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资本运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了解: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垄断资本运行的变化。•重点:资本循环与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特征,及其向外扩张必然性、采取的形式。第一节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一、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公式Pm(生产资料)G(货币)W(商品)A(劳动力)•这里的货币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货币资本。货币资本是产业资本采取的第一个职能形式,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公式:PmW…….P…….W’A•生产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第二个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这是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作为生产要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正是被资本家用于榨取剩余价值,才转化为生产资本。•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第三阶段:售卖阶段。公式:W’G’•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第三个职能形式,职能是收回垫支资本的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售卖阶段实质就是剩余价值实现过程。•产业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叫做资本循环。公式:PmGW…P…W’G’A•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不是独立的资本形态。•(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不仅在时间上要顺序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还要在空间上同时处在三个阶段上,并且每一种资本都有自己的循环形式。用公式如下:货币资本循环:G-W…P…W’-G’生产资本循环:P…W’-G’.G-W’…P商品资本循环:W’-G’.G-W…P…W’•产业资本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通过对资本循环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资本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运动。它必须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以及生产的盲目性,使资本循环所要求的客观条件遭到破坏。•(三)资本周转•资本周转,就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运动。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时间和次数:•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分别用资本的周转时间或周转次数来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就是资本循环一次的时间。它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劳动过程中断,自然力作用的时间、生产资料储备时间。•流通时间包括:•商品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可以用周转次数来表示。公式:年U周转次数=即n=周转时间u比如,一个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是2个月,这样资本的年周转次数是6次。另一个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是6个月,这样资本的年周转次数是2次。可见:资本的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成反比;资本周转次数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生产资本的构成按其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它的特点:从物质形式上看,它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从价值形式上看,它的价值是按照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逐渐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流动资本,是指购买劳动力和以原料、颜料、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它的特点是:从物质形式上看,它只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从价值形式上看,它的价值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又以货币形式全部回到资本家手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主要区别:第一,价值周转方式不同。第二,周转时间不同。第三,资本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第四,物质更新方式不同。•固定资本磨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质磨损,也叫有形磨损。这是指固定资本在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磨损。另一种是精神磨损,也叫无形磨损: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引起原有机器设备价值的降低;二是生产出更先进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机器设备提前报废。•所谓折旧,就是根据固定资本损耗的程度以货币形式提取的固定资本的补偿金。如一台10万元的机器,寿命10年,每年折旧是1万元,这是直线折旧法。如果资本家把折旧率提高1倍,5年就可以收回机器的全部价值,这就是加速折旧。加速折旧是技术进步引起的;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技术进步。•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不同的,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划分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划分的标准不同。–划分的内容不同。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周转时间也会不同。所以,我们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只能是平均值。计算公式: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值)+流动资本(年周转值)=预付资本总额•制约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因素:•第一,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第二,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比重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多少。•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第一,可以节省预付资本,尤其是节省流动资本。比如,甲乙两个企业生产规模相同,每年都投入流动资本12万元,甲企业年周转12次,乙企业年周转4次。这样,甲企业需要流动资金1万元,一年周转12次,实际上相当于12万元流动资本发挥作用。而乙企业需要流动资金3万元周转4次,甲企业比乙企业节省流动资本2万元。第二,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明的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比如,上面甲乙企业的可变资本假定都是6万元,剩余价值率都是100%。甲企业6万元可变资本年周转12次,可以创造72万元剩余价值;而乙企业6万元可变资本年周转4次,一年可以创造24万元剩余价值。由于甲企业资本周转速度比乙企业快3倍,全年获得的剩余价值也是3倍。第三,加快资本周转,除了可以避免或减少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以外,可以降低货币资本的成本(贷款利息)和加速资本的回收,减少企业投资风险。二、社会资本运行•(一)社会资本和社会总产品•个别资本,是指独立进行循环和周转的资本,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作用的资本。•这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或社会资本。•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马克思设定了两个理论前提:•第一,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三个部分;•第二,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部门,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部门。•为了便于分析,我们还假定:整个社会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只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商品按价值出售;生产周期为一年,不变资本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全部消费掉;没有对外贸易。•(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我们先分析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现在假定:第一部类C4000、V1000,第二部类C2000、V500,M’都是100%。•这样两大部类全年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可用图表示如下:Ⅰ4000C+1000V+1000M=6000=9000Ⅱ2000C+500V+500M=3000•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通过以下三步交换完成的:–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见下图:Ⅰ4000C+1000V+1000M=6000(1)(3)=9000Ⅱ2000C+500V+500M=3000(2)•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在价值上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公式:Ⅰ(V+M)=ⅡC•从这个基本条件,还可以引伸出下面两个实现条件: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以上的实现条件说明,社会两大部类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它们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我们研究的对象仍然是外延扩大再生产,因此,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公式:Ⅰ(C+V+M)ⅠC+ⅡC简化为:Ⅰ(V+M)ⅡC要有追加的劳动力和消费资料。公式:Ⅱ(C+V+M)Ⅰ(V+m/X)+Ⅱ(V+m/X)等式两端减Ⅱ(V+m/X)简化为Ⅱ(C+M-m/X)Ⅰ(V+m/X)其中,m/X代表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M-m/X代表资本家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假定总社会产品的构成如下:Ⅰ4000C+1000V+1000M=6000=9000Ⅱ1500C+750V+750M=3000再假定:第一部类资本家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从剩余价值中拿出500作为追加资本,按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比例分割为400C和100V。这样,第一部类全部产品,在价值上重新组合为:Ⅰ(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公式中▲C代表追加的不变资本,▲V代表追加的可变资本。第一部类的4400C,仍然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来实现,剩下的1100V+500m/X,在物质形态上是生产资料,而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是消费资料。因此,第一部类需要用1600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交换1600的消费资料。第二部类按照原来资本有机构成2:1的比例,还要追加100的不变资本50的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只有600。这样,第二部类全部产品,根据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在价值上重新组合为:Ⅱ(1500C+100▲C)+(750V+50▲V)+600m/X=3000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同简单再生产一样,也是通过三步交换完成的。经过三步交换,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和实物形态上全部得到实现,两大部类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了。如果剩余价值率不变,第二年末,两大部类所生产的社会产品是9800,生产规模扩大了。它的构成是:Ⅰ4400C+1100V+1100M=6600=9800Ⅱ1600C+800V+800M=3200因此,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原有的V+▲V,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M/X这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C+▲C。公式:Ⅰ(V+▲V+m/X)=Ⅱ(C+▲C)同样,还可以引伸出下面两个实现条件:Ⅰ(C+V+M)=Ⅰ(C+▲C)+Ⅱ(C+▲C)Ⅱ(C+V+M)=Ⅰ(V+▲V+m/X)+Ⅱ(V+▲V+m/X)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要把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和扩大再生产的两种方式混淆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两大部类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这些基本原理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三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只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生产得太多了,过剩了。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已存在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不会变为现实,是因为:–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换取自己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卖是为了买,买卖脱节的现象并不严重。–当时生产规模小,产品不多,市场狭小;供求关系比较稳定,不易发生产品普遍销不出去的现象。–社会分工不发达,商品生产者之间依赖关系不密切,同时商品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只有

1 / 9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