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第五章资本形成第一节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资本与资本形成二.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1资本的概念西方经济学通常把资本划分为两类: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本章所涉及的是物质资本。物质资本:由人类生产出来的一种非用于目前消费而是用于扩大生产能力的耐用品。如厂房、机器设备、交通运输设施等。物质资本的特点:(1)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2)物质资本代表本期生产能力,也代表未来生产能力.(3)具有耐用性。二、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1、资本形成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罗斯托的“起飞”理论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2、实证研究3、正确认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1物质资本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模型先前的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g=s/v)的一个重要推论认为:资本/产出比(v)不变,储蓄率(s)决定了经济增长率,而在该模型假定中,假定储蓄可全部转化为投资,所以储蓄率就是资本积累率。可以说,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积累成了经济增长的惟一决定因素。罗斯托“起飞”理论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要实现经济起飞,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是要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恶性循环”。由此得出了著名的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countryispoorbecauseitispoor)”。主要思想资本缺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增长)的关键。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消费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供给循环需求循环具体分析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1956年,纳尔逊(Nelson,R.R.)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形成,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OA为维持生计的最低收入水平在A、B之间的任何一点,人口增长率要大于国民收入增长率,收入增长被较高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人均和收入水平退回到维持生计的水平上,并且固定不变,形成低水平陷阱。当人均收入水平超过OB后,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均收入会相应增加。要跳出低水平陷阱,达到OB以上的人均收入,必须使人均收入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人均收入增长率国民收入人口OAB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2.2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麦迪逊(Maddisom,A.)在1950—1965年的15年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5.55%,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0%,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纳迪利(Nadiri,M.)研究的结果是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展中国家大于发达国家。纳夫齐格(E.WayneNafziger)的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资本形成远没有技术进步重要;而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资本形成比技术进步更为重要,至少与技术进步同等重要。对中国1952—1982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是,资本增长的作用为50%—57%,劳动增长的作用约为27%—31%,技术进步的作用是16%—19%。第二节投资要求与投资效率一.投资要求与资本-产出比二.资本投资效率与资本边际报酬二、资本投资效率与资本边际报酬资本投资效率为GDP的增长与投资率之比,实际就是为增量资本-产出比的倒数。资本投资的数量对经济发展是重要的,但资本投资的效率却更为重要。举例二、资本投资效率与资本边际报酬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投资效率高于发达国家,存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后发优势。表5-5,107页第三节资本形成的过程与来源一.资本形成的过程第一,增加储蓄数量,为投资者积蓄资金。第二,通过金融与信用机制聚集可投资的资金,并使投资者容易利用这些资金。第三,投资行为本身。二、资本形成的来源1资本形成来源于储蓄储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储蓄可以来自于国内,也可以来自于国外。储蓄国内储蓄国际储蓄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外国援助外国私人储蓄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的证券投资公司储蓄家庭储蓄2.1什么是家庭储蓄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现期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家庭储蓄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汇集起来,贷给企业或政府,转化为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家庭储蓄占有较大份额。家庭储蓄行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佛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储蓄动机预防动机养老动机遗赠动机投资动机公司储蓄公司储蓄为公司(或企业)以公司保留利润的形式沉淀下来的资金。公司储蓄占发展中国家国内储蓄相当大的部分。在发达国家,私人企业投资在全社会的资本积累中占据很大比重;在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占较大比重。2.2政府(公共)储蓄2.2.1一般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减去政府的支出(公共投资支出和经常性支出)后就是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2.2.2政府强制储蓄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强制将一部分可能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转化为储蓄。常见的强制储蓄手段包括价格结构的调控和制造通货膨胀。价格结构调控政府通过计划手段对价格结构进行调节和控制,压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或抬高非生活必需品如高档消费品的价格,以缩小消费规模,增加储蓄。比如中国在1980s以前长期压低食品、日用品、住房、教育、医疗、生活用能源及各种生活服务(理发、洗澡等)的价格四、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肖(E.S.Shaw)和麦金农(R.I.Mckinnon)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著作。这两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打破前人只就真实变量论经济发展的传统。4.1金融抑制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利息限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刺激投资而对银行贷款利率规定的最高限贷款利率低存款利率低储蓄水平下降金融发展受到限制贷款利率〈投资的边际收益率信贷需求旺盛信贷资金的供给萎缩供不应求信贷配给规模大、风险小、熟悉的、政治、人际关系的规模小、采用新技术、风险高、新创办的不利于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抑制了经济的灵活性无组织的金融部门发展极高的贷款利率阻碍生产性投资4.2金融深化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深化的积极作用1.扩大增强了国民储蓄和投资能力。2.促进了储蓄配置效率的提高。3.有利于就业和经济稳定。储蓄效应和投资效应货币持有者企业家银行系统储蓄投资增加储蓄增加投资配置效率提高效应金融系统不发达进入bank储蓄占总储蓄低投资范围窄(购买非生产性资产,投资小型项目)丧失大量的、最有利的机会储蓄基金不能有效配置发达银行的储蓄存款多投资范围宽生产者相互竞争最具生产性投资机会的借款者获得储蓄得到最优配置就业和经济稳定效应利率高低投资的机会成本低劳动的机会成本高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降低就业机会,同时增加资本所有者利润收入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不均更加严重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机会成本高投资于劳动密集型提高就业机会缓和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4.3发展中国家的“二元金融市场”一方面是有组织的、金融管理当局能够控制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它们以低利率为现代产业部门和出口部门(主要是大中型企业)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是民间无组织的、金融当局不能控制的、进行高利贷活动的资金市场,它们则满足那些被排斥在有组织金融市场之外的当地的农户、小企业主、小商人的资金需要。五、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存在问题经济发展落后,国民人均收人水平低,企业效益差。不注重私人储蓄的动员。金融组织机构残缺不全,储蓄手段单一。文化观念落后,缺乏激励储蓄意愿和投资动机的文化环境现行政治制度中的种种弊端,成为资本形成的“瓶颈”。二、对策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致力于民族经济发展。加速金融制度改革,实现金融深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更新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