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3课程讲义_《资本论》与当代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资本论》Ⅲ教学讲义主讲教师:马艳冒佩华等(注:标红为领读内容)选读重点内容1、序言与跋2、第1卷第1、2、7篇6、第2卷第3篇7、第3卷第2篇选读领读内容1、序言与跋2、第1卷第1章第1、2、4节;第4章第2、3节;第23章第1、2节3、第2卷第20章第1、2、3节4、第3卷第9章《资本论》第三卷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谈到《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时指出:“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9页)这里所讲的“作为整体考察”的“资本运动过程”,就是第三卷的标题所指明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这个总过程,是指资本的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基础上的分配过程,是指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以及土地所有者的具体活动和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的过程。对于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恩格斯作了说明:“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却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不付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这个价值额,按照马克思首先发现的一些十分独特的规律,分割为利润和地租这样一些特殊的转化形式。这些规律将要在第三卷中加以阐述。在那里将第一次说明,从理解一般剩余价值到理解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地租,从而理解剩余价值在资本家阶级内部进行分配的规律,需要经过多少中间环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5页)《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资本论》第三卷包括七篇,共五十二章。《资本论》第三卷的序言这篇序言是恩格斯写的。它的主要内容:说明了第三卷的编辑过程,驳斥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对第三卷的歪曲。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第一篇的研究对象,是说明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即利润和利润率,分析利润率的本质及其变化的各种因素。第一篇包括七章。第一、二章分别研究了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是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的;第三章从量的方面,研究了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之间的关系;第四、五、六章,进一步具体研究了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第七章对本篇所述问题的补充说明。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论述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商品价值,本来是由C+V+m组成的。但在社会表面,它却表现为成本价格和利润之和。C+V转化为成本价格,m转化为利润。这不仅歪曲了商品价值的本质,而且歪曲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本章就是要说明商品价值的本质怎样被歪曲表现的。第一章包括39段,除前言外,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前言:联系第一、二卷,说明第三卷的研究对象(第1段);(一)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转化形式(第2-23段);(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第24—33段);(三)批判庸俗的价值理论和利润理论(第34—39段)。第二章利润率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从资本的运动过程研究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着重指出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从而使剩余价值转化成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第二章包括19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客观过程(第1—11段);(二)利润率和利润使资本关系神秘化(第12—19段)。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第三章的主要内容:说明利润率的变化,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和剩余价值率的变化不一致,从而揭示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数量关系。第三章包括前言和两节,以及结束语。前言提出了本章研究的问题、条件和次序;一、二两节对影响利润率的两个因素分别作了考察。最后结束语,假定在一切因素都是可变的情况下,推论出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性。前言的主要内容:说明影响利润率变化的因素,为一、二节所研究的问题,提供前提条件。前言包括19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第1—4段);(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第5—17段);(三)本章研究的次序(第18—19段)。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第四章的主要内容:阐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的影响,揭露所谓流通速度会增加剩余价值或利润的错误信条。这一章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提出的问题补写的。如果说前一章是在假定的条件下,一般地研究了影响利润率的因素,那末,从这一章到第六章则是更具体地研究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第四章包括24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第1—7段);(二)资本周转为什么影响利润率(第8—15段);(三)年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第16—24段)。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第五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为什么会提高利润率,从而进一步揭示利润的本质。第五章包括五节。第一节对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作理论分析,其余四节以大量的实际材料对理论分析作印证。第一节概论第一节的主要内容:阐述不变资本使用上节约的四种形式,揭露不变资本使用上节约的资本主义特征: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固有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必然使工人遭到更大的牺牲。第一节包括34段,主要说明了四个问题:(一)以延长工作日为条件的节约(第1—7段);(二)以劳动的社会结合为条件的节约(第8—12段);(三)以技术进步、劳动生产力提高为条件的节约(第13—21段);(四)以工人为牺牲的劳动条件的节约(第22—34段)。第二节靠牺牲工人而实现的劳动条件的节约第二节的主要内容:例解靠牺牲工人而实现的劳动条件的节约,揭露资本家为了提高利润率,不惜牺牲工人的生命,强制地节约不变资本。第二节包括31段,主要说明了四个问题:(一)煤矿业节约必要的不变资本支出造成了工人的大量死亡(第1—3段);(二)靠牺牲工人来节约劳动条件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决定的(第4—5段);(三)节约必要的安全保护设备造成了工人的死亡和伤残(第6—9段);(四)室内劳动条件之差影响了工人的健康和生命(第10—31段)。第三节动力生产、动力传送和建筑物的节约本节一共七个自然段,主要通过引证说明各种技术进步,机器改良、劳动生产力发展,使资本家能够节省不变资本的使用,提高利润率。第四节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第四节的主要内容:对于由于劳动的社会结合,生产排泄物的利用,为资本家节省原料费用,提高利润率作例解。第四节包括16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排泄物的种类(第1段);(二)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第2—13段);(三)废料的利用和废料的减少(第14—16段)。第五节由于发明而产生的节约第五节的主要内容:阐述由于发明而产生的不变资本使用的节约,归根到底是劳动社会化的结果。第五节包括5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发明产生节约的条件(第1段);(二)一般劳动和共同劳动的区别(第2—5段)。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六章的主要内容:研究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这里讲的价格变动,实际上是价值变动的表现,因而就是价值变动。价值变动不外是劳动生产力变化的表现。所以,本章实质上是研究劳动生产力变化对利润率的影响,不过它是通过价格变化来实现的。如果说上一章在研究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着重揭露了不变资本中的固定资本部分好象是利润的源泉的秘密,那末,本章则是着重揭露不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部分好象是利润的源泉的秘密。第六章包括三节。第一节研究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第二节研究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间接影响,第三节举例说明原料价格变动对生产从而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一节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第一节的主要内容:阐述原料价格的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及其原因,批判关于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影响的错误观点。第一节包括15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原料价格变动引起利润率的变动情况(第1—8段);(二)原料价格变动引起利润率显著变动的原因(第9—15段)。第二节资本的增值和贬值、游离和束缚第二节的主要内容:分析资本的增值和贬值同资本的游离和束缚的关系,以及它们同利润率和利润量的联系,揭示利润率和利润量以剩余价值量或剩余价值率的运动为转移的实质。通过资本价格的变动,与资本的游离和束缚、及再生产的关系,阐明了资本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第二节包括39段,除前言外,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前言:本节要研究的问题(第1段);(一)资本的增值和贬值同资本的游离和束缚的关系(第2—24段);(二)几点补充说明(第25—39段)。第三节一般的例证:1861—1865年的棉业危机第三节的主要内容:以棉花为例,运用大量实际材料,说明原料价格的变动,对棉纺织业生产的影响;同时,揭露了资本家把损失转嫁给工人,使工人陷于更加痛苦之境地。第三节包括74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棉花价格的变动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第1—35段)(二)资本家把因棉价上涨造成的损失转嫁给工人(第36—74段)。第七章补充说明第七章的主要内容:对本篇研究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问题做简单总结。第七章包括9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资本家不把利润和剩余价值看作是同一的东西的原因(第1—3段);(二)批判洛贝尔图斯的资本量的变化不会影响利润率的错误观点(第4—7段);(三)对利润率变动及其原因的简要概括(第8—9段)。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二篇研究对象,论述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揭示这些转化形式所掩盖的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之间,价值和社会必要劳动之间的本质关系。第二篇包括五章,由第八章到第十二章。第八章,分析作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出发点的因素,指明构成这些因素的各个资本的有机构成和流通速度的不同,会使其利润率发生差别,从而同等量的各个资本要求相等的利润率的发展趋势相矛盾;第九章,分析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解决上一章指明的矛盾或问题;第十章,分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具体过程,完成本篇问题的考察;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对本篇内容作补充说明。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第八章的主要内容:阐述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在剩余价值率相同,并按价值出售产品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的不同,就有不同的利润率。就本篇来说,第八章处于提出问题的地位。它既指明了上述利润率的不同,又提出了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从而利润率必须相等的问题,这就为以下几章提出了需加展开论述的问题。第八章包括34段,主要说明了四个问题:(一)假定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一个统一的剩余价值率(第1—3段);(二)在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就不同(第4—29段);(三)在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由于资本周转时间不同,利润率也不同(第30—32段);(四)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似乎与价值规律相矛盾(第33—34段)。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主要内容:分析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出现,解决上一章提出的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似乎与价值规律相矛盾的问题。在第一篇中,论证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1)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采取成本价格的形式;(2)剩余价值采取利润的形式。现在则进一步论证利润和价值的转化:(1)利润采取平均利润的形式;(2)价值采取生产价格的形式。上述转化的各个环节及其内部联系,从来未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认识。只有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又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分析,论证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第九章包括47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出现(第1—24段);(二)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第25—44段);(三)对马尔萨斯庸俗利润论的批判(第45—47段)。(一)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出现(第1—24段)1资本的有机构成,在任何时候都取决于两种情况:第一,所使用的劳动力和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的技术比率;第二,这些生产资料的价格。我们以前讲过,资本的有机构成,必须按它的百分比来考察。一个资本的4/5为不变资本,1/5为可变资本,它的有机构成,我们用80c+20v这个公式来表示。其次

1 / 1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