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件【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爱莲说课件【精选4篇】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那么,您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网友特别编辑了“爱莲说课件【精选4篇】”,欢迎大家参考参考下载。爱莲说课件篇【第一篇】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3、理解作品对追名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了解写法。2、反复朗读,背诵默写。课前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有疑问的字句,朗读课文。1、自然界的花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分外美丽,下面就请大欣赏几种花。(展示几种花的图片,配以音乐)(先以不同方式逐幅展示,然后总到一幅画面)2、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花海中的一束,你能说出这些花的名称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谈谈你喜欢的理由。3、对花的好恶,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趣、志向,今天我们就选取莲花来深入探讨一下(展示下段文字)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莲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根(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教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出示课题:爱莲说)以莲花作背景1、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2、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3、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展示疑难词句)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谓:认为鲜:xian,很少6、置疑,学生互相解答7、学生齐读(展示探究的问题)1、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2、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3、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3、学生自己背一背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播放古筝曲《出水莲》)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掌握重要实词。教学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爱莲说”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谈谈?“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叙事、写人、咏物的形式来阐述见解、说明道理。“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说说爱莲的道理。荷花因其美丽高洁,很得诗人喜爱,你还知道哪些写荷的诗?请起来背诵一下。活动2【讲授】讲授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疏通文意。学生看注释,教师提示:蕃:多。自:从。予:我。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益:更,越。亭亭:耸立的样子。植:古义:树立;今义:种下。亵玩:玩弄。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噫:感叹词,相当于“唉”。鲜:少。宜:应该。活动3【活动】活动品读课文。1、找出描写莲花的那句话并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教师提示:角度特点品质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味香远益清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不是。文章后面说“莲,花之君子者也。”3、看来,作者是把莲比作君子的,君子是什么意思呢?在我们的文化中“君子”与“小人”是一个相对应的词。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4、结合莲的形象,发挥想象,说说作者赋予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角度特点品质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媚于世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内心通达,行为正直香味香远益清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坚守节操端庄严肃被人敬仰5、文章咏莲,却还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还指代什么人?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牡丹: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6、这三种花都有人喜欢,哪一种花喜欢的人最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当时的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7、三种花作者都喜欢吗?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名逐利已蔚然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8、这种通过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写法就叫做什么?托物言志。活动4【活动】活动背诵课文。活动5【活动】活动结束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虽然已经很好了,但也可能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可能是特别严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保持自己精神上的家园。菊:隐逸者(正衬)污浊的社会中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行莲:君子牡丹:富贵者(反衬)托物言志爱莲说课件篇【第二篇】教学目标:1、理解、学习莲花“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做莲花一样正直的人!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3、背诵全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2、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比如:《咏莲》池塘一夜风雨,开起万朵红玉;怜君自来高格,爱莲谁若敦颐。炎夏雨后月,春归花寂寞;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3、学生朗读以上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句。师: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投影课题:爱莲说)二、解题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1、多媒体.播放图文并茂诗朗诵,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3、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4、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四、翻译课文(一)查阅注释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晋陶渊明独爱菊(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涟而不妖(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亭亭(8)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9)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0)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1);莲,花之君子(12者也。噫(13)!菊之爱(14),陶后鲜有闻(1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16)众矣!(二)、指导翻译(1)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3)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4)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5)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6)亭亭:耸立的样子。(7)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8)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9)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10)君子:道德高尚的人。(11)噫(yī):叹词,相当于“唉”。(12)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13)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三)、[译文]水上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单单爱菊花。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很爱牡丹。我却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它的茎中间空,外部直,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枝,它的气味越远越清香,它又端庄又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欣赏它,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不大听到了;爱莲花的人,象我一样的还有谁呢?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的了!五、分析课文,品味语言,领悟课文1、师: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提示]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2、我们把课文读好了,也翻译了课文,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明确]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3、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明确]作者借莲花来写人。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4、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5、这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提示]对比、衬托(正衬、反衬)6、教师小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六、实践语言,习得语感1.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七、背诵积累,积淀语感1.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