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考研资料第9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9999章资本主义的分配9.1复习笔记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1.1.1.1.劳动和劳动力(1)劳动力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上的劳动能力。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能成为商品的只是劳动力,劳动根本不能成为商品。(2)劳动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劳动不可能成为商品,原因有:①按照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如果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那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同义反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②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就应该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但雇佣工人的劳动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实现。③如果说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会导致违反价值规律,或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础。④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人出卖了不属于自己的商品。(3)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工资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所以,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与工人的必要劳动相对应,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必要劳动凝结而成,其最低限,即最低工资,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4)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①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看,人们所注意到的只是商品交换应遵循的对等原则,至于买卖的这个商品是劳动还是劳动力,一般人不会深究。②从工资的支付形式来看,资本家通常是在工人劳动以后才支付工资的,这也使得工资被看作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③从工人的立场看,劳动是工人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所以工人很容易把他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看成是劳动所得。④从资本家的立场看,他总希望以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以便取得利润。资本家把低价购买和高价出卖看作是利润的源泉,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⑤从工资的实际运动来看,一是工人劳动时间越长,所得工资也就越多;二是劳动熟练程度不同的工人得到的工资不同,这也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2.2.2.2.工资(1)工资的基本形式①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转化形式。②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2)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①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a.区别: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b.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②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特征名义工资一般呈增加趋势。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工资则有时降低有时提高。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1.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成本价格①概念:c+v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K表示。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v),剩余价值(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因此,商品价值等于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W=K+m②内涵:成本价格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2)利润①概念: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这样,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加利润。如果用p表示利润,则商品价值的公式是:W=K+p②内涵: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但在现象上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因此,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3)利润率①概念: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利润率是:p'=m/c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②影响因素:a.剩余价值率。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变化。b.资本的有机构成,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c:v)。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反比例变化。c.资本周转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利润率就越高。d.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的节省成正比例变化。2.2.2.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手段的激烈竞争。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利润率下降;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利润率上升。这种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2)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与平均利润率呈正比例变化。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如果投人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反之则较低。(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还是一致的。而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许多部门的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就不一致了。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似乎利润的多少只和资本量有关,这就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3.3.3.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2)价值与生产价格存在一定差额①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②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正好同价值相等。(3)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①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②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③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4)生产价格形成后的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三、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1.1.1.1.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①含义。商业资本是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②商业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的职能是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买卖商品的活动,完成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职能,也就是专门从事商品销售、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③商业资本的作用。商业资本的产生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减少流通中资本的数量,扩大直接用于生产的那部分资本,从而有助于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利润率。(2)商业利润①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利润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②商业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确立商业利润的确立受平均利润率的支配。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使商业利润率和产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社会资本统一的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参加了剩余价值的分配以后,平均利润率的公式变为:③流通费用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除了垫支一定数量的资本购买商品外,还要支付一定的流通费用,即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它可以分为两类:a.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类费用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并可获得平均利润。b.纯粹流通费用。这类费用花费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对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的;从源泉上看,是通过对价值或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2.2.2.2.借贷资本和利息(1)借贷资本①含义。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②借贷资本的产生。借贷资本的形成和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必然形成大量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同时,社会上也有一部分资本家因手中的货币资本不足而急需补充。持有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贷款给急需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于是就在资本家之间形成借贷关系。这样,闲置的货币资本便转化为借贷资本。③借贷资本的借贷对象。借贷资本的借贷对象主要是职能资本家,即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④借贷资本的性质。借贷资本从属于职能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资本形式。(2)利息①利息利息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②利息率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率。在一般情况下,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资本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当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就只能由社会习惯和法律等因素决定。(3)银行资本①银行。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与债务人借贷关系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②银行资本。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③银行利润。银行利润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额减去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银行获得的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其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领域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信用①含义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主要包括两种: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②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二重性a.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表现在:信用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信用能够节省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信用可以促进资本的集中,加速资本的积聚。b.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又促进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爆发。3.3.3.3.资本主义地租(1)地租的含义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一种非劳动收入。(2)地租的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①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等级不同相联系的地租形式。级差地租又可分为两种形式。a.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b.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②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③两者的比较见表9-1。表9-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比较产生条件形成原因实质分类来源及反映的关系级差地租土地的优劣不同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优等地和中等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劣等地生产条件所决定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两者皆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反映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绝对地租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3)地租与土地价格土地的买卖实质上是地租的资本化,即一定面积和丰度的土地的价格相当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存人银行所获得的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