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救助管理机构典型经验材料【精彩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不熬夜1/1112023年救助管理机构典型经验材料【精彩4篇】【预览】此例优秀文档“2023年救助管理机构典型经验材料【精彩4篇】”是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救助管理机构典型经验材料一今年以来,xx省xx市救助管理站以满足救助对象需求为目标,找准切入点、发力点,通过加强机制建设、加大救助力度、强化站内照料等举措,不断推进救助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机制建设。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晰各区、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基本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机制。xx年,市民政局联合14个部门和单位出台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召集的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xx年,联合xx市委平安办印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考评方案及实施细则》,将救助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综合治理)考核内容;今年初,市民政局又联合公安、卫健等6部门印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办法》,明确“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规范送医救治流程。加大救助力度。建成了以xx市救助管理站为主体,汉口、参考资料,不熬夜2/112武昌2个分站为补充,6个新城区救助管理站为支点,7个中心城区民政局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参与的“1+2+6+7+X”的市、区、街、社区(村)四级救助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为了方便临时遇困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自愿求助、随时求助,实行三个“24小时”求助快速响应:求助热线24小时开通、车辆24小时备勤和人员24小时值班。二是积极开展主动救助。针对中心城区21条主干道、三站一场、桥梁涵洞、地下通道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搜救,对愿意进站的困难群众及时救助进站,对不愿意进站的人员视情发放食品、衣物等物资,并留下救助卡方便他们在需要救助时随时联系。三是强化应急救助。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或会议、雷暴严寒酷暑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增派巡查车辆和人员,加大临时遇困人员的服务保障力度。强化站内照料。针对需求多样化、年龄性别不同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以关爱救助为中心,从细节入手优化生活服务,坚持爱心、热心、诚心、耐心、细心“五心”服务标准,力争使救助服务工作更加精准、更加精细,更加贴近遇困群众需要。如,面对家暴、自杀、上访、受骗等特殊困难群众,以情绪支持、心理抚慰、政策解读、法律援助等专业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危机干预、权益维护,帮助受助人员走出困境。救助管理机构典型经验材料二近年来,xx省xx市救助管理站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参考资料,不熬夜3/113社会综合治理为方向,以优势互补、效益最优为实践目标,创新提出了以xx市救助管理站为“中心站”、8个区县(即xx市)救助站为“卫星站”、5个中心市辖区(即xx塘区)为一级响应区的“一心多卫”救助格局,探索出了区域中心化的救助管理模式,为救助管理工作在兜好民生底线、助力共同富裕中更好发挥作用提供了借鉴思路。先行探索区域中心化。从xx年起,“中心站”从优势业务入手,探索区域中心化的着手路径;xx年,“中心站”与部分“卫星站”签订了区域化发展协议,加速业务融合;今年2月,xx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救助管理工作区域中心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区域化救助管理实践在xx市全域正式铺开,推动区域内救助管理服务协同发展。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为了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工作中各层级职权责任和救助程序,“中心站”发挥“引擎”和示范作用,与“卫星站”签订区域化发展协议,强化救助管理政策措施落实。有效缓解存量压力。为了补充区县救助站专业力量、提高寻亲甄别成功率,“中心站”不定期派寻亲骨干到“卫星站”开展寻亲工作,并通过链接市公安局等资源,为“卫星站”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截至目前,“中心站”已帮助“卫星站”的22名长期滞留人员成功寻亲。解决落地短板问题。为了更好地规避“卫星站”站内(留参考资料,不熬夜4/114宿)照料、跨省接送等常规业务中的风险隐患,“中心站”承接了“卫星站”站内受助人员的跨省接送工作。截至目前,“中心站”已协同“卫星站”接送28名受助人员返乡。全面提升专业能力。作为推动区域中心化救助管理模式“领头雁”的xx市救助管理站,发挥“中心站”职能以练精兵、树强将为目标,加强“卫星站”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管理、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卫星站”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协调能力。回归稳固成效明显。为进一步巩固救助工作成效,做好返乡受助人员回归稳固工作,“中心站”指导“卫星站”将辖区内屡送屡返、反复流浪的返乡受助人员纳入其个人信息档案,并通过定期回访的方式,确保帮扶成果更加稳固,让返乡受助人员回得来、留得下、稳得住。救助管理机构典型经验材料三xx省xx市救助站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救助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回应查无身份信息滞留人员回归家庭的需求,把“互联网+救助寻亲”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实践平台,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寻亲服务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寻亲成效,帮助更多查无身份信息人员找到回家的路。互联网+信息查询,提高信息查询的精度和准确率。通过互联网链接走失的求助人员信息和家人寻亲信息,比对近似身参考资料,不熬夜5/115份信息,有效提高信息查询的精度和准确率。一是救助系统查询比对。接待来站受助人员时,碰到无法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等完整身份信息的对象,逐一通过救助管理系统查询,按人脸比对相似度顺序,核对过往救助信息痕迹,还原其流浪轨迹,获取求助者疑似身份信息。二是匹配寻亲信息。工作人员通过移动互联终端,把人像照片及问询出来的相关同音名字、近似地名等碎片化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比对,以此来发现相关的身份信息线索。三是查询有关地名信息。通过地名信息库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精准查询某个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同音或同名地名、历史地名,为寻亲提供核查方向信息,有效提高查询的精度和准确率。互联网+寻亲推送,提升救助工作精准化和时效性。xx年以来,xx市救助站注重通过新媒体等“互联网+”方式拓宽寻亲渠道,寻亲信息推送途径也由传统媒体拓展到成本更低、方便快捷、传播更为广泛的互联网平台,做到寻亲信息实时发布、随时发布、长久发布,实现救助站与家属和社会力量互动寻亲,进而形成强大寻亲合力,有效提升救助工作精准化和时效性。一是官网常规推送。对于经初步问询未能确认身份的受助人员,在其来站24小时内,向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完成寻亲推送“规定动作”,方便走失人员家属搜索比对。xx年以来,向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300多人,在xx市民政局网站推送寻亲公告4批次842人次。二是新媒体精准推送。在完成寻亲推送“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采取“自选动作”:参考资料,不熬夜6/116与xx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对接,通过头条寻人平台弹窗推送寻亲信息,即借助精准的地图推送技术,对寻人或寻亲信息进行精准的定向地域推送,在走失地、口音地、户籍地等特定区域向手机用户推送寻亲信息。互联网+警务技术,提升寻亲工作效率和成功率。xx年以来,xx市救助站主动联系公安部门,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入人像识别、DNA比对等技术协助寻亲,有效提升寻亲工作效率和成功率。一是身份查询“快响快查快反”。主动联系对接xx、xx、xx、xx、xx、xx、xx、xx、xx等地的公安部门,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快响快查快反”机制;结合xx市救助站问询信息,公安部门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人口数据库查询及综合分析研判,配合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沟通与图文信息传输,最快可以做到3秒钟响应,3分钟反馈核查结果,极大提升了身份信息查询效率。xx年以来,已累计核查300多名长期滞留人员身份信息,核查成功95人。二是DNA比对全覆盖。xx年以来,xx市救助站救助所有查无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均按规定采集DNA血样信息,送至xx市刑侦支队录入全国DNA打拐数据库;一次采集、长期有效,利用DNA远程比对技术,在庞大的打拐数据库里匹配数据,以此来寻找家人;对公安部门反馈DNA数据库比中的对象,采取重新采集DNA血样入库复核,再次确认比对无误,确保寻亲真实无误。参考资料,不熬夜7/117救助管理机构典型经验材料四近年来,xx省x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志愿服务、转介、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大力推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社会化,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专业救助服务,切实提高救助服务成效。搭建平台,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自民政部xx年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指导意见》以来,x市救助管理站即开始通过多种方式引入专业机构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xx年,为解决x市救助管理站内救助的未成年人数量较多但工作人员少、专业照料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x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协议合作的方式引入平安社会服务中心,参与站内失能、失智受助未成年人的照料、护理和康复工作。之后,x市救助管理站又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泰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站内开展专业未成年人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在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收到实效后,自xx年起,x市救助管理站陆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多家专业社会团体参与路面巡查劝导、站内护理、社会调查、心理抚慰、疫情防控等工作。归口转介,保障受助人员权益。针对流落街头、失能失智的残疾人、妇女、儿童等救助对象,x市救助管理站在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的同时,积极开展转介服务。及时将救助的x籍流浪乞讨人员信息纳入“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服务平参考资料,不熬夜8/118台,在第一时间核查受助人员信息的同时,对于受助人员中符合特困、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条件的,积极联系当地相关部门按政策办理;对于因家暴、受虐待等原因来救助管理站求助的,第一时间转介给市妇联,由其指定户籍所在地妇联跟进办理,保障受助人员相关权益;对于救助的各类未成年人,及时转介户籍所在地未保机构开展临时监护,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等权益。守正创新,探索人性化救助新路径。为了更好地帮助受助人员,让其感受到家的温暖,x市救助管理站联合社会组织从受助人员的情感诉求出发,主动作为,转变思路,积极探索更为人性化救助新路径。如,每逢传统节日都为受助人员准备相应的膳食。从xx年开始,每年腊八节x市救助管理站都会提前熬煮腊八粥,让流浪乞讨人员“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节日,让受助人员有在家过节的感觉,唤醒他们对家庭的美好回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救助管理机构典型经验材料五xx年以来,xx省xx市救助管理站以实施xx省民政厅救助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梳理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站内规章制度,结合工作实际修订救助管理服务标准52项,制订标准98项,形成救助管理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参考资料,不熬夜9/119成立由站长、分管站长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具体负责各项服务标准、工作流程的整理、相关标准文件的拟制、标准的贯彻落实等工作;二是形成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标准化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大培训宣传力度。邀请省标准化研究院专家讲解标准化知识,指导标准化建设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标准化建设的意义,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标准化工作意识;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安排2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救助管理站标准化建设,确保工作正常运行。扎实有序推进,形成救助管理工作标准体系。一是全面梳理。梳理救助管理站的业务范围、执法依据,梳理已有的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7个,梳理站内规章制度52个,为编制标准奠定基础。二是组织编写。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对原有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审查,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废止、修订或重新编写。针对需要重新编写的标准,到先进救助管理站进行调研学习和反复论证,坚持“有用、实用、好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