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物理教案【汇集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说课物理教案【汇集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说课物理教案【汇集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物理教案模板【第一篇】课前准备:一、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二、具体步骤:(1)布置同学们课前复习归纳。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都已学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体会和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3)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学习了前面关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之后,观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并做好记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同学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再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前面讨论的现象和问题。然后,对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5、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教具、学具、实验仪器:1、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实物、图片。2、教具: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五、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六、课前学习的内容:1、归纳前面所学的物态变化并了解其吸放热的情况。2、查阅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态变化情况。3、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了解那些发生在固体和气体之间的。4、与同学交流观察学习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并做适当的记录整理。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学指导、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3分钟)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学生1答:固态、液态、气态。学生2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3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学生4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5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学生6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二、教学过程(35分钟)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2)什么是升华?(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6、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学生活动: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学生观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没有看到液态的碘。学生观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细线上出现针状碘固体,非常漂亮。学生1答:像雪(人造雪)学生2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学生3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学生4答:吸热学生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知识的能力。)三、教学小结(7分钟)四、作业布置、教师引导:1、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交流。(1)在这种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现象?(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a、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b、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1)食物保鲜(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说明活动鼓励同学们质疑、提问、补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多向思维。老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有的同学不太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帮助人的喜悦。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另外,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的欲望)板书设计:升华和凝华一、活动:1、过程2、观察、记录现象3、结论二、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四、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及应用物理公开课教案【第二篇】教学设计通过自主学习,课外调查,估测,实际测量等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课前导学1提供学生自学提纲,让学生了解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通过调查市场上出售的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搞清如何根据人体尺寸应购买哪种规格的衣服和鞋子,把知识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3通过上网查阅有关长度单位的资料,了解“米”的定义的历史变迁。4上网查阅钟的发展史。教学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2学会使用机械秒表测时间。教学难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厘米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米尺(30)机械秒表{30}、电子秒表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验多媒体教学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中物理教案【第三篇】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包括电压表的读数和电压表的连接。在电压表连接时,首先要选择量程,其次是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本节的难点是根据电压表不同的量程去读数。应当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教学过程分析1.通过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加深对电压表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学习电压表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提出测电压的必要,其次指出测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在介绍了电压表之后,要把电压表与学过的电流表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每两个学生位一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电压表,看一看表头的标记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接线柱标记有什么区别?2.介绍与量程对应的表头读数。在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前,要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确定量程。确定量程后,介绍读数方法。照上图做表头试教板,移动指针练习读数。3.教师示范连接电压表,侧小灯泡两端电压。在连接教材图6—8电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教材中的三条)。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连接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在实验室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电压表的种类、原理、构造。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活动方式制订分类课题:1、种类2、原理3、构造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查阅有关文档资料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3小组讨论、交流高二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参考资料,少熬夜!2、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并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学会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4、学会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景的再现和实验模拟体会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理解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意义,并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__和探究的兴趣。通过对力的分解实际应用的分析与讨论,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培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教学难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察一幅打夯的图片,分析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人一起打夯。2、模拟打夯,指出用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来代替一个力的作用的实际意义,突出等效替代的思想。3、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分力的方法叫力的分解。(二)一个力可分解为几个力?由打夯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力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任意几个力,最简单的情况就是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三)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遵循什么规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四)力的分解实例分析以一个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有无数组解,但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解了。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物理教案模板【第五篇】说教材:《重力与重心》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础内容本章从最常见的重力入手,讲授力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力学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力的描述;参考资料,少熬夜!2、重力及其测量;3、重心与稳度本节内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力现象,学会基本的力学研究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与方向,并结合重心与稳度,强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测量重力的方法;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4、会用简单器材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5、知道重心与稳度的关系;6、运用重力,重心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用简单器材探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各种力现象的奇妙保持对力现象的探索热情,体会重力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示意图,进一步扩展重力与重心本节的重点是力的图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与稳度;教学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