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重庆市涪陵区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7年重庆市涪陵区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50万人口大城市、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区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全面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工业优势突出的大城市”的战略定位,以构建“两基地、一枢纽、两中心”为目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引导投资方向,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制定重庆市涪陵区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规划。一、“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回顾“十五”时期,我区积极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等重大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农林水利、城镇建设、工交能源、商贸流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五”时期,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1.1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1倍,年均增长15.4%。累计新增固定资产142.0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74.2%。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测算,“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年均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二)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十五”期间,我区既抓住产业投资不放松,又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在投资总量增大的同时,投资结构有所优化。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5.6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2.9亿元,增长25.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九五”末的1︰35.6︰63.4演变为1.1︰34.2︰64.7。非国有投资比重大幅提高。“十五”期间,国有投资完成130.5亿元,是“九五”的1.4倍,占投资总额的59%;民间投资完成87.6亿元,比“九五”增长72.8%,占投资总额的39.6%,比“九五”时期提高了8.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完成3亿元,是“九五”的3.9倍。各种类型投资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投资显著加强,累计完成投资102.8亿元,比“九五”增长1.9倍;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累计完成投资47.8亿元,是“九五”的2.2倍;房地产业稳步增长,累计完成投资37.2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2.7%。(三)资金筹措渠道渐趋多元化。“十五”期间,我区积极抓住各种机遇,主动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多管齐下筹集建设资金,累计落实各项资金216.2亿元,是“九五”的1.6倍,基本保证了建设资金的供给。一是积极策划项目,有效对接国家和市上国债投资重点,累计落实国债及各种专项资金50.2亿元,是“九五”的3.5倍,占资金总量23.2%;二是积极引导信贷投入,促进银企合作,累计落实银行贷款46.7亿元,是“九五”的1.4倍,占资金总量21.6%,其中落实开发银行政府综合授信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14.8亿元;三是盘活资产存量,积极引导社会投资。企事业单位自筹及民间投资累计筹集79.3亿元,比“九五”增长1.1倍,占资金总量36.7%;四是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五年累计引资40.0亿元,增长2.23倍,占资金总量18.5%,其中引进外资3.0亿元,利用国内资金37.0亿元。(四)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十五”时期,先后竣工、开工重点建设项目157个,累计完成投资105.9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7.9%。农林水利建设取得成效。天宝寺水利主体工程建成投用,龙潭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人畜饮水、以工代赈、病险水库整治、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等加快实施。完成40座病险水库整治及27条小流域治理,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7万亩,乡镇供水能力达1.11万吨/日,解决了13万人,1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库区周边绿化带等工程进展加快,防灾抗灾能力得到加强。“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20.4亿元,增长92.5%。产业发展后劲增强。太极集团3#提取车间及大输液生产线、烟厂制丝线改造、榨菜全自动出口生产线、化工公司磷铵工程、东升铝业2.5万吨电解铝改扩建、金帝集团亚麻纺生产线等一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相继建成。招商引资成效喜人,新涪公司豆油一期、国通管业管材生产线、建峰柔性集装箱包装带生产线等一批重点引资项目竣工投用。“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8.8亿元,是“九五”的1.86倍,年均增长23.4%。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鹅颈关立交桥、迎宾大道、宏声大道、太极大道、移民迁建防护工程、滨江路等项目相继建成,李渡长江大桥、石板沟长江大桥、乌江二桥相继开工,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23公里,路网密度3.8公里/平方公里,路网结构明显改善。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改造54公里,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成投用,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72%和80%;青年广场、实验花园、体育场等公共设施相继建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3平方米。“十五”期间,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24.6亿元,是“九五”的4.6倍。综合交通体系初具雏形。建成涪陵汽车客运中心,完成国道319线涪武路涪陵段改扩建,县际连接公路升级改建速度加快,乡镇公路硬化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启动建设,“两小时涪陵”目标基本实现,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35公里,比“九五”末增长9.1%。铁路建设从无到有,渝怀铁路建成通车,南涪铁路和渝利铁路前期工作抓紧开展。航道和港口体系建设加快,城区港口码头复建工程基本建成。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有所加强。涪五中、城四校迁建、中心血站等项目相继建成,涪陵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中心医院外科病房大楼、广播电视中心等加快建设;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即将竣工,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面实施。“十五”时期,全区社会事业投资完成11.9亿元,是“九五”的2.13倍,年均增长21.4%。(五)投资体制改革取得良好进展。“十五”期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全面启动投资体制改革并取得明显进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市政府出台的“一个意见、二个办法”(《关于加强和改善投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意见》、《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和《重庆市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核准暂行办法》),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简化了项目审批程序,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二是出台了《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提高了政府投资效率;三是严格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采购、装饰等阶段实行公开招投标;四是加大稽察工作力度,拓宽稽察领域,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均得到提高。“十五”期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涪陵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投资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投资起伏波动较大,“十五”后期增长乏力;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工业投资总体规模偏低,增强创新能力的项目不多;民间投资启动缓慢,比重较低;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待继续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二、“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十一五”时期,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但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随着新一轮全球性产业调整和转移步伐的加快,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给我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带来机遇;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等重大战略举措,以及市上提出集中力量推动包括涪陵在内的6个区市发展成为大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决策,给我区争取上级支持带来新的机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将掀起新的投资热潮。但是,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向“双稳健”政策的转变,加大了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和信贷资金的难度;国家继续从严控制土地,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资源获得的变数增加,项目实施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前几年我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生了较为沉重的政府债务,继续依靠政府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较大的压力。(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构建“两基地、一枢纽、两中心”的目标,围绕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工作主线,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建成工业优势突出的大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预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或突破31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40%。其中按性质划分,基础设施投资150亿元,产业投资140亿元,社会事业投资20亿元;按地域划分,农村投资12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70亿元、产业投资40亿元,社会事业投资10亿元),城镇投资19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80亿元、产业投资100亿元,社会事业投资10亿元)。三、“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城镇、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有效缓解“瓶颈”制约,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十一五”期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0亿元左右。1.农林水利。进一步加强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完成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左右。一是增强水资源供给能力。建成龙潭水利工程一期,完善天宝寺水库干支渠建设,开工建设红星、万松等7座中小型水库,新增库容7400万立方米;积极发展乡镇集中供水,新增乡镇供水能力1.8万立方米;以农村“六小工程”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各类饮水解困工程1200余处,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二是提高防洪安全保障度。重点实施病险水库整治、地质灾害治理、城镇堤防护岸等重大工程,推进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提灌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三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实施供水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完成沿江小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36平方公里;继续实施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促进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交通。按照“建设主通道、疏通内循环、扩张外辐射、培育运输网”的发展思路,逐步构建起以长乌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国道、县际公路、农村公路、港站配套为重点的“九射三环三铁一港”的综合交通体系,确立重庆市交通副枢纽地位。“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投资力争完成80亿元左右。公路。开工建设渝湘高速公路涪陵连接线和重庆至安康(沿江)高速公路涪陵段,形成贯穿涪陵东西和南北向的骨干大通道。力争建成涪陵40公里城市高速环线,充分发挥交通流量聚集和分散的疏导作用。建成涪丰北线,完成涪南路、涪垫路、省道渝巴路涪陵段等县际公路改扩建工程,使通往周边区县(市)的公路达到二级以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新改建农村公路2354公里,建成区内江南、江东、江北等三个区域乡镇公路环线。加强城区和乡镇客货站场建设,形成以城区为中心,重点集镇为节点的高效快捷的公路运输体系。“十一五”期间力争完成投资35亿元左右。铁路。重点推进渝怀铁路二线、渝利铁路、涪南铁路三大项目建设。建成涪南铁路,形成连接川黔线和渝怀线、沿江线的快捷通道。开工建设渝怀铁路二线和渝利铁路涪陵段,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基础铺轨工作。完善涪陵站、涪陵西站等站场的道路、管线和电气化等配套设施,抓好龙桥、白涛、蔺市等三条铁路货运专用线建设。到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