宁静平和。这种宁静之美是一种人性美。外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再在她的绣品中创造美。6.如何理解“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外婆将对儿孙的感情、深爱绣入绣品,融化在绣品,儿孙们穿在身上,就能重温外婆的爱。感到和外婆心贴心,外婆永远呵护着儿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外婆的绣品中浸透着外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